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现代汉语“道路”连用,那么古代“道”和“路”有区别吗?

现代汉语“道路”连用,那么古代“道”和“路”有区别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14 更新时间:2024/1/24 8:18:36

道路一词并是现代才有的,在周代时就已经出现。春秋及以前,道路跟水渠是合二为一的,到战国时代生产力提高,各国之间经济交流增多,战争频繁,于是有了专门的道路。路渠分开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路随渠走不再是路存在的唯一方式。

《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这是有史记载“道路”一词出现最早的地方。《周礼》一书,形成于公元前1040年,是周公旦完成东征,大封诸侯后主持编纂的一部书。为配合政治上维护宗周统治的分封制,周公旦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全面革新。他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周礼》。全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周礼》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大禹统一天下后,推行了井田制发展农耕。井田需要用的水,除了打井取水外,还可从江河中修渠引水,因此渠应运而生。水渠除了引水外,还有交通道路的作用,在水渠两旁要修路,方便百姓通行。水渠过宽时,还会在渠上建桥,方便行人跨渠而过。井田中的阡陌就是田间小路,同时也是田地的界线。因此路桥从水利工程中而生,墨家精通土木工程,为大秦疏通天下河渠,修建全国直道提供了技术支撑。

周朝时们已将道路分为市区和郊区:城市道路分经、纬、环、野四种,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城中有九经九纬呈棋盘状,围城为环,出城为野;郊外道路分为路、道、涂、畛、径五个等级。战国时代道路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在山势险峻之处凿石成孔,插木为梁,上铺木板,旁置栏杆,换为栈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建了辐射全国的直道,其中咸阳至九原的驰道被称为最早的高速公路。秦国还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大型水利工程。

按照语感、语境,“道”比”路”要宽,要直,要大。但无论《周礼》、还是《史记》,“道路”一词很早就开始连用,至今超过3000年,是古汉语中少见的“同意连属”现象。

1、《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道”:“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

翻译为直达的大路。很明显,道强调大、强调直。

“路”:道也。

直接又用道来解释路……不过可以看出,少了直、宽、大的感觉。

再从英语中解释道和路的区别。感觉道=road,多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大路或乡村大路;路=path,多指未经开凿,通过践踏而自然形成的“小路”。

至于道,在《老子》中被引申大道、道理,也可以看出道的气势。

到今天,道路、路线都可以在zz术语中见到,不足为奇了。

2、典籍中,很早就有“道路”的连用,是古汉语奇特的“同意连属”现象。

《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史记周本纪》:“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中没有道路一词,是否可以说明“道路”产生于周代,是因为诸侯之间的战争而兴起的战争设施呢?这个还需要更多考证,我这里不敢妄下断言。

有些回答把道路同水渠联系到一起,我不敢苟同……

3、古汉语中,类似的“同意连属”现象还有“面目”、“园圃”等等,您有兴趣可以深究。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庄子秋水》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西方的哲学有没有关于地球未来的描述?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请看佛说法灭经。六祖慧能大师曰劫火烧海底刚风吹山碎。欲界天为火而焚,色界天为水而淹,无色界天为风而吹散!阿弥陀佛[泪奔][流泪]除了有网友关于老子《道德经》隐隐约约的对道的自然描述以外,从某些神话故事书籍里到是掏出来了值得许多疑惑的神奇神话人物与现代现实中的实体物比较相稳合,比如:“千里眼”,”顺风

  • 古代的战术思想对现代战争有意义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术思想的精髓,只要有战争就永远不会改变的东西,比如;矛和盾的互相作用,发展到了今天的尽管可怕,但细细的想,还是矛和盾的关系,或者把矛和盾融合到一体了。所以说,古代战术思想和今天的战术思想,本质、程序是一样的,只不过对抗和攻击的空间大的不得了了。德意志民族的哲学才能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哲学贡献自不必

  • 现代哲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哲学的理论内容:(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即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中国人注重的是管人,怎样把人管理好,而西方注重的是

  • 现代政治哲学与古典政治哲学有何不同,两者如何发生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一)、引言在列奥.施特劳斯的视野中,西方现代性的危机缘于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现代方案”起源于十六十七世纪的政治哲学规划。但是,西方现代性发展到今天,除了它那些基本理想的失落,政治哲学本身也已经沦为意识形态为某一个特定政治意识形态的辩护词。根据这个基本论断,施特劳斯的理想就是

  • 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本质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你问的这个问题比较抽象要搞清楚必须从定义入手现在一般认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而古代:

  •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有很多,显得大气,大门、大窗、大进深、大空间、大屋檐;富有生气,翘起的飞檐、雕梁画栋等无不彰显了勃勃生气;富丽堂皇,无论是内部彩绘、珍木奇雕装饰或房顶琉璃瓦都凸显了中国建筑这一富贵特色;注重打造山水园林环境与房屋巧融一体,好似仙在屋中居、人在画中行的人间仙境。古人刻意天人合一的思

  • 有哪些建筑设计是以古代文化作为灵感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去过故宫没?君可曾是否留意,那紫禁城四角精致独特的角楼?传说这个角楼的设计建造的灵感,就是来自于一个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永乐初年,燕王朱棣在南京夺帝成功后,急于想迁都自己的发祥地,就派心腹大臣回北京营造皇宫。特别交待皇宫的四个犄角上,要盖四个造型特别美丽的角楼,要求九梁十八柱七十二道脊。如果建

  • 分析比较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摘要亲亲,您好,小编为您在公共平台检索到一下信息,您可以参考一下哦。对于近代哲学的理解我们不能局限于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更应看到形而上学与对形而上学的怀疑、反对之争。事实上,17、18世纪是建构形而上学体系的时代,如果说唯理论是通达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那么,经验论则是通达怀疑论、不可知论以否定传统

  • 如何理解“建筑是思想的容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人的觉悟靠不断的学习才能构架起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公平正义懂法守法有界与抵制不良思想倾向,这样一个不断学习牢固正确的现实观念就会使人的思想态度充满正能量。以下回答内容来源于2020中国梦设计大赛北区评委组组长白林老师:建筑是思想的容器,是思想的来源,是我提出来的。可能以前别人也有这种想法,但是可能不

  •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