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94 更新时间:2024/2/2 20:07:22

1、道家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2)庄子: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2、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3、法家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商鞅的严刑峻法主张比韩非子更早)。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意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4、儒家(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张包括: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④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⑤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2)战国时期:①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生生下来就具有善性,善性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品质。孟子子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者尊位“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②荀子:他具有唯物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5、兵家:孙子孙武被誉为“兵学鼻祖”,受到后世推崇,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的那部惊世骇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它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从惠子相梁中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惠子相梁》出自《庄子秋水》,作者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在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了庄子的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而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的

  • 孔子和孟子的简介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孟子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

  • 惠子欲之梁中的惠子是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惠子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无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间而困.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子居船楫之间.则我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人物惠施(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70年,

  • 有关惠子相梁的文学常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人物惠施(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70年,逝世于公元前310年)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生平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

  • 中国的建筑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和共识,属于文化范畴。传统系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

  • 梁启超的父亲梁簌溟的生平介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男,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

  • 中国古代皇宫里的房梁用的是什么木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木材是金丝楠木。在中国建筑中,金丝楠木一直被视为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在宫殿苑囿、坛庙陵墓中广泛应用。金丝楠,是非常珍贵的优质良材,而其生长规律又使大器晚成(生长旺盛的黄金阶段需要60年)。由于木材的光泽很强(特别是在刨片时有明显的亮点,有人据此为金丝楠),即使不上漆,也越用越亮。树

  • 简述中国古代都城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则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古代建筑重艺术装饰,但不复杂,只在主要部位作重点装饰,如窗檐、门楣、屋脊等,布局多为衡平方向发展,不重高层建筑,至佛教传入后,出现了楼阁佛塔,共建筑才得以盛行。建筑地一切艺术加工也都是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的加工,如色彩、装饰与构件结合

  • “文言文《惠子之梁》中的惠子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惠施为战国时代“名辩”思潮中的思想巨子,与公孙龙共同将名辩学说推向顶峰。并且为中国古代的逻辑空间的发展和认识。为对哲学形而上学的判断提倡了一种方式方法。而且使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贡献。对老庄“无为”逻辑认识作出了解说的可能,甚至成为对刑法之术进行认识的逻辑前提。而且很多学术观点都可以通过其基

  • 孟子61梁惠王下里的乐民之的思想境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出处:(战国)《孟子·梁惠王下》原典: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释义:上面这段话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