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4/1/25 8:04:27

自己挑选合适的答案!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人类有较之于其它任高级动物更高的智慧以及更强的工具使用能力,更完善的社会组织与化,有动物所不及的语言技能,这一切都使人类有别于自然界的任何一种物种。然而人类无论如何也还是大自然亿万物种中的一种,这仍然是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现实。因而人类是依赖自然而生存的亿万物种中的一分子,人在自然中的这一地位是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离开了这一出发点,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将走入误区。承认了这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就应当承认人类对自然、水、土、空气,以及自然中的大多数物种存在着依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大自然并不依赖人类而存在,而人类却依赖自然而存在。从自然中获得生存必须的水、空气、食物。人类的永久存在是自己主观上的选择,能否使这一主观愿望永恒,往往也取决于人类自身。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的很多贤哲就已有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并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这一思想在先秦时期就已发源,到了两千余年前的汉代已经成熟。古代大哲学家董仲舒张载程颢等都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见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董仲舒提出“天人相类”,“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此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在他看来,天与人都是有生命的,都有喜怒哀乐,都是一类。我们可以理解为大自然中的和风与绚丽的阳光展示了大自然的喜乐,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洪水泛滥展示着大自然的哀怒。这两者既是大自然的自身运动所致,也可能由于人类的行为引起,对于人类的生活与生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人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认为人与人是同胞关系,而人与物是伴侣关系,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观。“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已也。”“天地万物之用皆我之用”(程颢《遗书》)。程颢把天地间万物都视为一个整体,与人类并无异已之分,充分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天地间万物的运动与规律,即所谓“万物之用”也与人是一样的。这样的观念在古人看来是“仁者”的观念。这种哲学观是十分深刻的,也就是人进化到了较高程度,并且以仁为本,就应当领悟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国古代贤哲给人类留下的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思想遗产。天人是否可合而为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上,必须有我们先人所领悟到的人与自然的那份和谐。这种和谐只要存在,古人“天人合一”的理想就能存在,反之就只是一种空想。人口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都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平衡。人类的智慧的强大是世间万物所不能及的。今天人类已在应用自己的智慧与体能使人与自然的天平产生了倾斜。自从在地球上有了人类以后,地球上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痕迹,也就对大自然产生了影响。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对大自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人类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灾难,拦水大坝、电冰箱的使用、核能的开发利用、核爆炸装置的试验等等,都对人类环境产生着负面的后果。人类必须应用自然资源,维护有利于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及良好环境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人类自己。从这一角度看,人类所要征服自然的现象,往往同时是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灾害。由此而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外,还应有不损坏自然的相应约束,应有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功能。否则科学很多方面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场福祸相伴的悲喜剧,甚至是一场灾难。人类与自然,只有处于一种能够满足人类永恒生存的和谐之中,才是长久之道。这也是中国古代贤哲给全人类留下的“天人合一”的最重要的思想内核。

“天人合一”是基石:在中国文明的哲学体系中,它是理论基石之一,“远求;近取,俯查;仰视,类比;取象。”,巧妙;严紧的将人与自然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模式展现给我们。“天人合一”是经论:这是道家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哲学观的宗教体现,“三生万物”“天地人法”阐明人是万物的一部分,人须顺应自然规律“道”这一世间真谛“天人合一”是方法:所有道家修行方法中都有天人合一的内容,这是道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天人合一”是状态:这是在修炼中;身心对溶入自然的一种常见体会,是修行方法中的一个状态。天人合一是医理:象学说;运气学说;经络学说。。。无不是以天地时气变化对人的直接影响为主线而展开的防病治病的理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明哲学体系的基本成份之一,它深深的渗透到我们的意识;思维;甚至遗传中,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昌明发达,和谐自然是这一理论的最好的实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对世界的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德哲学之地位与影响解析学术杂志网|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对后世的影响从德国古典哲学同它产生之前的西方哲学思想联系来看,德国古典哲学不仅是对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系统总结和发展,而且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一种系统的、建

  •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1。古典哲学:《易经》包含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基础,现代数理逻辑也要依托于《易经》,《老子》思辩哲学应用于现代哲学、《孙子》应用于商战、《四书五经》对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朝鲜等影响更大,这些国家都是中国文化圈的成员。2。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

  • 关于古代思想调查问卷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调查报告哲学是什么?不同的哲学传统有不同的答案。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西方哲学发源于古希腊时代,而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包含着一切学问,是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与热爱。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人对哲学有了不同的理解,哲学曾成为神学的附属。近代以来,哲学领域更发生

  • 儒、道、佛哲学思想对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儒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理解和习得儒家的仁义之道,做人做事就有了一条准绳。2、道比之儒更重视个人的修养,生活上讲究的就少了。3、佛也许比道更加出世。其实,不论学儒、道、佛任何一门学问,只要学得正,对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可以更加了解自已、懂得别人、善学善问、明辨是非......神既道,

  • 泰戈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泰戈尔以神或“梵”为一方,称之为“无限”,以自然或现象世界以及个人的灵魂为一方,称之为“有限”,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也是他诗歌中经常触及的问题。泰戈尔跟印度传统哲学不同的地方是:他把重点放在“人”上面,主张人固然需要神,神也需要人,甚至认为只有在人中才能见到神。(季羡林评)

  •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 根本区别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哲学重逻辑,接近于理科,很多西方早期的哲学家都是科学家,比如毕达格拉斯他认为世界本质是数。中国则重感悟,哲学偏政治和自我修持象孔子老庄等网上的原文,供参考1引言“自然观”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的看法,这种看法决定着人类某一理论与思想体系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不同文化体系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具体学

  • 求中国古代哲学对古代各朝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春秋战国时候诸侯混战的影响!秦用韩非的法家而一统天下!汉初老子的道家的清静无为使文景两代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到汉武帝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有为是武帝击退匈奴人,使皇权更加稳固!后世基本是儒家的思想为主,至于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的法家,张鲁的道家只是历史的一段时期(1)先秦哲学

  • 从古到今,西方哲学流派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派。古希腊晚期:犬儒学派,新柏拉图主义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等。中世纪:早期神父。这个就不成体系了。。。文艺复兴后:贝克莱,休谟,培根,莱布尼茨,笛卡尔,霍布斯,你也可以在后面加学派二字,但实际上只是辉煌一时,后来人都把他们批判了。德

  • 古希腊文明对现在社会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起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

  • 我想知道中国的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bai的传统美学: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即所谓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du种审美形态)。西方近现代的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结束后,欧美各国相继产生的美学思想和流派的总称。这些思想和流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