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庸俗唯物主义是19世纪流行于德国的把唯物主义庸俗化的思想观点。代表人物有瑞士哲学家、博物学家K.福格特,德国哲学家、医生L.毕希纳,荷兰生理学家J.摩莱肖特。他们承认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尖锐抨击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和宗教。但他们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只不过是脑物质的分泌物,或认为思想就是脑髓质的位移。他们在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解释具有强烈的机械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庸俗唯物论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新黑格尔派解体以后,出现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它认为宇宙间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这在当时,在反对认为一切都是精神的唯心主义观点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不过,它认为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说人脑分泌精神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就把物质存在的形式庸俗化、简单化、绝对化了。似乎物质的存在只能是实体性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形式。对这一点,连当时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也不同意,他说如果他们是唯物主义者,我就不做唯物主义者了。我们讲意识是物质的,是讲它是不同于一般物质存在形式的特殊物质形式,即它的物质运动形式。它产生于人脑,从属于人脑,又须臾不能脱离人脑,它不是实体性物质。这都是与庸俗唯物论观点截然不同的。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庸俗唯物论还应该属于唯物论的范畴,在意识的物质性这个根本点上,它还是正确的。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时,把其辩证法的核心发展的观点也抽掉了,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是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所以,我们在批判庸俗唯物论时,也要保护它认为意识是物质的这个正确的根本之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就是机械唯物主义。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事物的储藏所,而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不是储藏与被储藏的关系,不是大与小的关系.把它们分割开来,就是把它们当作彼此孤立存在的东西,所以说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费尔巴哈。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的哲学家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更多文章
问道、谁了解水的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孔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表现出两个不同学派对同
以水为师是想告诉老子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看不见摸不着,水是看得见的有形物体中最近似于道的,以水为师就是以道为师。
关于水所蕴含哲学的议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局众人之所恶。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所厌恶的地位,所以很接近于道。善于居住于合适地方;善于心胸像深渊一样地宽容别人;善于待人以仁;善于说话诚信而不虚夸;善于治理业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能力办事;善于抓住时机而动。正是由于不争,所以没有过失。“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为什么上善似水呢?因为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无《水》(议论文),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炼论点:1、从运动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2、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4、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
中国古代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哲学教育目的。作为理念论者教师应当相信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于真理的寻求与发展学生自身品格,哲学就是对于真理的追求,哲学有时候被人们称之为“微科学”,不过哲学不会像其他学科那样传授人们具体的专业知识技能,无法为人们带来技术能力,因此哲学所带来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人们增长智慧,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优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一、古代哲学思想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与“情景合一”高度概括了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培植了人与自然天地和谐相处、尊天祭祖、克己复礼、尽心尽责的感情,对古代政治制度、社会和文化意识产生重大影响,对古代城市规划产生巨大影响。1、“天人合一”的代表性学派是儒家和道家,是形成古代城市
哲学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你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与道学天道,指宇宙及生命的衍化。人道,即为人处世之道,指个人或群体同外界联系时
中国古代哲学的文化学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
从船夫与哲学家的对话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说明了这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和中国古代的刻舟求剑典故的寓意如出一辙。哲学追求的真、善、美。美包含多样性,只有尊重差异,才能呈现多样性才能体现出美感。船夫有船夫的技能,哲学家有哲学家的思想,哲学家应该懂得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生存方式,并且能够懂得发挥船夫的技能,即使发生了危机,哲学思
儒家文化从哪方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现于西周时期,正式成为一种哲学理论则是在汉代和宋代。“天人合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北宋的张载,他在《乾称》一书中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儒家文化中体现在修身、治国等方面。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