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董卓残忍到什么程度(汉末三国董卓究竟有多么残暴)

董卓残忍到什么程度(汉末三国董卓究竟有多么残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29 更新时间:2024/2/17 21:23:02

作为汉末三国的第一个大魔王,董卓的残暴是令人发指的。

这些残暴行径,最终将董卓带入了败亡的深渊。

入洛阳时期的残暴行径

董卓进入洛阳,就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洛阳,是大汉王朝的都城,也是皇亲、贵族、富豪们聚集之地,这些家伙个个富得流油。

董卓入洛阳后,纵容凉州兵劫掠。

凉州兵开始了“搜牢”:闯入家中,将贵族富豪家中的财务、美女一抢而空。

后来,董卓逼死了何皇后。

在安葬何皇后时,董卓军顺手开了文陵,将其中的珍宝全部搜刮一空。

此外,董卓还奸乱公主,凌辱宫女,对百官则滥施刑罚,导致人人自危。

董卓军曾行经阳城。当时,当地人正在集社。董卓军将集中起来男人全部杀掉。随后,车上挂满了男人的人头,载满了劫来的女子,“歌呼而还”。

当然,董卓集团可不只是会“明抢”,他们还学会了用“货币手段”进行劫掠。

他们毁五铢钱,改为铸小钱,并将洛阳、长安的铜人、钟虚等铜铁器用来铸造钱币。

通过“滥发货币”,董卓从民间掠夺了大量的物资,但也使百姓们手中的钱不值钱,物价飞涨了。

残暴之因与残暴之果1

这个阶段董卓军的残暴,首先是因为凉州军的残暴习气与董卓军的放纵。

董卓的基本部队,来自凉州,多为湟中义从何和秦胡兵。

从载着人头、女子,却“歌呼而还”看,这些凉州军士的习性已残暴到“变态”了。

而董卓的放纵,则使凉州军有恃无恐,充分“放飞自我”。

凉州军士,是董卓的“基本盘”,而董卓笼络他们的一贯手段就是“钱谷悉散之”。

而且,进入洛阳后,为了拉拢士族,董卓仍让士人担任显要职位,而凉州军将领都还只是稗将、校尉。

政治地位不能给,董卓只有给予掳掠之权。

董卓军残暴的第二个原因,则是经济困难。

进入洛阳后,凉州军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

尤其是在反董卓联盟建立后,各地上交洛阳的赋税断绝,洛阳的财力匮乏。

因此,董卓通过盗墓、劫掠等手段来解决军费问题。

残暴的后果是严重的。

这直接导致了董卓在关东统治的失败。

董卓初入洛阳时,天下尚没有分崩,他是有可能借控制朝廷实现对全国的控制的。

因此,他有意拉拢士人领袖,试图获得士族官僚集团的支持。

然而,无论是对宗室、富豪的掠夺,还是盗墓,都完全不可能为“世修经书”的官僚集团所接受的。

因此,被董卓封到各地做官的士族纷纷起兵,反对董卓,动摇了董卓在关东的统治。

没有掌握了经济资源的世家大族的支持,董卓没有财力扩充军队。

尽管凉州军精锐,屡屡击败关东联军,但毕竟兵力不敷使用,无法立足。

最终,董卓决定放弃洛阳,迁都长安。

旋即,他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暴行。

迁都期间的残暴行径

董卓一声令下,洛阳百万口人向长安迁徙。

百万口人徒步大迁徙,这是何等的灾难。

就是把沿途的树根都吃了,也不够百万人吃的呀!

何况,主持“秩序”的凉州军都是些虎狼之人,他们只想着趁机捞一笔,哪里会维持什么秩序,救济什么危险!

“步骑驱蹙,更相蹈籍,饥饿蔻掠,积尸盈路”,简直是地狱之路!

董卓则留在洛阳的毕圭苑中“断后”。

如何“断后”?

检查有没有人没有迁走!烧了宫庙、官府、民居,“二百里内无孑遗”。

盗墓工作也没拉下。

他又下令吕布将诸帝陵及公卿坟墓悉数发掘,取出其中珍宝。

残暴之因与残暴之果2

董卓这样大规模迁徙居民的暴行,在汉末三国时期很常见。

后来的曹操,就尽徙淮南、汉中等地的人口到其他地方。

农业时代的资源争夺,一争土地,二争人口。

土地守不住,就把人口迁走。

正因如此,董卓将洛阳百万口人迁入关中,以求与关东联军的对抗。

就结果而言,迁徙到长安后,董卓军确实暂时摆脱了关东诸侯的讨伐。

不过,这样的暴行,完全彰显了董卓的“魔王本性”,使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除掉“魔王”。

由此,董卓的残暴变本加厉了。

变态“残暴”

抵达长安后,董卓修筑了郿坞,号为“万岁坞”,积谷三十年。

随后,董卓的残暴多了些“表演”成分。

他诱降北地反叛者数百人后,宴请百官。

随即,董卓一边与百官饮酒,一边将数百名“北地反者”先斩断舌头,再斩其手脚,再凿眼目,然后煮了!还没有死的人,会被推到席间,给大家参观。

百官吓得筷子都拿不稳,话都说不清···太恐怖了!

随后,董卓又开始屠杀一些大族、名士。

关中旧族被“稍诛”,像张温这样早年和他生过嫌隙的官员也被诛杀了。

残暴之因与残暴之果3

这个阶段,董卓的残暴,明显多了“恐吓色彩”。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董卓已经不指望大家“爱戴”他了。

“不能让你爱我,就要让你怕我”!这是董卓的逻辑所在。

因此,董卓就是要表演残暴给百官看,以此震慑众人!

我摊牌了,我就是魔王!

