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定军山不发兵救夏侯渊(为什么不支援夏侯渊)

曹操定军山不发兵救夏侯渊(为什么不支援夏侯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21 更新时间:2024/1/6 11:51:23

217年十月,刘备发起汉中之战。

直到219年三月,曹操才亲自率军抵达汉中,迎战刘备。

在其中一年半的时间里,始终只有夏侯渊在汉中与刘备对敌,结果不慎战死。

为何曹操如此“大意”?

曹操的原计划

赤壁之战后,除平定马超、张鲁等中间力量外,曹操一直把攻击重点放在孙权身上。

即使在刘备大举入川的情况下,曹操也没有集中力量趁机进攻关羽所据的荆州部分。

相反,自212-217年,曹操五年间三次亲自下濡须,与孙权连续大战。

217年三月,曹操退兵时,留夏侯惇督26军于居巢,距离江边仅仅百里之遥。

显然,曹操的总体战略仍然是东攻西守。

对于“西守”,曹操是有绝对信心的。

曹操曾让陈琳作《檄吴将校部曲文》,恐吓东吴将士,其中提到:夏侯渊率领精甲5万,以及武都氐羌、巴汉锐卒,南临汶江,据扼蜀庸。

夏侯渊拥有5万精锐,加之一些当地少数民族武装,这个兵力虽不能像檄文中吹嘘的一样,与其他4路会攻东吴,但凭借有利地形,自守看起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要知道,当时刘备野战部队也没有比夏侯渊多多少。

在得知刘备发起攻势后,曹操又派曹洪曹休、曹真,进军下辩,与张飞、马超对敌。

后来,曹真又进入阳平关,指挥徐晃等人作战。也就是说,曹洪军团,事实上也加入了汉中战场。

当初,孙权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张辽、乐进李典不过7000余人,就足以退敌。

如今,兵力上,曹军至少不处劣势;将才上,夏侯渊、徐晃、张郃,都是一时名将;形势上,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

因此,曹操其实也完全没有必要立刻亲自进入汉中战场。

曹操的内有忧逼

当然,曹操也并非只是“没有必要来”,而是“来不了”。

这一点,法正看得很清楚。

法正指出:曹操打下汉中后,不趁机继续攻打我们,并非实力不足,也不是智力不够,而是“内有忧逼”。

216年,曹操称魏王;217年,曹操开始使用天子车服。

显然,曹操与大汉王朝已经到了摊牌的时候,心向大汉的汉臣,正在发起最后的抵抗!

218年正月,发生了许都之变。

金祎、耿纪、韦晃等人,准备杀死丞相长史王必,夺取许昌兵权。

以实力论,这些人自然不是曹操对手。

然而,曹操自然不可能忘记:上一位挟持天子的老板,董卓先生是怎么死的了。

可以说,这种政变的危险绝不容小觑,其威胁比刘备在汉中的攻势大得多。

在镇压许都之变后,曹操居然做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决断:救火乃实贼也。将所有参与救火的官员全部处分。

可见,当时的形势非常复杂,需要曹操亲自坐镇,杀伐果决,才能防范。

连连胜利与慎重行事

另一方面,在很长时间内,汉中战场的局势是足以使曹操安心的。

曹洪、曹真、曹休,在下辩之战中取胜,斩杀吴兰,张飞、马超被迫退兵。

徐晃在马鸣阁道大败陈式。

张郃在广石与刘备激战,刘备战不下。

因此,至少在218年九月之前,汉中并没有太大忧虑。

如此,曹操只在许昌治军,安心做好准备即可,不必立刻前往汉中。

突发事件

然而,刘备取汉中的决心是极为强烈的。

为了加强汉中战场的力量,刘备动员西川的人力、物力,不惜“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其征发力度连后来的“鹰派”诸葛亮都感觉犹豫了。

