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孔子如何看待古代葬礼的礼制?

孔子如何看待古代葬礼的礼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19 更新时间:2024/2/2 20:15:11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孔子病重,子路让学生们做了治丧的臣。后来,孔子的病减轻了些,说:“时间太长了,子路欺骗我!我没有资格有治丧的臣,居然有了,我骗谁呢,我骗老天吗?况且我与其死在治丧的臣手里,还不如死在你们学生手里。我即使不能像大夫一样举行隆重的葬礼,难道我会被扔在道路上吗?”

本章是孔子对于葬礼礼制的看法。儒家十分重视葬礼,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有关规定办理丧事。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丧礼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

按照当时礼制的规定,办理卿大夫的丧礼,有资格设置治丧的臣,但孔子当时已经离职,已不是大夫,按礼制规定不能设置这一组织。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大概是为了老师死后的尊荣,让老师的葬礼风光些,没有征求老师的意见,悄悄设置了这一组织,这就僭越了礼制。然而,孔子的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稍微好转后,知道了这件事,痛骂子路行欺诈之道,痛责自己欺天罔人,近乎诅咒自己不至于死在道旁,情绪激动,反应激烈。

孔子经做过鲁国的大夫,病重时子路这样做,并没有人提出异议,可以看出弟子们对孔子的尊敬。以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死后设立一个治丧委员会,风风光光地办理一下葬礼,本无可厚非,死者家属荣耀,弟子们也感到脸上有光。然而孔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之所以大骂子路欺诈,一是可以看出孔子对礼制的坚守,他不允许弟子们越雷池半步,特别是在涉及自己的事情上。二是看出孔子是非清楚,实事求是,不欺世盗名。尤其是后者,穿孔子的一生,他之所以对这样一点小的变动反应如此激烈,意在警示弟子们,行诈如同欺天,是最要不得的。

生活中,为了表达对某一领导或上司的尊重,有些下属往往也会挖空心思,说出一些言不由衷话,做出一些超越常规的事。比如领导乘座的小汽车,按照级别从上到下都有严格的规定,若某位下属为了讨好领导,购买了更高级别的领导才能享受的车辆,这就不仅违反规定,而且也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如果领导听之任之,并且自我感觉良好,这就犯下了欺世盗名的错误,并且有可受到党纪处分。

此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像孔子那样,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不为追求生活享受而失去自己做官的原则。要知道,许多人之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贪欲像无底洞一样深不见底,往往就是被身边的人“捧”出来的,对权力、金钱的贪欲可以扼杀一名干部,同样,身边人的吹捧也可能毁掉一个干部的前程。

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本回答来源于作者新浪博客(已关联)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在历史上,有意思的墓志铭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罗伯斯庇尔的黑色幽默先说说罗伯斯庇尔的生平吧,估计有些兄弟不算特别了解,这哥们是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之一,在当时绝对算风云人物。一个有点冷的知识是大革命爆发之前这伙人也有分歧,有些人并不主张干挺国王,觉得君主立宪是个不错的主意。另一伙人自然是生死看淡的类型,表示要么国王死,要么我们死,因为这伙人经常在一

  • 孔子的儒家思想与老子的道家思想有什么不同?它们是对立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面对当时的“礼崩乐坏”,社会激烈动荡的局面,他提出了一整套如何“为政”、“为人”的政治主张和伦理观念。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为政”必先“正名”,还特别强调什么“仁”,坚决反对“犯上作乱”。他从没隐瞒过自己的观点,“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根结底一

  • 《黄帝内经》中“天人”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与人的分。问题应该是(天,地,人,)合一,宇宙就是天体,天体本身是无形的。五行来说属“阳″,地是有形的,因为它是有形体的,属阴。宇宙,自然,人世间,只有《人》来完善这个《有,无,真,假,》构成这个世界观。例如: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类》,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存在。因为(天)什么都不

  • 请问一些农村的丧葬习俗是否合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农村丧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说道规矩。所以,不论是哪来帮助处理丧事的师傅首先要了解知道,不能随便改动,要改动需要商量得丧家同意允许的。丧事民俗是当地百姓共同的习俗,没有法律规是不是合理,基本上都是老辈人留传下来的习俗规矩,是当地百姓自己愿意共同遵照去做的,基本上就是合理的了,现在也在不断改

  • 在古代中西方文明中,为何都有在墓室中绘制星图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在当时是学术界和社会上的现象,主要想引起关注或价值意义。中西方墓壁上绘有漂亮的男女人物彩色画,也是想留给后人引起了关注。哲学家自杀的确实不少。比如,尼采、休谟、罗素、戈尔兹夫妻、拉吉舍夫、吉尔.德勒兹等等。法国哲学家加缪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

  • 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山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一观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心是人所具有的,是人的一种主观精神,所以这一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中国历史上的陆象山、王阳明及其“心学”,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这句诗出自诗人王国维的《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原文: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译文:被夕阳笼罩

  • 请问大家农村现在老年人很害怕火葬,都喜欢土葬,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人都死了,你还怕怎么?如果生前没有生活质量,死了就让你不烧厚葬你,没有半点意思!活着的时候快乐点,吃好点,到处走走,死了就随便怎么办,你也不知道的。

  •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丧葬仪式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儒家思想影响,无论是在形似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丧葬文化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含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从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人死不为鬼”,但活人基于对死人的鬼魂观念,对死人的恐惧

  • 请问中国古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有哪些?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低智商辨别实质是主观主义。(哲学这么简单判断人人都是哲学大家)唯物主义实质应该叫杂种主义。因为宇宙各种各样具体事物这叫“杂多”而保留抽象为一种名称故而叫杂种。

  • 简述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内容:老子提倡的是“公仁”、“公爱”,而非“私仁”、“私爱”。但由于老子对于现实社会的关爱,所以透过另一种无为的方式,来展现他的“有为”、“有私”,所以,老子的无为即有为,无私即有私,是至大至公之为,是至大至公之私。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