然而,你可以通过恐吓让人一时顺从,但不可能通过恐吓始终控制局势。

董卓长期的“恐怖”,使人人自危,甚至连他“情同父子”的吕布,也因“私通婢女”而感受到了危险。

最后,吕布、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刺杀了董卓。

恐怖统治的结局,是董卓死后长安士女的“歌舞于道”,是董卓自己被挫骨扬灰!

董卓想通过残暴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力量。

然而,残暴,每一次都最终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并最终埋葬了他。

标签: 董卓残忍程度残暴汉末究竟什么多么

更多文章

  • 曹操定军山不发兵救夏侯渊(为什么不支援夏侯渊)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发兵,定军,夏侯渊,救夏,支援,曹操,为什么

    217年十月,刘备发起汉中之战。直到219年三月,曹操才亲自率军抵达汉中,迎战刘备。在其中一年半的时间里,始终只有夏侯渊在汉中与刘备对敌,结果不慎战死。为何曹操如此“大意”? 赤壁之战后,除平定马超、张鲁等中间力量外,曹操一直把攻击重点放在孙权身上。即使在刘备大举入川的情况下,曹操也没有集中力

  • 雍正埋在东陵还是西陵(雍正清西陵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陵,雍正清,东陵,还是

    清朝十二帝,共有十三座皇帝陵寝,分别是辽宁沈阳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河北易县的清西陵。这里面值得一提的就是雍正的泰陵陵寝。有人说,雍正违背皇家陵寝建制单独建西陵是因为心里有鬼得位不正,怕地下“遇见”老爹康熙。而乾隆和祖父安葬在东陵陵寝恰恰是为了照顾老爹雍正,也就是说从乾隆开始,父子陵寝相对建

  • 战术上成功掩饰不了战略上失败(战略失败不能用战术挽回 )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结合几个具体战例,我们看看,为何“战术上的成功,往往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失误”。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接到袭击命令时,“闪电战大师”古德里安不由感叹:我们的元首,是要发动全世界的力量来打败我们!尽管在战术素养上,德军拥有明显优势,然而,在英国尚未被打败的情况下,冒险开启入侵的作战,使德国

  • 诸葛亮北伐取得什么战果(诸葛亮北伐真的正确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伐,诸葛亮,战果,正确,取得,什么,真的

    越是出名的人,越是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比如诸葛亮。后世出于感性,或将诸葛亮北伐贬到一文不值,或将其捧到神乎其神,即便是想要客观描述也难免摆脱“辩论”情绪的干扰,有所失真。其实,诸葛亮北伐的战果就摆在那里,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 诸葛亮一共5次主动北伐,外加上一次防守反击,一共6次。1、第一

  • 南明为什么那么快灭亡(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为什么打不过清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军,军事,灭亡,力量,南明,为什么,主要,那么

    1644年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的同一天,江南的明朝官僚拥立福王朱由崧监国。不久,朱由崧即皇帝位,也就是弘光帝。弘光朝廷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拥有强大的兵力。当时,总兵左良玉在武汉的兵力约30万,号称百万;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的四镇兵力约3、40万;已经接受弘光册封的郑志龙拥兵20余万。

  • 李自成军师牛金星结局(为何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牛金星,李自成,丞相,成谜,结局,去向,为何

    牛金星、宋献策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在李自成走向败亡的过程中,两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品格。不过,在李自成败亡后,两人的结局都还不错。 在李自成的团队中,刘宗敏、李过、刘芳亮等人是统兵武将,而牛金星、宋献策则是谋主。李自成走向辉煌,正是从获得这些谋主开始的。李自成自1629年造反,搞了10几年,

  •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长什么样图)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鸳鸯,抗倭,阵长,戚继光,阵法,什么样

    倭寇的战斗力极强。明军在其面前一度不堪一击,屡屡在掌握绝对优势的兵力的情况下被其大败。1555年,67名倭寇就从浙江一路杀到大明留都南京,“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杀伤4、5000人。杀大明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横行八十多天才被剿灭。不过,戚继光却堪称倭寇克星。戚继光与倭寇大小百余战,无不全胜

  • 江东六郡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历史上江东是现在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江东,历史,地方,现在,哪里,什么

    万里长江,自九江到扬州,呈东北走向。其中,芜湖到南京一截,其长江南岸部分,在古代被称为江东。东汉时(孙策渡江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江东包括了丹阳、吴、会稽、豫章四郡。后来,孙策击败刘勋,夺取了西面的庐江郡大部,又从豫章郡中分出庐陵郡。因此,丹阳、吴、会稽、豫章、庐江、庐陵被称为江东六郡。尽管后来孙

  • 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董卓是历史人物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到底,历史,人物,什么样

    比之小说,正史中的董卓少了一分传奇色彩,却多了一分现实。董卓的崛起方式、毁灭之路,都非常有现实意义。 身为汉末第一个大军阀,董卓自然是靠武装崛起的。董卓数次与羌、胡作战,前后百余战。百余战中,他最为显著的一次是在“六军上陇西”之战。当时,他为羌、胡所围,他诈作筑堰捕鱼,待到堰成,他过堰后决堰,

  •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是陈胜称王(陈胜吴广起义谁自立为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胜吴,起义,陈胜称,自立,为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时,两人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仅就组织起义而言,陈胜吴广的水平远胜过刘邦、项羽等后来的风云人物。 天下苦秦久矣。各地的英雄们都已经蠢蠢欲动。沛县,亭长刘邦在带人去骊山途中,逃亡者很多,刘邦干脆“夜纵所送徒”,在芒砀山一带转悠。虽然他也装神弄鬼搞了个“斩白蛇起义”,但是,也只是让“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