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第一个门槛是“时令”。错过了播种时令,恐怕来年能不能收回种子钱都是个问题。当然了,时令相差一两天问题不大。但真错过一两个星期甚至个把月……吃人吧。不然就饿死。因此,凡农耕民族,都会有一套相当不错的历法。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而历法的基础是数学、几何学和天文学。有了历法,配合对粮食作物的了解,才会知道什么时令种什么、什么时令收什么。
中国古代的农学家有贾思勰,写有《齐民要术》。许行,战国时候人,百家争鸣的农家创始人。明朝的徐光启。徐光启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曾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同时他自己也写了不少关于历算、测量方面的著作,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他还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了一部130多卷的《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除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工作以外,他还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并成功地击退了后金的进攻。
我国古代重视农业的举措和主张
1、公元前156年,商鞅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3、汉高祖级以后的汉文帝、汉景帝减轻人民的徭役、兵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4、唐太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减少劳役,不误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