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道德经》(一)、老子其人、其书生卒年不可考,籍贯有楚国岩县(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人、陈国相人、宋国相人三说。书《道德经》,帛书是《德道经》。西汉时,黄老之学曾是统治思想,东汉时为老子建庙祭祀,三国南北朝时被奉为道教始祖,唐朝时被奉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元朝时道教盛行,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哲学思想道,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是至上权威,先天地而生。道生一,一是至等无偶,一生二,二是阴阳二气,二生三,三是均适状态。三生万物,各种各样的东西产生出来。这是朴素辩证法,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对立和统一,也包含着客观事物的相互转化,物极必反,调和矛盾,以不变应万变。老子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宣扬使民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其他方面兵法、阴谋《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晚年目睹周之衰,遂“去周隐居”。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因关令尹喜之请求而写下五千言《道德经》。(二)老子以“道”为核心的本体论(1)道的本原性与化生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2)道的实在性与超感官性“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3)道的运动规律性“反者道之动”之“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生转化;事物的运动总是要回复到本初的状态。(三)老子“自然无为”的方法论“无为”是《道德经》的一个基本概念。“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自然”。“无为”的方法论意义:(1)在行动之初形成一种冷静的态度,“损之又损”,去掉那些干扰的因素。(2)在行事过程中更注意认识客观规律,以“百姓心为心”,公正地为民办事。(3)保持大海的胸怀和谦卑品质,像圣人那样,“以其病病”,不断走向完善境界。(四)老子“理身理国”的圣人论老子“自然无为”之道,目的是引导人们成为“圣人”。老子圣人论的核心思想是塑造一种理想人格,其中包含着“理身理国”的基本精神。(五)关于老子哲学的缺点陈鼓应教授认为:(1)“返本复初”思想浓厚,“有碍于事物的先前推展”;(2)循环论“会导致一种退缩的态度”;(3)忽略了“知”和“学”可以引人向上。(4)忽略了主观能动性。(5)理想国是不现实的。(6)“柔弱处下”的主张将会侵蚀人的奋发精神。三、庄周与《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周是老学的继承者,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卒年不可详考,大约在公元前355年至前275年。《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庄子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慧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犀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浊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今存《庄子》一书凡三十三篇,大部分是庄周自著,一部分为其后学整理。特点是基本以寓言故事暗示哲理。(1)庄子对老子“道论”的继承与发展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道”无所不在: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荑稗。”曰:“何其愈下耶?”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尿溺。”(《知北游》)(2)庄子“万物齐一”与超越自我的神游境界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曰:狙公赋芋,曰朝三而幕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幕三,众狙皆悦。名实为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他物我齐同精神境界的写照。(3)庄子反对“独断”的认识论与相对主义人的认识对象和能力是相对的,反映的是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与立场。在当时有解放思想的作用。阅读书目1、《庄子齐物论》等篇2、王明:《论老聃》,见《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3、陈鼓应:《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见《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主要思考题1、从老子《道德经》的言辞可以发现他的什么思维特点?2、试说明庄子是怎样继承老子的道论及其修养方法的。四、儒家以仁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一)、儒家思想渊源儒家的前身“盖出于司徒之官”。儒家重视“道统”。其思想体系的发端与传承脉络就是所谓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二)、孔子生平与哲学思想《史记孔子世家》:“天下君子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生平事迹从《论语》等有关文献看,孔子善于知人善恶,且胸怀正义。据说孔子还特别喜欢音乐与诗歌。他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二)孔子“仁道”学说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仁“学的内容:1、亲亲观念;2、爱人思想;3、杀身成仁;4、利国为仁;5、克己复礼为仁;6、以恭、宽、信、敏、惠为要事。(三)孔子“德政”思想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德政”思想的表现:1、行为规正。因为北辰居中就是“正”。2、免除内心的恶念头。3、“正名分”。4、孝是德政的路径(四)孔子“祭教”理念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i)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祭”的大体内容有:1、祭祀与宗法制度相联系。2、祭祀是通过天神的监督来控制人的行为。3、祭祀要有心仪。