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是谓水有滋润向下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有生命;李小龙说:使自己变的像水!水能适应各种情况,能变成各种形状,适应性强;水能滋润,品德好;水能向下,肚量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原则;水滴石穿,有毅力;水无孔不入,有智慧...总之,水有生命的特质,我们学着像水,水的哲学,上善若水!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水,并选择...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就是说“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表面看来这是一个奇怪的悖论,水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但同时又是天下最能攻坚克强的,一滴水不断的坚持就可以凿穿金石,即使是最锋利的宝剑,不管怎么砍也砍不断水流,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就是这个道理,这根源就在于水的坚持和汇集,一滴水,只要坚持就能洞穿石头,一滴水,只要坚持就能锈蚀宝剑,一滴水,只要不断汇集就能集聚强大的力量无坚不摧。
如何理解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是万物的始基的意义
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家,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包含在“水是万物的始基”命题中,他宣称地浮在水上,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这意味着万物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不管世界万物性质如何不同,变化如何多样,它们总是来自同一本原又回到同一本原即水之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论,但是对世界的物质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愿,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为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属于唯心主义,难度适中。扩展资料第一次用非神话的形式提出了万物的本原或原始要素是什么的哲学问题,并用有形的、具体的东西“水”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的“水是万物的始基(有译“本原”、“原则”等)”这个命题,虽然现在看来显得极为简单和粗陋。但是,这却是古希腊人对自然认识的一大飞跃,是人类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抽象思维能力的一大飞跃。这里的“水”尽管从本质上讲还是一种有形的、特殊的具体事物,然而,它已经被赋予了抽象的、普遍的性质。在大多数人的意识还都局限于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发展水平下,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