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筷子当中包含了怎样的科学原理和哲学思想?

筷子当中包含了怎样的科学原理和哲学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63 更新时间:2024/1/18 4:16:15

筷子能够表达中国的一些文化,如:筷子一头方一头圆,代表了天圆地方,相互融合的文化,同时也能代表团聚的文化,中国人讲究团圆团聚,大家团聚一桌,用筷子可以品尝中国美食,另外也代表了尊老爱幼的文化,在我们客家人团聚时刻,一桌子有老有小的时候,一般是长辈动筷子夹菜之后,晚辈才能动筷子。

因此一双小小的筷子提现了很多中国的美好传统,值得代代相传!

古人说“天圆地方''指的是什么?

(象征盖天“三衡”的北京天坛圜丘)

中国古代,有过三种“宇宙理论”。

分别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天圆地方”,是“盖天说”的简单概括,即所谓“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盖天说”,是中国古人最早的“宇宙理论”。考古资料证明,早到至迟在公元前五千纪,“盖天说”已经很完善了。

距今6000多年的新时代时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礼器和图形,清晰地显现了中央凸耸的“璇玑”下“斗形”方脸的神,可知当时古人通过天文观象,已经掌握了“天极”“北斗”位置并形成了“天如华盖”或“盖笠”的认知。

(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期“璇玑”神)

古人如何认定“天圆”。上古先民观测天象,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确定一个“天上”的坐标点,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极”。

《吕氏春秋》云:“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

作为居于北半球的上古先民,夜观天象,很自然地就望向了北方的星空,选定了“北斗”环绕运行的中心点为“天极”;而环绕运行所画出的“圆”之内的天区。古人称之为“璇玑”。

“璇玑”,在上古“宇宙观”中,不仅被认为是“天极”的中心,而且是中央凸起的绝阴之地。

(璇玑天区示意图)

记录了上古先民天文思想,并作为“盖天说”理论“代表作”的《周髀算经》曰

“欲知北极枢,旋周四极,常以夏至夜半时北极南游所极,冬至夜半时北游所极,冬至日加酉之时西游所极,日加卯之时东游所极,此北极璇玑四游。正北极,璇玑之中,正北天之中,正极之所游。”

古人发现,“璇玑”中心的“天一”“太一”等星,亮度明显弱于环绕运行的“北斗”,因此想象,“璇玑”是一个凸起的更高更远的天区。

这是“天如华盖”或曰“天如盖笠”观念形成的最初原因。

同样,这也是中国原始宗教中认为至上神“天帝”居于天之最高处“璇玑”的最初原因。

(距今7000年新石器时期“二绳”和“”字图形)

古人如何认定“地方”。上古先民认为“天”像个“华盖”或者“盖笠”扣在大地上,那么,大地不也应该是圆形的么?

古人的“地方”概念,并非来自直观观测观测大地形状,在古代,比观测天空困难难得多。

古人认定大地是方形,其实也是通过观测天象观象授时得出的结论这就是通过确定“二分二至”而对东南西北的测定。

前面说到了《周髀算经》。“周”,之圆周;“髀”,本义是人的大腿或腿骨。人们最早以“人体测影”,然后,“立表测影”,“髀者,表也”。

古人通过“立表测影”,总结出了“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将“四点”以直线相连,得到了“+”这个符号。东汉许慎说,汉字“十”由此而来“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古人不仅通过测影掌握了“四季”,还确认了方向。

(春秋时期“”字形墓葬)

古人把“+”符号的“一”和“丨”均等加宽,就形成了“”字,进而确定了“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

当“一”和“丨”不停均等加宽,最后,就不再是“”字,而成了“囗”形。

距今7000年之前的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图形,证明当时的古人,已经懂得由“+”符号,这在《周髀算经》中称为“二绳”,进而扩展为“”字图形。

而安徽埠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六壬式盘”,则形象地展现了古人“天圆地方”“宇宙理论”的概貌。

(西汉天圆地方六壬盘)

“盖天说”的演进和特色。“天圆地方”,是上古先民的第一个“宇宙理论”的简单表述,但绝不是全部。

首先,“盖天说”也在演进。

《晋书.天文志》说

蔡邕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沱曰,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又《周髀》家云:‘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这是说,古代《周髀》研究者认为,“天圆”就像“锅盖”一样,“地方”恰似方形平坦的棋盘,天扣在地上。但是后来,人们认为天象“斗笠”,地如扣着的盘子,天和地,都是中高四周低。

这是“盖天说”关于“天圆地方”两个不同阶段的认知。

有学者认为,第二个阶段的认知,是古人关于“昆仑之丘”传说的根源。

其次,“盖天说”对太阳运行的认知。

还是《晋书.天文志》,其曰

“日丽天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勾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故曰《周髀》。”

这是讲,通过“股表”测量,并使用“勾股”计算,得知太阳在天运行,有一个“七衡六间”的“天图”

这个图,记载了太阳每日运行的轨迹七个同心圆,是全年十二个“中气”的太阳视运动的日行轨道内衡为夏至日道;二衡为小满和大暑日道;三衡为谷雨和处暑日道;四衡为春分和秋分日道;五衡为雨水和霜降日道;六衡为小雪和大雪日道;外衡为冬至日道。

七衡中,最重要的是“三衡”内衡夏至;四衡春分秋分;外衡冬至。可知,“七衡”是“三衡”的细化。

“三衡”,标志着古人对“二分二至”的掌握。中国“三衡”遗迹,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圜丘和三环玉礼器,直到明代北京的天坛圜丘,都是“天圆”“天盖”的象征。

