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服装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古代服装是如何形成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10 更新时间:2024/2/25 13:47:52

确切的说来,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是缓慢的。在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历史演进中,它迟迟没有确立一个科学的裁剪制造体系。甚至可以说,在服装化领域,尤其是封建后期,中国服装是不能够与西方并驾齐驱的,只能作为整个东方服装的一个分支派别加以认识理解。这样的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在现代,中国古代服装作为一种文化,它是否已经消失了?

这个问题我们暂不论,先来看看中国古代服装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服装有哪些特点呢?中国古代服装经历了那么多的朝代,具体来说是异彩纷呈的,但通过细细考证揣摩,也很容易把握其共同之处。其直观特征,概括起来有:结构简单,纹饰复杂,缝合处少,宽松。

现在来讲讲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社会习俗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提倡勤俭节约的国家。勤俭,是一种公认的美德,这跟古时候的思想家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反映在服装上,就是整体结构上相对的“简”。这跟西方服装是有明显差别的,西方服装经历了一个对人体结构的摸索时期后,结合美术,建筑等领域的成就,出现了许多高难度的服装制作技法。而中国古代服装则追求布料的“物尽其用”,因此布料的最大包裹程度决定了其结构相对的简单,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布料的使用创造上,提倡勤俭的中国人,不可能拿布料来做试验,也就无法制作出适合人体,结构复杂的服装来。第三个原因是社会勤俭的风气使审美观产生的差异。在《墨子·辞过》中有这样的话:“古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说的是,就是圣人穿的衣服,也不过是合身舒适就行了,并不追求华丽的外表去骗人。审美观上这样的认识,导致了服装的“简”。

哲学体系的影响

中国古代服装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是重大的,甚至可以说是穿始终的。先来论述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人合一是哲学中的一个特殊观念,论述天和人即宇宙和人的关系问题。天人合一作为理论出现,发端于孟子,《孟子·尽心》中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里他是把“天”和“人”联系在一起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孟子》,《庄子》分别是什么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同孔子一样,孟子也是受得弟子的尊崇,除却弟子,更有无数后人的称赞与敬佩

  • 列举出马基雅维利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或历史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政治思想主要在其著作《君主论》和《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体现出来。对于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许多的学者都认可以下结论,即其政治思想主要是:第一:性恶论;第二:政治权力论;第三:权术论;第四:共和政体思想总的来说,马基雅维利提出的君主的权术,权力的取得,以及取消对政治行为的道德评价,

  • 《论语》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儒家的"仁学思想""民本思想",体会下面这些话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我们邀搞清什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

  • 「日蚀乃人主不德,天示之灾.....」此情况与董仲舒所说的「天人感应」有甚麽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区别如下:“天人感应”是“天”与“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交流“,这里的”天“和”人“都不是指单独的个体。天人感应是属于古代哲学思想范畴,是古代文人学者对劳动人民经验的高度总结。君权神授”是“神”与“君”之间单方向的“权力”“授与”,这里的“君“指皇帝,是一个群体,但具体

  • 汉服象征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汉服”象征着: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汉服”的三大特征:1、交领右左右衣领相交以裹缚身体,这在古代各民族包括西方的

  • 道家的哲学思想在哪些方面影响后世的文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道教是由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而来的,老庄思想起的开头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它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的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许多人都曾经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

  • 学了中国哲学你有啥感想?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学习中国哲学后,特别感慨古人的伟大,对思想提升孜孜不倦的追求。先秦时期的“政权神授”、老子、孔子、孙武、墨子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思想论点,按书上的说法,首先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各个诸侯倡导有才之士提供良策进而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也就是“百家争鸣”的状况,不过,书中总是以哲学的批

  •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影响应该是最深的,简直根植在了骨子里成为传统文化的骨血而屹立不摇。从“学而优则士”然后“宦海浮沉”乃至最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人生信条,从屈原的《离骚》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都可以看到其渗透的痕迹。“仁义礼智信”的五字箴言在古代典籍中更是屡见不鲜,

  • 古代文人常常寄情山水,原因何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嘛,古代男人实现自己理想的方式要么从文考取官名然后建功立业,要么经商富甲一方,其中从文的大部分文人年轻时有抱负,都希望自己一生能功成名就,但理想与现实永远存在差距,有才华的但不一定能适应官场气氛,典型代表就是李白,苏轼,才华横溢缺与官场格格不入,心中的苦闷可想而之,畅游山水能缓解痛苦另外最重要的

  • 我国古代儒道法三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