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 根本区别在哪里/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 根本区别在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4/1/25 10:59:29

西方哲学重逻辑,接近于理科,很多西方早期的哲学家都是科学家,比如毕达格拉斯他认为世界本质是数。中国则重感悟,哲学偏政治和自我修持象孔子老庄等

试论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异同

网上的原,供参考1引言“自然观”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的看法,这种看法决定着人类某一理论与思想体系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不同文化体系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具体学科间的种种差异,常打上该学科所隶属的文化母体中自然观等方面的深刻烙印[1]。自然观也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然的本质和人的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形成重要影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具有不同的自然观,总体而言,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往往用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关系,而西方文化由于主客二分,各走一端,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点相对来说更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2]。由此可见,中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存在一定的异同点。下文将介绍关于西方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一些研究以及两者的异同点。2西方古代自然观西方自然观长期是以原子论形态出现的自然观发轫于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德漠克利特,后来伊壁鸿鲁和卢莱克修又作了补充[3]。其中,古代希腊唯物主义者以天才的直觉方式提出一种素朴辩证法的自然观。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设想万物的始基是某种东西。第二、用物质本原固有的内部矛盾,诸如气的稀散和凝聚、对立面的斗争以及原子的集结和疏散等,说明自然事物不断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第三,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从本原产生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本原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它既有从简到繁的进化,也有从繁到简的退化。同时,也存在认为世界周而复始地变化着的循环论和认为原子只有作直线下降运动的必然性的宿命论等。古希腊唯心主义者提出了另一种自然观。毕达哥拉主张,万物由数产生,按照特定的比例构成和谐的秩序。认为,变动不居的具体事物是虚妄不实的,不变不动的抽象才是真实的。另外的研究则认为西方的古代自然观是一种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在整体上表现为“人对自然”的特征,即人对于自然的分立性、对立性和超越性。西方哲学从开始就极力使物质和精神分离,确立了从个体维度理解和认识整体的哲学思维方式,这种从个体理解整体的原则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就是从人出发理解自然,尽力使人成为超自然的存在,在人不能实现超自然的早期阶段则以人格化的神秘力量即上帝主宰自然界[4]。综上所述,西方古代自然观有其统一性,同时也具多样性。其被人认为是“实体自然观”或“机械自然观”3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华名族的思想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更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对于自然观的研究也不例外,其留下了许多对后世人们的认知产生深远影响的观点。有研究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用气解释宇宙的本源,是一种气一元论自然观[3]。也有研究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在整体上表现为“自然的人”即天人合一,人对于自然的合一性、内在性[4]。然而,人们对于天人合一的认识,不同学派是不同的。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是消极无为的,在天人关系上,只见于天而无见于人。儒家的天人合一说虽然也以天为本,却不否定人的独立存在,而是主张积极有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以积极的入世态度来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天人之间的协调、和谐与一致。理学则认为理与气合则生人,人性中之道德意识皆禀受于“天理”,因此,天与人是相通的、合一的。人与世界为一体,若无人心,则天地万物毫无意义,只是人心才赋予了世界以意义[5]。中国人对自然赋予一种本体的意义,把自然哲学化。中国社会的大秩序、大关系、大现象是效法自然界的大秩序、大关系、大现象形成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和谐是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之一[6]。中国古代自然观被相关研究称为是“关系自然观”或“有机自然观”。4中西古代自然观的异同4.1中西古代自然观的相同点4.1.1讨论什么是世界的原本气论思想和原子论思想是中国古人和西方哲学家分别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阐释和设定。二者都认为世界由气或原子构成,并统一于物质性的东西即气或原子,这就为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确立了一个唯物的理论思维基础。但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历史发展等的差异性,才使中西方哲人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有差别。但两者都是在认识自然地过程中,试图找出世界的原本是什么,只不过是其结果不同而已。4.1.2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处理更好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古代自然观文化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其认为:人是可以驾驭自然的,拥有对自然的统治权;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只有战胜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中国古代自然观,也承认人对自然进行改造、调节、控制和引导。但是,其还有更多的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主导要素;人应该服从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规律;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人生的理想是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虽然二者的认识相异,但其研究的对象及目的都是一致的。4.1.3对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古代自然观崇尚的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思想对西方科学的发展和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的出现都起来巨大推动作用。其中,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最大,其使得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中古代自然观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例如:四大发明对很多领域的发展起了开创性的引导。但是,中国的自然观使人们养成了不求探索、安于现状的人生观,从而未使四大发明的创造精神得以延续。另外,中国古代自然观认识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从而限制了人们的开拓、探索实践的能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4.2中西古代自然观的不同点4.2.1对自然的认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自古以来对自然的态度就是崇尚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认为在人与自然相处中世界万物都是在不停地循环往复,繁衍生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讲求“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把人与自然看作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认为人应该服从自然,遵循自然的法则以达到最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总体来说,中国古代人们很少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其主要的改造的都是建立在改造自我认识论,从而更好的做到顺从自然的意志。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并习惯于把人独立于自然之外,并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注重人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改造,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与斗争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文艺复兴,思想家崇尚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类在不断通过对上帝的否定以解放人类自身,认为自然只是实现人类需要的手段和工具。并且认为人类依靠科学和理性,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有无限的能力,只要通过不断地努力人类就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4.2.2对科学的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家不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敌对关系,而是看作统一的关系,以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为最高理想[5]。由于天人合一思想对自然力过于“宽容”造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不发达,也不受重视,以至于中国有那么好的发展基础却长期处在徘徊状态,自然环境也处于封闭状态,无数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开发与利用,导致农业经济一直是中国的主导经济,从而丧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西方强调发展科学,崇尚人类理性的力量,高扬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大旗。率先经历工业革命,使其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当时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不断地挑战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动力正是源自西方自然观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点。4.2.3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认识西方古代自然观力图使物质和精神分离,确立了从个体出发理解自然,尽力使人成为超自然的存在。这种自然观崇尚外向地、积极地干预自然,根据人类的需要去探索与发现自然界的个别属性和规律性。其把精神和物质看作是分离的部分,如此一来,人类可以独立于自然的物质基础之外,把物质当作对象改造与利用。中国古代自然观在整体上表现为“自然的人”即天人合一,人对于自然的合一性、内在性。人们认为自然与人本来是和谐一体的,自然满足人的要求,赐予人们生活资料,人也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顺天而化。中国古代自然观认为自然界和人一样是有“精神”的,因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自然观根本不打算把精神和物质相分离。其坚定的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照应的关系。综上所述,西方古代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有许多的异同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异同点也造就了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差异。其皆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分为正负两面,因此,在学习中西古代自然观时,我们应持批判与质疑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求中国古代哲学对古代各朝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春秋战国时候诸侯混战的影响!秦用韩非的法家而一统天下!汉初老子的道家的清静无为使文景两代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到汉武帝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有为是武帝击退匈奴人,使皇权更加稳固!后世基本是儒家的思想为主,至于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的法家,张鲁的道家只是历史的一段时期(1)先秦哲学

