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节俭养德全民行动正在各地广泛开展,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节俭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坚守的主流价值观,是全体社会成员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涵养时代风尚的精神载体和行为方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崇清尚俭已经有了好势头,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更加努力,用“微”行动的涓滴之水汇流成河,聚起激浊扬清的正能量,促进社会风气有一个新的更大的转变与提升。深化认识知行合一在许多人的眼里,俭约就是不浪费粮食,就是节约水、电、纸,绿色出行、不乱扔垃圾等行为。俭约必须体现在生活细节和具体行动之中,这没错,但要实现知行合一,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擢升对于俭约的理解。俭约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应该是一种生活观、自然观,涵化进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个人而言,俭约是一种自觉的信念,一种不外求的心境。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按照季羡林先生的解释,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放到俭约的概念范畴,就是保持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过度索取、浪费污染。因此,正确的节俭观应该是一种自觉的信念,它来自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对自身在历史社会发展中的认知和定位,它由对自然的崇敬感、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危机感所产生,是一种对质朴生活的崇尚和发自内心的坚持,而不是为了节俭而节俭、为作秀而节俭。此外,节俭更应该是一种不外求的心境。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并非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而是一种求诸己,不需要华丽表征来衬托的抱朴守一,而这正是节俭所倡导的。对现代社会而言,俭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革新,是一项常变常新的社会运动。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相应的节俭观。在生产力水平和物质财富都有了显著提高的今天,对浪费与节俭也应该有新的定义。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已不是温饱问题,而是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是工业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挑战。对于水、有色金属、石油等储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来说,节约利用资源、控制污染物排放是继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这样一种节俭观,放到更长时段来看,就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形成节约、高效、科学的发展方式,需要政府带头,完善制度、严于实践、巩固氛围,真正让节约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在每个人心中落地生根。(谢建东)节俭观念与时俱进今天的节俭既是从有限的资源考虑,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物质丰裕之后,对优良传统的传承;是中国家风所坚守的生活方式,也是当下人们不断更新的生活主张。从古到今,对节俭的倡导从来没有断线。从谚语到节俭故事的传诵可以看出,节俭比享受、奢侈更能滋养人的品格,并形成一种普遍的价值认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由于物资匮乏,紧缩开支是极其必要的。大多数家庭里,一条裤子穿上很多年,哥哥姐姐穿过再给弟弟妹妹穿,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个时候的节俭其实是节省,是一种求温饱状态下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看重“时尚”“潮流”“生活品质”。那么,为何我们还要提倡节俭?因为节俭不仅仅是对物资和资源的使用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无论物资充裕与否,人对物质的计划与使用都应当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可今天,在无人的房间电灯开着,风扇转着,水龙头的水哗哗流着;在用餐的地方,盘碗堆叠人去菜留;在购物商场,一些人追逐奢华放纵物欲。的确,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恣意挥霍浪费社会资源、公共资源。对于节俭这一优良传统,我们首先要传承的是“敬天惜物”的价值观念,要创新的是文明理性的消费观念。现代节俭观不一定要求少花钱或者不花钱,而是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消费,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或者花钱要取得最大的效用。比如节能灯比普通灯具更节能省电,使用效率更高,那么选一个较贵的节能灯是明智的。前段时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其中对美食与工艺的展示,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一日三餐、一粥一饭背后所饱含的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的尊重——满足口腹之欲,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感谢为其付出劳动的人们。提倡节约不是死板地照抄以前的行为习惯,让节俭观念与时俱进,才会有更加科学和更符合实际的节俭行动。
更多文章
中国诸子百家有哪些?各自的思想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1、儒家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
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是哲学思想?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什么?(三):什么是哲学思想?答曰:“——————哲学思想就是人们对世界宇宙事物及世界人类社会人生通过思维意识的观念观点所形成的理性理念理论。这种对宇宙事物社会人生所具有的带有着的理性的指导作用和意义的学问智慧的理念理论则称之为就是哲学思想”。固辞:思想是通过相应的理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体现的哲学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体现:题干中的安危体现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
诗词曲这三种文体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句式不同:诗有固定句式,如绝句、律诗,词有词牌名,句式参差不齐,曲有曲牌名,基本上为长短句。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和对仗,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词则需要根据词牌名的要求,有高度音乐性,展现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曲则通俗活泼,更显得自由。2、流行时代不同:诗流行于唐代,词流行于宋代,曲流行
诗词中的押韵和平仄是怎么一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学习格律就不能不了解汉字的四声及平仄。简单的说,四声及平仄就是汉字发音的抑扬顿挫。至于是怎么出现的,就只能说是古人在经过长时间的写作以及对汉语发音规律的总结出来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平上去入”的古音划分是到了齐、梁时期才被文人发现的。“平上去入”构成了古汉语的四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分别对应现代汉语
哲理的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横看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是一非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1.学习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还能提升人的气质。,即“腹有诗书气自华”。2.学习
苏轼的人生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从《定风波》看苏轼的人生态度很是喜欢唐宋时期的诗人,苏轼是其中之一。其诗词豪迈豁达,飘逸可喜,教人以欣赏之情来看世界,对世界的不完美处能宽容。读其作品,使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境界大为开朗可以登高望远,飘洒自如,日常的烦恼得失都不再萦绕心头。对于自然的晴天与雨天,人生的顺境与逆境,我们大多喜好晴天与顺境,
提升思想觉悟的古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看看佛家的那些高僧大德写的诗比如六祖慧能写的朝代:唐代作者:惠能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明代宋应性的科学著作 天工开物 ,提出了什么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我国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4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前一成语的意思是说,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可以生产出胜过
古代农耕体现哪些生态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与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的理念不谋而合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前身,主要是思考人面对的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这当中不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