再次,“盖天说”对日月星辰升降起落的解释。

又是《晋书.天文志》:

“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焉。天形南高而北下,日出高,故见;日入下,故不见。天之居如倚盖,故极在人北,是其证也。极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盖也,日朝出阳中,暮入阴中,阴气暗冥,故没不见也。夏时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光明,与日同辉,故日出即见,无蔽之者,故夏日长也。冬天阴气匀,阳气少,阴气暗冥,掩日之光,虽出犹隐不见,故冬日短也。”

古人,还不了解地球自转,所以认为是“天转”;天南高北低,因此,“日入下”就看不见了,其实还在天上;夏日长冬日短,古人认为是阴阳变幻的关系。

“天南高北低”,有学者说,这是共工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神话的根源。

除此之外,“盖天说”,还包含了精细的几何数学计算,前面说到了“勾股”,所以才称《周髀算经》,限于篇幅,不详赘述,但其成就,足令人叹为观止。

(《周髀算经》方圆图和圆方图)

自然,“盖天说”的“天圆地方”,也有自身难以弥合的“漏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说

“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yǎn)也。”

“”,即“覆盖”,这是说,“天圆”的盖子,总是不能把“地方”的四角都盖住。

于是接着说

“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

上面一句的质疑,也是后来“浑天说”和“宣夜说”两种“宇宙理论”认为“盖天说”不“圆满”之处,尽管“盖天说”后来让大地也“鼓起来”了,但毕竟还是难自圆其说。

曾子的后一句,讲的是孔子的理解,就已经离开“天文学”而进入儒学经学了。

圆既是方,方既是圆,只是用方向而已,地球本圆方为用也。

古人用天圆地方的理论,造车,天圆转,造车轮子。利用地方的理论,坤腹方稳,造车厢。坐人或运货物。

外圆内方,外圆动力飞谍,内方方舱,分八格配坐配重均垣。万年前入住地球的运载工具。先天八卦就是史纪。至今也没达到如止先进水平。说什么结绳而制,纯属混蛋造谣,为打击中国传统文化胡编乱造。

现在不照样用这个道理吗?哪个国家超越出这个原理啦?别戴着洋眼睛把中国传统文化当哈哈镜说笑谈。说什么没科学,用西方科学哲学之洋词当神棍,取代道理。见中必反,打压中国文化,可恶。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铜钱外圆内方?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铜钱外圆内方,有两层含义:一是《周易》云“天圆地方”之意。小小铜钱,存在于天地之间,外圆内方,含义深刻。铜钱外为远处为天,天是圆的;内为近处为地,地是方的。天圆地方,外圆内方,其大有玄机。即告诫世人:在获取铜钱,使用铜钱的时候,要符合天地之道,要求天地人三才的高度统一。所谓天道曰:阴与阳;地

  • 黄帝内经到底是什么年代的著作呢?为什么叫黄帝内经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扩展资料:《黄帝内经》的后世影响《汉书·艺文

  • 先秦哲学思想对于构建中医理论大厦的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基本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人们称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哲学为先秦哲学。中国奴隶社会以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哲学。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哲学思维从原始时代人们对精神和自然界关系问题的两种自发的对立倾向,经过殷周奴隶社会的天命神

  • 黄帝内经核心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的主要内容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如何统一币制?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泛舟而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统一全国币制。由宰相李斯负责制定,具体内容见《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

  • 中国古代有科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的1一般科学技术就是依什么原理可推演出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方法,依方法可做成某些东西。这个过程只要明白了原理和方法,其结果可以无限复制。2现代的核心科学技术就是某些聪明的人依据一些的原理的搭配,可产生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其结果在其它人的手中并不能被完美复制。3特别是一些天才的科学家,其某些天才的

  • 请问“天地方圆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也是时空观。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思想都是立于道,立于天地的全息命题,从不可割裂的宇宙大系统来看待问题,舍小我而从大我,从大我而入无我,从无我而生智慧,然后洞悉宇宙的规律,再来指导人类的生存问题。四方上下曰宇。这是包涵了“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空”指

  • 铜钱外圆内方有什么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钱币铜钱,为什么外圆内方?其本意还是传递着一种儒家思想。喻意是;与人为善,刚正不阿。做人要外表和善,随和。内心要耿直,豁达。这是为人处世的原则。秦始皇统一六国,也统一了“度量衡”,使一切都有规可循。铜钱内方外圆,随了方便携带,还迎合了中国天圆地方的哲学,更重要的,体现秦始皇的统治理念:无规矩不成

  • 李可推荐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总的说来,对没有老师的初学者是一本不错的书籍,但是如果有师门传承,还是不要去看了,是一条弯路。当然了。谁学中医都需要走弯路的,看看也无妨。毕竟博采百家,才能凝练真知。如果有古文功底,学中医还是推荐直面《黄帝内经》,虽然艰涩难懂,但是至少方向正确,在看这本书的同时,可以广泛阅读各种中医书籍,旁征博引来

  • 圆在中国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圆团圆、圆满(圆寂)圆滑、圆润等。在中国文化含意中,是无缺无憾满,心满意足,完美至臻无缺陷何、至极的美好意象!对白然和人文哲理有天圆地方_思想中心论和阴阳交泰之哲理″,对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上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一圆,成了道德、行为的阀鉴,对理想上有好梦成真、美满至善的寓意,圆梦(破镜重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