  • 从古到今,西方哲学流派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派。古希腊晚期:犬儒学派,新柏拉图主义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等。中世纪:早期神父。这个就不成体系了。。。文艺复兴后:贝克莱,休谟,培根,莱布尼茨,笛卡尔,霍布斯,你也可以在后面加学派二字,但实际上只是辉煌一时,后来人都把他们批判了。德

  • 古希腊文明对现在社会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起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

  • 我想知道中国的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bai的传统美学: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du种审美形态)。西方近现代的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结束后,欧美各国相继产生的美学思想和流派的总称。这些思想和流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

  •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哲学思想从古希腊开始强调二分法。以个人为核心,以理性和斗争为主要表现。中国古代哲学则强调天人合一的圆满。以集体、社会、家庭为核心。强调整体和共融和谐。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的加速进行,东西方哲学思想的触碰愈演愈烈,其表现也是方方面面。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观点之一,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

  • 请说明一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对于义和利不同观点?你认为义与利应该怎么看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摘要1.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先秦儒家的思想主要以孔孟荀为主,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义和利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标准,认为义为君子的内在价值与固有本质,君子是取义,重义轻利;小人则趋利,见利忘义。孔子的观点为儒家学派确立了“重

  • 古希腊的文化对现在西方文化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一、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哲学一般认为源于公元前第六世纪的泰利斯,他主张水为万物的本质,因此有“哲学之父”美誉[1]。作为自然哲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一批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精神和宗教转向了对自然的诠释。他的哲学思想对以后的西

  • 阴阳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阴阳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学说之一,阴阳、五行与气等学说相互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医领域为奠基基石。根据阴阳学说中阴与阳的基本属性,临床上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等,一般都可

  • 求一篇关于古代思想中的哲理的现实意义的论文,急!!!分数不够可以追加!!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以文化社会学视阈观照,孔德并非许多批评者所看待的那样,仅仅是提出了实证社会学概念的思辨哲学家,而是连接了哲学与社会学的大思想家,只不过孔德的社会学思想应该归属于文化社会学而不是被狭隘理解的实证社会学。因此,孔德的始于实证哲学而终于人道教有其统一在文化社会学取向中的内在逻辑。[关键词]孔德;文化社会学

  • 老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5、无为而无不为;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治人事天莫若啬;8、治大国若烹小鲜;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