得到增援后,刘备在汉中的力量已经占据优势。

见此,曹操唯恐有失,九月,曹操率军抵达长安,决心亲自击败刘备。

可以说,曹操的决策是迅速而果断的。

然而,一场意外事件,打乱了曹操的节奏。

原来,曹操从南阳等地征伐民力,以保障汉中之战的补给运输工作。

可是,南阳等地百姓不胜其苦,在十月时,爆发了侯音之乱。

侯音之乱的规模不大,调曹仁足以镇压。

但原先计划调遣南阳民众支持补给运输的事情只能耽搁下来。

几年前,曹操第一次征汉中(张鲁)时,尽管调了河东等地的粮食、人力,但由于山行千里,依然面临粮食困难,当曹军抵达阳平关时,几乎粮尽退军。

鉴于此,曹操此次自然必须不敢在粮运问题未安排妥当的情况下再入汉中。

如此,侯音之乱使曹操的节奏受到影响,被迫放缓脚步。

或许曹操也未料到,这一耽搁,使形势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意外之败

即便曹操不来,夏侯渊、张郃等人在汉中的力量,依然是可能坚持较长时间的。

然而,一场超出预期的败仗来临了。

219年正月,定军山,夏侯渊被斩。

吃败仗或许不算意外,但夏侯渊被斩,就是一个大意外了。

当时,汉中曹军依然拥有完整的军力,夏侯渊战死,并非全军大败,而是指挥位置靠前,亲自修“修鹿角”,被杀了。

这一场意外变故,彻底改变了战局。

尽管汉中曹军立刻推举张郃接替夏侯渊,但曹军锐气已失,只能转入完全被动防御,无力与刘备相争。

因此,尽管曹军依然控制了汉水、阳平关等险要,但无法阻止刘备控制其他险要。

219年三月,当曹操亲自来到汉中时,刘备军已经在汉中扎稳脚跟,据险而守。

而曹操大军虽然能抵达汉中,但自关中运粮入汉中,补给线漫长且危险,已陷入不利状况。

刘备表示:虽曹公亲至,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刘备军据险而守,骚扰曹军漫长的补给线,曹操无能为力。

结果治军大半年的曹操,在汉中前线只相持了2个月,就被迫退军了。

总的来说,汉中之战时,曹操的姗姗来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政治上,曹操与拥汉派到了摊牌时刻,“内有忧逼”,无法迅速前往。

经济上,由于连年用兵,加之瘟疫流行,民生受到很大影响,山行千里进入汉中需要的补给准备时间较长。

军事上,曹操原先配置在汉中的军力并非没有抵抗之力,甚至在此前的一连串作战中不落下风,看起来也没有必要立刻前往。

因此,曹操治军大半年,才进入汉中。

至于夏侯渊的战死,并非汉中军力不足,主要还是他自己指挥位置过分靠前,在军力尚完整的情况下被“斩首行动”所杀。

夏侯渊兵败身死,还真的主要怪自己,赖不到曹公身上。

标签: 发兵定军夏侯渊救夏支援曹操为什么

更多文章

  • 雍正埋在东陵还是西陵(雍正清西陵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陵,雍正清,东陵,还是

    清朝十二帝,共有十三座皇帝陵寝,分别是辽宁沈阳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河北易县的清西陵。这里面值得一提的就是雍正的泰陵陵寝。有人说,雍正违背皇家陵寝建制单独建西陵是因为心里有鬼得位不正,怕地下“遇见”老爹康熙。而乾隆和祖父安葬在东陵陵寝恰恰是为了照顾老爹雍正,也就是说从乾隆开始,父子陵寝相对建

  • 战术上成功掩饰不了战略上失败(战略失败不能用战术挽回 )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结合几个具体战例,我们看看,为何“战术上的成功,往往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失误”。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接到袭击命令时,“闪电战大师”古德里安不由感叹:我们的元首,是要发动全世界的力量来打败我们!尽管在战术素养上,德军拥有明显优势,然而,在英国尚未被打败的情况下,冒险开启入侵的作战,使德国

  • 诸葛亮北伐取得什么战果(诸葛亮北伐真的正确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伐,诸葛亮,战果,正确,取得,什么,真的

