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德国古典哲学以其对世界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对世界的哲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74 更新时间:2024/1/25 8:04:25

德哲学之地位与影响解析学术杂志网|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对后世的影响从德国古典哲学同它产生之前的西方哲学思想联系来看,德国古典哲学不仅是对自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英国经验论大陆唯理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系统总结和发展,而且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一种系统的、建立在批判理性基础之上的清理,也是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一种发挥或发展。从德国古典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来看,它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而且几乎是全部现代哲学批判讨论的对象和借以出发的起点。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都带有非明显的“体系化”特征德国古典哲学家们都非常注重借助于“体系”来总括以往的哲学并展开自己的哲学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把自己成熟时期的哲学叫做“批判的哲学”。这种哲学是由《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和其他一些著作构成的。黑格尔把绝对理性或理念的运动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理念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阶段;理念“外化”为自然的阶段;理念由外在的自然“回复”到自身、逐步达到自我意识的阶段。他据此把自己的哲学分为三大部分;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学;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他在回复到自身的科学。精神哲学又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梢神”三个环节。黑格尔由此完成了庞大而宏伟的哲学体系的建构。最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把自己哲学的对象规定为“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试图从人和自然出发来建立人本主义的和唯物主义的哲学新体系。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即从一个体系到另一个体系的过渡,是有着内在的可循逻辑规律恩格斯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书中写道:“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他推翻丁前世纪末欧洲各大学所采用的陈旧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德国哲学从康榴到黑格尔的发展是连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2]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之所以有着内在的逻辑规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探讨的问题无法回避自近代以来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的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而且他们中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恩格斯之前就已经自觉地认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当中最基本的问题。正是由于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展开自己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是围绕思维与存在或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展开的,因此,他们各自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就很自然地表现出逻辑上层层推进的趋势。四、德国古典哲学在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中心线索逐步展开的过程中,也在越来越深刻的意义上实现着认识论、本体论、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统一在康德哲学中,认识沦被间时说成是“先验逻辑”.因此初步实现了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由于康德把通常把反映外界事物的经验看作先天的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加于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感性材料的结果,因此,他的先验逻辑或认识论实际上也具有一定的本体论或存在论的意义。因此他不可能真正把认识论、逻辑学和本体论统一起来。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努力,认识论、本体论、逻辑学和方法沦的统一,最终在黑格尔哲学中系统地完成了。五、德国古典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不仅体现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对以往备派哲学进行总结和概括的努力,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对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历史、科学和一般的文化背景。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人的关注,看到对人的理性、自由和天赋权利的尊重,以及坚信社会进步等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典哲学问德国当时的文学艺术,特别是“狂朗突进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存在着密团而深刻的互动关系“,文学和戏剧在我们所考察的那个时代的哲学传记中起了重要作用”。[5]总之,德国古典哲学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文化现象。德国古典哲学的每一位哲学家都试图通过自己的思想工作,对以往各派哲学思想进行批判和总结,因而把哲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并为哲学在现代的进一步演进奠定了宏伟的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产生过程和基本特点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当时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德国也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德国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不统一,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极为软弱,它虽然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去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倾向于自上而下的改良。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德国古典哲学广泛吸收了以前哲学家们的思想成果,对它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以R.笛卡尔和B.斯宾诺莎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17~18世纪英法经验主义学派和蒙运动学派、德国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和以G.E.莱辛为首的启蒙运动学派。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总结前人哲学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学问题,把哲学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德国古典哲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康德是二元论者,费希特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另有一种意见认为费希特后来已倾向于客观唯心主义),谢林和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则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然而德国古典哲学又有其内在的首尾一贯的发展规律,康德开始了德国哲学的革命,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努力,最后由黑格尔集德国唯心主义之大成,完成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到了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费尔巴哈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和清算,重新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同时也充分暴露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表明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前进了。这样,德国古典哲学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宣告终结。发展线索贯穿德国古典哲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是关于思维和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几位哲学家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回答,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化。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并着重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各有偏颇,陷于不同的片面性,无论是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的“独断论”,或是D.休谟的怀疑论,都未能解决人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因此应该寻找新的出发点,即在开始认识之前,应当首先研究人的认识能力本身和认识的可能性。康德承认在我们之外有某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东西,他称之为“自在之物”,亦即“本体”。这是他的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但是,他又认为,“自在之物”本身究竟是怎样,这在原则上是无法认识的,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在我们心中产生的表象,即现象;而现象界却离不开人们的先天的认识能力。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意识自己的创造物。这样,康德就在“自在之物”和“现象”之间划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人的认识局限于现象界,从而把思维和存在形而上学地割裂开,陷入了不可知论。从这种观点出发,康德建立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学说。在他看来,人的知识是由先天的知识形式和后天的感觉表象相结合而成的,这就是他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在他看来,哲学的真正的关键就在于回答“先天综合判断”以可能?康德把认识分为3个阶段:在感性的阶段上,人借助于先天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即时间和空间,把自在之物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感觉的混乱状态整理出秩序,使之成为时空中的现象;到了知性的阶段,人使用先天的知性的纯概念或范畴对感觉表象进一步加工整理,使之带有条理性和规律性,而形成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真正的知识;知性的范畴只能用于整理由感性所提供的现象,人也只能认识现象。所以当人们不满足于知性所获得的知识而进入理性的阶段,试图超越现象界去认识“自在之物”,如灵魂、世界、上帝之类的东西时,就必然陷于自相矛盾而遭到失败。康德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理性无力去认识世界本身,人的认识不可能达到“自在之物”,认识的对象是借助人的主观意识、即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和范畴而构成的。在他看来,带有普遍性、因果性的规律并非客观世界所固有,只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知性不是是从自然界抽引出规律,而是为自然界制定规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古典哲学:《易经》包含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基础,现代数理逻辑也要依托于《易经》,《老子》思辩哲学应用于现代哲学、《孙子》应用于商战、《四书五经》对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朝鲜等影响更大,这些国家都是中国文化圈的成员。2。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