(五)孔子的天道与天命观念孔子遇险于“匡”: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尚“天”: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三、从孟子到荀子:先秦儒学的弘扬师承,《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之“受业子思之门人”。《史记孔子世家》谓:“伯鱼生及,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一)孟子及其哲学思想(1)孟子的尽心、养气、知天论。(2)孟子的尽心、养气、知天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3)孟子的性善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四端”,它们是人与生俱来的。通过修养扩展“四端”就可以保持人的本性善良。(4)孟子的仁政学说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政无敌。(《梁惠王》)孟子对梁惠王谈了四件事情:1、省刑罚,这与法治有关;2、薄税敛,这是属于财政问题;3、深耕易耨,这是属于经济建设;4、文化教育,以孝悌忠信为大要。(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改造(1)荀子的生平。荀子,名况,又称之孙卿,赵国人,生卒年不详。《荀子》是我们研究他的思想的主要依据。(2)荀子思想述要。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天行有常的自然观性恶论“虚一而静”的认识论四、先秦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首先,先秦儒家注重个人修养,对于当今社会造就理想人格是有借鉴意义的。其次,先秦儒家主张经世致用、推崇教化,对于国民团结奋进以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来说是有裨益的。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救命~~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意识的定义、产生、作用
更多文章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
什么叫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最高的一门学科。如果想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有条有理,明明白白地过生活,就必须要学习哲学。因为这门学科是目前人类所有学科的顶峰,是人类思想文化漫长历史的一个重要结晶。不论是日常生活,包括做科学研究的话,也必须运用到哲学当中的一些思想和理论。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这是某种哲学想罢了。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大部分。《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养生防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灵枢》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人文、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但它显然以医学内容为主,其它学科的内容也是为其医学理论服务,所以应归属于医学理
象棋为什么是圆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象棋相传最早起源于汉代,在由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神话》中,象棋是易小川发明的。易小川感慨楚汉相争的惨烈,特别是自己好兄弟项羽自刎于乌江。易小川希望以后不在有战争,有矛盾可以在棋盘中解决,减少杀戮。当然这是电视剧虚构的说法,但是发明象棋的目的,也许是真的希望可以减少杀戮。象棋的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暗
中华民族传统的筷子,长七寸六,一头圆一头方的内涵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文化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很多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我们至今还在沿用,我们每天吃饭用的筷子长七寸六,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包括喜怒哀乐思悲恐忧,六欲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代表着人的生理需求,筷子成双成对代表着阳相对,用筷子的五根手指代表着金木水火土,而且筷子一头圆一头方,代表着天圆地方,手在筷子中
分析秦汉时期中医基础理论为什么能形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医疗保健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1.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自然科学是关于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
筷子当中包含了怎样的科学原理和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筷子能够表达中国的一些文化,如:筷子一头方一头圆,代表了天圆地方,相互融合的文化,同时也能代表团聚的文化,中国人讲究团圆团聚,大家团聚一桌,用筷子可以品尝中国美食,另外也代表了尊老爱幼的文化,在我们客家人团聚时刻,一桌子有老有小的时候,一般是长辈动筷子夹菜之后,晚辈才能动筷子。因此一双小小的筷子提现
为什么古代铜钱外圆内方?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铜钱外圆内方,有两层含义:一是《周易》云“天圆地方”之意。小小铜钱,存在于天地之间,外圆内方,含义深刻。铜钱外为远处为天,天是圆的;内为近处为地,地是方的。天圆地方,外圆内方,其大有玄机。即告诫世人:在获取铜钱,使用铜钱的时候,要符合天地之道,要求天地人三才的高度统一。所谓天道曰:阴与阳;地
黄帝内经到底是什么年代的著作呢?为什么叫黄帝内经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扩展资料:《黄帝内经》的后世影响《汉书·艺文
先秦哲学思想对于构建中医理论大厦的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基本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人们称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哲学为先秦哲学。中国奴隶社会以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哲学。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哲学思维从原始时代人们对精神和自然界关系问题的两种自发的对立倾向,经过殷周奴隶社会的天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