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列举古希腊大哲学家 思想家 10个

列举古希腊大哲学家 思想家 10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96 更新时间:2024/2/25 13:44:35

1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2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3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4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5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6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7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8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9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10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

道家思想对古代人民思想观念的影响?(PS:特别是人生观和自然观的影响)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规律。“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的属性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在道家看来人和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而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老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根源于“道”,“道”是人与世界的一种本原关系,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在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中,舍弃“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与和谐,以获得“天人”之亲和。而人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发展。“天道”、“地道”、“人道”之本是“生态”之道。“致虚守静”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自由,而现实社会中的仁义道德、世俗价值、名位利禄、政教礼法等都是束缚人、奴役人的藩篱。庄子为达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自由境界,明确提出“坐忘”、“守道”、“心对于人的问题,《道德经》除了讲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还讨论了人自身的和谐问题,即人自身的内在和谐。他首先阐释了生态人的内涵。人之生态首先是:“无乐”、“至乐无乐”。“无乐”即是不为身外的利禄、名声富贵等外物所牵累的一种平心,是一种放弃名利、一切顺其自然的自然之情。自然之情乃人之常情,无所谓快乐与不快乐,安适、恬静、自然,“无乐”才是人的自然常态。人应恬然淡泊、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诗意般生活在世上。提倡“见素抱朴”、“粗茶淡饭”的节俭生活方式,“知足常乐”,保持内心的安宁平静。提倡个人要与社会无害亦无争,从而在个人与宇宙自然的大范围内实现和谐交互。中国传统美学的这种和谐思想能够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直接的理论借鉴。在稳定中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无为而治”社会生态观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其基本涵义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为。因任自然,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政府的职责在于辅助人民,使其充分自由自在地活动,如此,人民自然平安富足,社会自然和谐安稳。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理想的社会是一个无剥削、无压迫,按着自然规律发展的和谐社会,民众不受干扰,人间无猜忌,无矛盾,无冲突,自由平等,人民各尽其性,各安其事,各得其所,整个社会安泰和美,其乐融融。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老子活了多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00岁左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

  • 1.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受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儒家美学的政治色彩与伦理色彩比较浓厚,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功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儒家主张“入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忧国忧民,正人正己,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美学的代表人物杜甫,尽

  • 荀子的主张和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思想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

  • 明朝圣人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铁血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其哲学思想如下:1,良知与心、物、理的关系。事物只有在良知的意向性中才能成其为物,事物只有在良知的统觉性中才能具有其理,人心只有在良知的作用下才能分别善恶。2,良知之体与用。(1)良知之体。良知之体人人皆具,良知之体寂然不动,良知之体非善非恶。(2)良知之用。良知之用现于见闻

  • 初学哲学有什么水准要求?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初学者可以多看以下的经典哲学书目。。。《中国哲学史(上、下)》,李锦全编,人民出版社84版;比较适合初学者,现在有了修订本,也很好且有很多新的观点。│《中国哲学史教程》,丁祯彦编,华东师大出版社89年版;这本书浅显易懂,也很适合入门者。│《中国哲学史》,北大哲学系编,北大出版社20

  • 学习了黄帝内经对生活和认识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所以周围的很多人常感到疲劳、乏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晕心悸、睡眠紊乱、食欲不振、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等情况,以及情绪低落、心烦、焦躁、易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这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亚健康。那在医

  • 《周易》对当代人的生活有何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虽是儒家经典,但对医家、兵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纵横家等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华文化象一棵大树,几部经典,代代有人去注说,历代不断的丰富,而不错乱,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上面提到的问题,举个例子,扬雄算是经学家吧,他照着易经的体制,写了一部《太玄经》,九九八十一赞,对应《

  • 哲学中的辨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辩证关系’是指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加以认识,才能达到客观、真实的反映事物。辩证关系太多了,如: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政治、思维与存在、认识与方法、抽象与具体、个别与一般、有限与无限、存在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等等-----。举例: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就是辩证关系,‘生

  • 荀子提倡的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荀子像(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

  • 鲁迅前期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鲁迅前期的思想特点有了前面的一些认识后,自然就容易看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彻底的转变世界观以前,周鲁氏曾经接过各种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并且长期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观察社会的一种武器,同时他还受到尼采的超人哲学的某些影响,形成了以进化论和个人主义为基本特点的前期思想。但是由于周鲁氏复杂的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