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一开篇就说了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由此可见,人的心性是需要修的,这样才能悟出大道。虽然说,这在一点道家的思想学说在里面,但从古到今,这种心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古人的心理行为比较简单,一般从善与恶两方面去看问题。现在的人心理复杂得多,心理也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化。人的意识形态往哪一个方面去行动?当今,虽然经济发展了,世风日下,无不与人的心性判断有关。《中庸》有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讲的就是一切事情都需要用心去明辨。
古代人对于心性方面的研究主要在于修和悟。现在的人对心性的研究可谓五花八门。现在的人竞争日趋激烈,世事变化无常,人们深受重压,心生恐惧,和古人相比,更需要理性与智慧,更需要提高心灵的悟性。
我们是否需要向古人学习呢?各位朋友应该都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此多多交流。
谢邀。容我称性而谈吧。
题目其实包括了三个部分即身、心、性。
且按照题主的意思粗略的说,古人今人变化不大的是身。
而性,按照释迦文佛的说法,人人都有佛性,古人今人男人女人国人外人,同一佛性,无二无别。
最有意思的是心,自古及今,心变化万端,与时俱变,生生不息!
有人把心叫做心猿,其形象代言人就是天生石猴、齐天大圣孙悟空!
心和文明的相关性成正比关系,文明越复杂,心就越复杂。
心在身体的功能范围之内直接驾驭身体,如同驾驶员操纵汽车,如同软件操控硬件。心通过身体与其他心产生协同和制衡,实施战略战术,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
心首先发明了语言用于呼应,其次发明了概念用于识别,然后发明了文字用于传承,最后发明了文明用于发展。
于是心随着文明开始了人类独立于自然而发展之旅。文明倾向于愈来愈复杂,要求不断提高维度或层级。文明不局限于生存需要的直接生理满足,更要求仪式感,追求礼仪程序文化审美的高贵优雅,以区别于生理满足的简单粗鲁。于是心饱暖思奢欲,心与心之间作出种种攀比,其实一切时尚流行都是炫耀羽毛的升级版。
心的发展终于会走到心智陷阱里,即心为过多的选项所迷惑,成为老子所说的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这正是佛陀所说的烦恼虚妄。
于是人们又回头寻找智慧来破除心的烦恼虚妄。与文明倾向于复杂不同,智慧倾向于简单。即文明是把简单的事办复杂,智慧是把复杂的事办简单。
智慧何来?曰大道至简,曰空空如也。道曰心死神活,佛曰见性成佛!
心之归宿正是自性。
说的科学一点,心包括本能、情绪和智慧,本能属于动物性,情绪属于人性,智慧属于神性。神性并非来自满天神佛的恩赐,神性是对本能和情绪的超越,是对过去现在未来体系的最优解,是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把握命运、自作自享!
放下心的执著,心并未消失,而是更自在了,如同学会了骑自行车的孩子,自如的通行在安全的天地之内。
放下吧,我的心!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