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79 更新时间:2024/2/25 15:10:23

其核心思想可以简括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是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此外,《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老子道德经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道家主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老子全盘否定化教育的价值。《老子》一书中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第一,文化堕落论;第二,人性“复归”论;第三,“绝圣弃智”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对于“天人关系”的论述?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天”与“人”关系是人类永恒思索的大课题,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以此展开的。本文特从中国古代经典的天人关系论述入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的特殊含义和微妙的相互关系,进而阐述笔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有潜在含义和重要现代意义的观点。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研究认为,中华

  • 农业在古代的重要性?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是没有工业的,或者说工业是十分少的,农业是我们的主要的产业。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所以说农业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是人生存下来的前提。A试题分析: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属于意识的范畴,并且是一种正确的意识。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了产生重要影响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朱熹的主要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

  • 自然生态农业思潮的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自然生态农业思潮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它与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相呼应,在学术界舆论界影响甚大,但对农业生产实际行动影响不大;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欧各种自然农业的面积约2%,所占比例极少;美国生态农场约占总场数的1%,主要集中于东北部沿海、新英格兰等适于牧草生长的温凉湿润地区,大多数是小农户、

  •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谁最早提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最早是先秦时期的老子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可以说是自然主义的萌芽,后期还有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嵇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系统阐述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家,他的《难自然好学论》完成,标志着中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诞生。

  • 西汉和唐朝前期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体现了一种以农业为治国的思想。对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农耕文明。在中国的古代是没有今天所谓的“三农”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古代关于国家治理的一些思想与政策,即农业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的“三农”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善待农民土地问题是治国安邦第一要务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直接关系农民生存利益的核心所在,

  • 中国古代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有何借鉴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先中国古代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实在意义上类似于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解释世界,而是解释社会,解释世界的目的是解释社会。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老子讲无为实际上都是讲人如何生活在社会中。佛学也是如是。因此,中国文化实质上是人本位的,反映在生活中即是注重人雨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在人际关系的描述上是完美

  •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如何继承其积极因素和发挥其现代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一)因材施教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

  • 中国人哪些观念是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与习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向型气质、和谐型风格和伦理型内核,这些特征与中国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一)内向型气质与地理环境“外部封闭,内部活跃”,大漠、海洋阻隔,内部资源丰饶,无求于它国,中国人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文明和典型的内向型文化气质。这种内向型气质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充分反映了古

  •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多关于农业的叙述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耕而不耢[lào](平整土地的工具),不如作暴。”。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