    越是出名的人,越是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比如诸葛亮。后世出于感性,或将诸葛亮北伐贬到一文不值,或将其捧到神乎其神,即便是想要客观描述也难免摆脱“辩论”情绪的干扰,有所失真。其实,诸葛亮北伐的战果就摆在那里,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 诸葛亮一共5次主动北伐,外加上一次防守反击,一共6次。1、第一

  • 南明为什么那么快灭亡(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为什么打不过清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军,军事,灭亡,力量,南明,为什么,主要,那么

    1644年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的同一天,江南的明朝官僚拥立福王朱由崧监国。不久,朱由崧即皇帝位,也就是弘光帝。弘光朝廷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拥有强大的兵力。当时,总兵左良玉在武汉的兵力约30万,号称百万;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的四镇兵力约3、40万;已经接受弘光册封的郑志龙拥兵20余万。

  • 李自成军师牛金星结局(为何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去向成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牛金星,李自成,丞相,成谜,结局,去向,为何

    牛金星、宋献策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在李自成走向败亡的过程中,两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品格。不过,在李自成败亡后,两人的结局都还不错。 在李自成的团队中,刘宗敏、李过、刘芳亮等人是统兵武将,而牛金星、宋献策则是谋主。李自成走向辉煌,正是从获得这些谋主开始的。李自成自1629年造反,搞了10几年,

  • 戚继光抗倭鸳鸯阵法(戚继光抗倭的鸳鸯阵长什么样图)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鸳鸯,抗倭,阵长,戚继光,阵法,什么样

    倭寇的战斗力极强。明军在其面前一度不堪一击,屡屡在掌握绝对优势的兵力的情况下被其大败。1555年,67名倭寇就从浙江一路杀到大明留都南京,“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杀伤4、5000人。杀大明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横行八十多天才被剿灭。不过,戚继光却堪称倭寇克星。戚继光与倭寇大小百余战,无不全胜

  • 江东六郡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历史上江东是现在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江东,历史,地方,现在,哪里,什么

    万里长江,自九江到扬州,呈东北走向。其中,芜湖到南京一截,其长江南岸部分,在古代被称为江东。东汉时(孙策渡江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江东包括了丹阳、吴、会稽、豫章四郡。后来,孙策击败刘勋,夺取了西面的庐江郡大部,又从豫章郡中分出庐陵郡。因此,丹阳、吴、会稽、豫章、庐江、庐陵被称为江东六郡。尽管后来孙

  • 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董卓是历史人物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到底,历史,人物,什么样

    比之小说,正史中的董卓少了一分传奇色彩,却多了一分现实。董卓的崛起方式、毁灭之路,都非常有现实意义。 身为汉末第一个大军阀,董卓自然是靠武装崛起的。董卓数次与羌、胡作战,前后百余战。百余战中,他最为显著的一次是在“六军上陇西”之战。当时,他为羌、胡所围,他诈作筑堰捕鱼,待到堰成,他过堰后决堰,

  •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是陈胜称王(陈胜吴广起义谁自立为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胜吴,起义,陈胜称,自立,为什么

    陈胜吴广起义时,两人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仅就组织起义而言,陈胜吴广的水平远胜过刘邦、项羽等后来的风云人物。 天下苦秦久矣。各地的英雄们都已经蠢蠢欲动。沛县,亭长刘邦在带人去骊山途中,逃亡者很多,刘邦干脆“夜纵所送徒”,在芒砀山一带转悠。虽然他也装神弄鬼搞了个“斩白蛇起义”,但是,也只是让“诸从

  • 慈禧太后八国联军逃到哪里(慈禧什么时候逃到西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八国联军,太后,西安,时候,哪里,什么

    大清虽大,但除了西安,慈禧确实已没有太多地方可以去了。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一行已提前逃走。这不是慈禧第一次逃离北京了,40年前,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时年25岁的叶赫那拉氏曾随自己的丈夫咸丰帝逃到热河。然而,这一次,她是不敢去热河的。与当年的英法联军不同,这一次,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