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医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中医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78 更新时间:2024/3/27 1:11:15

中国古哲人医家(公元前90年至公元90年)创作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她代表着哲学辩证医疗模式的中医学理论元典。

中国古哲人医家,针对“道之性与道之生”,亦即,针对“道”客观存在普遍性与普遍行为规律,解释“道”中的“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属性,而且认为“阴阳五行”就是道生化万物的生命机制,也是解释宇宙生命一切现象的哲理方法。进而中国古哲人医家将这一哲理模型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国古代医学。这反映出人类还没有产生科学实验医疗模式之前,中国古哲人医家在世界生命医学领域就建构了哲学辩证医疗模式。所以说,中国古哲人医家是中医学最早的哲理医学的奠基人。

“阴阳五行”生命机制医学框架的哲理医学,是中国古哲人医家解释宇宙精气生化物质机制与人体精气生理机制辩证统一的学说;也就是“宇宙生命机制与人体生命机制”辩证统一,或者说,是道之性之中的“精、气、神”与人之性之中的“精、气、神”相统一的哲理生命学说。也就是说,道之性在生化物质的机制中存在“舒展态”(木)、“升华态”(火)、“暂稳态”(土)、“收敛态”(金)、“藏储态”(水),这五种物质相态行为伦理(相生相克的普遍性)。那么,人之性的生命机制中同样存在“舒展态”(木)、“升华态”(火)、“暂稳态”(土)、“收敛态”(金)、“藏储态”(水),这五种生理相态行为伦理(相生相克的普遍性)。

在哲学范畴:“精”反映的是万物阴阳的物质性,“气、神”反映的是万物阴阳中的精神性,而且“气”反映的是“阴阳行为”,“神”反映的是“阴阳行为原则之行”之理性。

注:中国哲学是研究“道之性”与“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是关于宇宙万物的起源与生化及其存在的普遍性与普遍行为规律,以及“人类的目的”与“自然的目的”相统一的学说。简单一句话,中国哲学是研究宇宙万物的普遍性与普遍行为规律及其终极性(两个方面,即宇宙万物的本原之终极,人类的目的之终极)的学说。

这里简单说一下,从近代到现代有中医不科学之说。那么只能说,有这样观点的人,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单一的,他们理解的“科学”是狭义的,他们表达的只是他们所习知的科学技术专业层面的知识。进而,集中反映在他对中医学的认识,只能是他主观的认识。

在这里,我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的世界上,就是野生动物(如:野猩猩、野牛、鸟类或海洋鱼类等)生存在自然界中,自然没有赋予这些动物有智慧,这些动物都不懂得科学技术。当动物的身体出现不适而引发存在的问题时,自然也会赋予这些动物除自身必须吃的食物外,也会去寻求食物以外的某一种植物、矿物质或其他生物去吃,来解决动物自身的存在。在这里你不能说,动物在吃食物以外的某一种植物、矿物质或其他生物,来解决动物自身的不适,是不科学的。就好像说,他们只认为这些野生动物身体出现炎症时,吃青霉素才是科学似的。那么,这些人殊不知这些野生动物不知“青霉素”,以及“青霉素”本身就存在于自然。这就像,人们发现某一种中草药提取“青蒿素”能治疗疟疾一样,需要人去发现而不是发明。所以,发现认识“青霉素”、“青蒿素”,并且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提取有效成分去实践的人,是具有科学的认识观。

当然,我们人类是有智慧的,中国古哲人医家发现和掌握自然本性中所体现的“阴阳五行”之性,与大自然赋予多样性的矿物、植物和生物所具有的气味阴阳,以及这些矿物、植物和生物所体现出的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和毒性。使得中医学模式能更好地辩证诊疗、调理人类身体出现的各种疾病。所以说,当今我们的世界只有两大医学理论的医学模式。这就是,中医学模式和西医学模式。而且这两大医学模式都是人类的财富,并且是世界人类生命医学中所展现的哲学应用医疗模式与科学应用医疗模式。她们之间没有谁科学,谁不科学的错误观念。她们之间,是哲理辩证医学与科学实验医学在世界生命医学领域里具体应用的体现。因此说,我们要认识到,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要辩证地统一;哲学应用与科学应用要辩证地统一。

至于“阴阳五行”简要说明,参看

摘自《老子的智慧之学》南京出版社,2015

中医与哲学,一个是研究者,一个是实践者。

中医是几千年实践理论经验,不断积累传承,是实践研究者。

哲学是对宇宙事物自然规律的研究。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中医包涵在宇宙自然中,哲学也可以研究中医。

宇宙万物是相通的,相辅相成。一个中医生只是个中医人,代表不了整体中医化。一个哲人也代表不了系统哲学,代表不了宇宙观。

可以用哲学研究中医,揭示规律,中医也可以深入学习哲学,并利用哲学规律、原理解释中医实践。

喜欢不喜欢中医和哲学是另一回事,但都得面对,因为中医和哲学始终穿人类发展的存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增广贤文里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为什么愚者会得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说不太聪明的人如果肯动脑筋,同样会有所收获。如我们熟悉的愚公,被大山挡住了路,经过认真思考,想出了个挖山开路的办法,最后感动了神仙,终于取得了成功。《三国演义》里的猛张飞,性格粗鲁,脾气暴躁,但有时动动脑筋,也能想出个计策来,张飞一生一共用了三条计,即长坂桥吓退曹兵,智擒老

  • 有人说古代中国的医学家,大多是道士出身,你怎么看?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医道医道,合二为一,两者相通。道教与中医诞生于同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可谓同源异流。即都以“气论”“道论”“太极阴阳”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许多医家都受过道教文化的熏陶,有些道教学者又是有名的中医,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因此清代医家沈金鳌说:“医道通仙道。”以内丹术为核心的中国气功学,是医家

  •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赞同,你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一把双刃剑,精华与糟粕并存。历代封建独裁统治者,只取其糟粕(比如等级观念,“驭民术”,天赋君权等等)而弃其精华(比如“民重君轻”,“有教无类”等等),因此,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便成为了维护独裁统治的帮凶。人有两面性,文化就有两面性。

  • 唯物主义和信中医冲突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唯物主义与中医的思维不在同一个维度。唯物主义是二维思维的产物。西方语言是音、义二维的。通过定义音符来辅助思维。符合定义的音符即为表达正确,不符合定义的音符即为表达不正确。正确与不准确只有其一。以非此即彼方法来判断事物。唯物主义认为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物质是永恒的存在,而人是物质中的一个存在。意识附在人

  • 古代思想中有哪些可以为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借鉴的思想财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

  •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

  • 顺世论的思想对印度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顺世论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流派。顺世论,意为“流行在人民中间的观点”。顺世论认为,万物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元素构成的。万物的形成皆是四大元素的积聚,而其死亡则是四大元素的离散。顺世论还进一步指出,四种物质元素不断运动着,其聚散是自然发生的,不存在什么超自然的主宰者。顺世论的观点具鲜明

  •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哪些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2.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费尔巴哈的辩证法,黑格尔的唯物论。3.描述两者关系。a.(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

  • 中国古典艺术的现代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典艺术包括很多种类,比如:古典园林、美术、戏曲、舞蹈、美学、诗歌、等等。就拿《中国古代艺术教育方式的现代意义》来说吧。传统的即是永恒的,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亦具有特别的意义。随着中国社会在工业化途中的行进,随着商业经济意识的普遍渗透,随着文化全球化迅速展开,中国现代的艺术精神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

  •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怎么样的思想传统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一)整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传统伦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