  • 关于古代思想调查问卷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调查报告哲学是什么?不同的哲学传统有不同的答案。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西方哲学发源于古希腊时代,而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包含着一切学问,是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与热爱。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人对哲学有了不同的理解,哲学曾成为神学的附属。近代以来,哲学领域更发生

  • 儒、道、佛哲学思想对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儒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理解和习得儒家的仁义之道,做人做事就有了一条准绳。2、道比之儒更重视个人的修养,生活上讲究的就少了。3、佛也许比道更加出世。其实,不论学儒、道、佛任何一门学问,只要学得正,对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可以更加了解自已、懂得别人、善学善问、明辨是非......神既道,

  • 泰戈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泰戈尔以神或“梵”为一方,称之为“无限”,以自然或现象世界以及个人的灵魂为一方,称之为“有限”,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也是他诗歌中经常触及的问题。泰戈尔跟印度传统哲学不同的地方是:他把重点放在“人”上面,主张人固然需要神,神也需要人,甚至认为只有在人中才能见到神。(季羡林评)

  •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 根本区别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哲学重逻辑,接近于理科,很多西方早期的哲学家都是科学家,比如毕达格拉斯他认为世界本质是数。中国则重感悟,哲学偏政治和自我修持象孔子老庄等网上的原文,供参考1引言“自然观”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的看法,这种看法决定着人类某一理论与思想体系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不同文化体系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具体学

  • 求中国古代哲学对古代各朝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春秋战国时候诸侯混战的影响!秦用韩非的法家而一统天下!汉初老子的道家的清静无为使文景两代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到汉武帝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有为是武帝击退匈奴人,使皇权更加稳固!后世基本是儒家的思想为主,至于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的法家,张鲁的道家只是历史的一段时期(1)先秦哲学

  • 从古到今,西方哲学流派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派。古希腊晚期:犬儒学派,新柏拉图主义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等。中世纪:早期神父。这个就不成体系了。。。文艺复兴后:贝克莱,休谟,培根,莱布尼茨,笛卡尔,霍布斯,你也可以在后面加学派二字,但实际上只是辉煌一时,后来人都把他们批判了。德

  • 古希腊文明对现在社会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起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

  • 我想知道中国的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bai的传统美学: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du种审美形态)。西方近现代的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结束后,欧美各国相继产生的美学思想和流派的总称。这些思想和流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

  •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哲学思想从古希腊开始强调二分法。以个人为核心,以理性和斗争为主要表现。中国古代哲学则强调天人合一的圆满。以集体、社会、家庭为核心。强调整体和共融和谐。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的加速进行,东西方哲学思想的触碰愈演愈烈,其表现也是方方面面。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观点之一,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