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其作品主要有二部巨著,一部是论语,还有一部是注释易经的十翼。孔子的一生都在实施自己的理想抱负,其哲学思想特点是用博爱世人的“仁”来调和阶级矛盾并将其主张运用到实际的政治统治上。
然而在没有人采取孔子的主张,认为孔子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家。后晚年致力于教育弟子而完成《论语》这本书大部分内容。
孟子生于激荡动乱的战国中期的皱国,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据传曾拜孔子之孙子思为师,他提倡仁义的王道统治。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的观念,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荀子生于分崩离析的战国时期的赵国。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自认为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但他对孔子的言论又做了很多的修改,因此自成一家学派。
子主张以现实主义力立论基础,不承认天命,人是世界上的主宰。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这正好与孟子的观念产生了冲突。
孟子的哲学思想观点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本性固有的,只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可以压抑人的物质欲望,唤醒人心里固有的善性。
荀子哲学思想观念则认为礼起源于人欲与物质的供求矛盾,因而强调不仅要以道德修养来引导人的自然本性,而且还要靠礼、法等手段来强制加以约束。这就是荀子“礼”、“法”并举的主张。受荀子“礼”、“法”并举的思想主张影响的秦国越来越强大,最终统一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