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02、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0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0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05、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0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0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08、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0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1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12、中国哲学名言: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13、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17、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18、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19、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21、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22、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2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2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2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2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2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28、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29、力成文学: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3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3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3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36、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3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3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4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4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3、中国哲学名言: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44、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45、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4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4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4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4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5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5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52、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5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5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5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56、力成文学: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5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58、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5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6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译文】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译文】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译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译文】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译文】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译文】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墨子墨子(约公元前476年-约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末战国初宋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死后,其弟子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1.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2.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3.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4.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只臣也。5.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6.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7.原浊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9.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10.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孟子孟子(Mencius、孟轲,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译文】天子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义”,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10、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1、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2、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不苟》3、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不苟》4、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部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非相》5、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非相》6、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yi)。《非相》7、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8、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效》9、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10、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仲尼》老子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5、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7、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9、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韩非子韩非子(别名:韩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韩桓惠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深爱韩国,但不被韩王重视。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其报复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1.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韩非子诡使》2.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3.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4.欲速则不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7.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8.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9.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10.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庄子庄子(本名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庄子的作品喜欢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中代表作品是《庄子》。1.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2.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3.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5.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陆九渊陆九渊(1139年-1193年)号象山,字子静,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存斋先生,被后人称为“陆子”。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在“金溪三陆”中最负盛名,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理学家朱熹并称为“朱陆”,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鼻祖。陆九渊出生于一个传统世家之中,其家族拥有深厚的学术、礼教传统。他自幼聪明好学,具有成为一名哲学家的天赋和条件。其自学成才,将儒家孟子的思想和佛教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来理论,经其弟子弟子傅子云、傅梦泉、邓约礼、杨简等人的发挥,元代赵偕、祝蕃、李存等的继承和明代陈献章、湛若水的发展,经王守仁集大成,形成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影响极大。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2.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3.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4.君子遇穷困,则德益进,逆益进。5.开他利军那士能只好化走实如你质。6.读书贵在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7.要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8.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9.已知者,则力行以终之;未知者,学问思辨以求之。10.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作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后又起兵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1529年去世,谥文成,故后人称其为王文成公。万历年间得以从祀于孔庙。1.师严道尊,教乃可施。2.谦虚其心,宏大其量。3.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6.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7.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8.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9.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10.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朱熹朱熹(尊称:朱子,又称:紫阳先生、朱文公,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仲晦,南宋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他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他还在建阳云谷“晦庵”草堂讲学,并校订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1、守正直而佩仁义。《宋名臣言行录》【译文】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2、人外无道,道外无人。《四书集注论语章句》【译文】离开人没有什么道可言,离开了道也不会有人存在。3、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译文】自古以来的圣人贤人的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根本。4、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青玉案》【译文】一湾流动的溪水,映衬着半痕崭新的月亮,像是画着梅花的倩影。5、未寻跨凤侣,且伴孤云独鹤飞。《鹤鸽天》【译文】还未寻得跨凤的伴侣,只好暂且伴着孤云野鹤独自飞吧。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译文】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7、有官守者修其职,有言责者尽其忠。《四书集注论语章句》【译文】有官职可居的要烙尽职守,有谏言责任的要尽其忠诚。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仁说》【译文】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所有善行的源头,所有行动的纲领。9、格物致知,亦是因其所已知者推之,以及其所末知,只是一本,原无两样工夫也。《王阳明全集》【译文】格物致知,也是根据自己知道的推而广之,用来达到那些不知道的,只是一个本体,原来不是两样工夫啊。10、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节虽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四书集注论语章句》【译文】一个人做事如果能够建立在大局的基础上,那么在细枝末节有时未必合乎道理,也没什么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