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我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要性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要性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40 更新时间:2024/1/17 2:01:35

其一,农业是繁荣经济、富国足民的基础。《管子》说:“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他,国之富也。”意思是说,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是五谷,桑麻,六畜等农产品,因此,只有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使国家富起来,所以《管子》说:“农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同时,“田野充,则民财足”,老百姓也才能富裕起来。

其二,农业是安定社会,长治久安的保证。《管子》说:“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因为“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这就是说,一个国家要保持社会安定,首先就要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了,才能安乡重家、奉公守法,如果百姓生活贫困,缺衣少穿,他们就会危乡轻家,犯上作乱,为非作歹,社会的安定局面就难于维持,这一点,汉代的政治家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得更透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晁错在这段话中,从政治角度出发,指出了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对保持社会安宁的重要意义。

其三,农业是巩固国防,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管子》说:“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战胜则地广,是以先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深刻地指出了粮多、国富、兵强之间的内在关系,贾谊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括而不至。”胜之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从正反二个方面说明,农业是克敌制胜、攻能取、守能固的物质基础,要巩固国防,必须首先发展农业。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农业思想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有:1.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基本农业经济政策.2.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是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3.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4.历代统治者都制定土地制

  • 古代农学的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一、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1、农业中的所谓“三才”理论“三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可见“三才”理论是讲天、地、人的变化与关系的。它是战国时期比较流行的哲学观点之一,被人们运用于经济生活、政治活动和军事作战等各个方面。《吕氏春秋审时》:“夫稼

  • 为什么说农业是文明之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农耕文明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人类又母系社会过渡到了父系社会,从而推动了经济政治的发展,而正是因为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类在不断地进行创造进步。中国考古学界几十年来一直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进行探索,在江淮河汉诸流域及广大地域内进行调查、发掘,发现了一批遗址,如广西桂林甑皮岩、

  • 古时老辈留下的大智慧,是如何指导农业生产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农业的第一个门槛是“时令”。错过了播种时令,恐怕来年能不能收回种子钱都是个问题。当然了,时令相差一两天问题不大。但真错过一两个星期甚至个把月……吃人吧。不然就饿死。因此,凡农耕民族,都会有一套相当不错的历法。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而历法的基础是数学、几何学和天文学。有了历法,配合对粮食作物的了解,

  • 农本论思想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农本论是我国古代关于农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论,它认为农业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农本论出现于奴隶社会崩贵,封建社会形成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思想家明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商君书》说:“能事本而禁未者,富。”《管子》说:“强本务,去无用,然后可使民富”,并说“舍

  • 中国的古代哲学可以分为哪几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天道观、人道观、古今观、知行观、名实观五类。先秦哲学中提出了天人、气、太极、阴阳、道器、动静、有无、常变、心物、名实等重要哲学范畴,成为秦汉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基础。礼器是陈设在宗庙或者是宫殿中的器物,常在祭祀、朝聘、宴飨以及各种典礼仪式上使用,除此之外,礼器还用来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级。礼器是在原始

  • 古代的重农抑商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时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

  • 古代的农业政策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重农抑商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 明代宋应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提出了什么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崇尚生产技术的哲学思想《天工开物》一书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古代的“技术百科全书”他著的《论气》、《谈天》等文,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剖析宋应星的思想不难发现,它是根植于深厚的科学土壤的。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

  • 古代重要的节日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古代有着名目繁多的各种节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节日的重视实际上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目前,广为人知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花朝节、上已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其实,还有很多现在人们并不熟悉的节日,比如挑菜节、燕九节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