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两种诗词形式概念形成于哪个朝代)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两种诗词形式概念形成于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29 更新时间:2024/1/19 14:26:37

古典诗词中,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有哪些,为什么?

现在很多人,不明白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什么,多数人有个错误的认识,误以为民国以后的诗叫近体诗,清末以前的诗是古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虽都是古典诗词的一种,但在时间、用韵、格律、字数和句数等五个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时间。

1.古体诗。

古体诗,是指在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体裁。

其中,古体诗中的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和《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

唐代以前的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大约起源于西汉,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逐步替代四言诗的地位。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是班固的《咏史》。

2.近体诗。

近体诗,是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的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到了初唐,经过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体裁,律诗是经由绝句演变发展而来。

二、用韵。

1.古体诗。

全首诗可用平声或仄声韵,且可以随意变换,不受限制。诗中的每一句,都可以用韵,韵脚的字可以重复使用。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虽短短四句却没有固定韵脚。

2.近体诗。

全首诗只押平声韵,且只押一个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更改,且韵脚的字不可以重复使用。首句可押可不压,第二、四、六句必须押韵。除开首句之外,不可以用邻韵。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一韵到底,四联八句皆是对仗,用词工巧,出神入化。

三、格律。

1.古体诗。

在需要用韵之外,格律不受限制。屈原的《离骚》,是古体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另外,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和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等。

如三国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四言古体诗的体裁,可以看出没有任何的格律限制。

2.近体诗。

除了受到用韵的限制,还要受到严格的格律限制,也就是要遵守严格的平仄规则。近体诗的平仄规则,有句内相间、联内相对、上下句相粘、对应位置不同字等固定要求。

其中,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要求每首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上下句必须对偶。

由于近体诗的对格律的严格要求,所以在韵律上给人的感觉更加优美动听,有强烈的节奏感。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首五言绝句,上联和下联的上下句都是对偶句。

四、字数。

1.古体诗。

每句字数,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字和杂言体,在一首诗中,每句的字数不受限制,可以变化。

其中,杂言诗是古体诗所独有。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在《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相对较多。

杂言诗由于句子长短不受拘束,给人一种奔放无羁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的著名作品《蜀道难》,就是杂言诗体裁的代表作之一。

2.近体诗。

每句字数,只有有五、六、七字三种形式。在一首诗中,每句的字数均为固定不可多,也不能少,必须一致。其中,六字较为少见。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静夜思》、杜牧《清明》《秋夕》《山行》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夜雨寄北》《登乐游园》《嫦娥》等。

五、句数。

1.古体诗。

句数从一句到百句以上都有,无固定限制。这一点,近现代的诗歌,均是这种风格。代表性作品有《敕勒歌》、《古诗十九首》、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李白的诸多古风等。

2.近体诗。

有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和排律八句以上的三种形式。常用的,有四句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及八句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八句以上的排律,不多见。

如“七绝圣手”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被明代李攀龙推崇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结语。

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古体诗属于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近体诗属于遵守规则讲究变化。从管理角度来说,古体诗相当于企业发展初期,近体诗相当于企业发展成熟期。

从创作难易上来说,古体诗相对较为容易,可以信口就来;近体诗难度较大,则需要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熟悉平仄格律要求才行。

更多文章

  • 古诗登鹳雀楼全文解释(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意思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鹳雀楼,古诗,王之涣,赏析,全文,意思,解释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赏析之八: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视野广阔,哲理深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流传千古。王之涣,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

  • 公孙胜的绰号是什么(公孙胜的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孙胜,事迹,绰号,特点,性格,什么,主要

    梁山108好汉,以一敌百的好汉只有3人,其他人都办不到!梁山108好汉,武功高强的很多,但能够以一敌百的只有公孙胜、鲁智深、李逵三人,其他人都办不到。公孙胜公孙胜,外号“入云龙”,是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的高徒,一身道术,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堪称“神仙”。在梁山上,除了公孙胜,也只有混世魔王樊瑞稍微会

  • 格物致知的意思解释简短(王阳明为什么反对格物致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格物,致知,王阳明,意思,反对,简短,解释,为什么

    王阳明为什么反对格物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错了吗?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格物致知”一词的意思是:探求事物的原理、法则,从而获取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按我们现代人的观点看,这不是很简单明了的道理吗?然而明朝的大思想家王阳明实践了“格物致知”的方法,“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然后啥也没格出来,还大病一场。王

  • 敦煌壁画飞天仙女介绍(此辉煌笔画满壁风动天衣飞扬)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满壁,笔画,壁画,仙女,风动天衣飞扬,飞天,敦煌,介绍,辉煌

    辉煌的敦煌壁画之飞天仙女:满壁风动,天衣飞扬!敦煌壁画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是中国历代壁画集大成的艺术。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作为吉祥物之一的欢欢,头部纹饰就是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把它比喻成"墙上博物馆"是实至名归的,让我们从瞻仰的视角去探索发现民族瑰宝的魅力。最具代表性的当

  • 新凉古诗意思翻译(新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凉古诗,意思,诗人,翻译,新凉,表达,心情,怎样

    两首《新凉》,南宋诗人与清代才子的对决,令人享受一片清凉之意。入秋之后,天气依然极其闷热,冷水管中流出的竟然是热水,空气也好像被炙烤出一股焦味。人们只要稍微活动,就会大汗淋漓,一点也感受不到秋天的凉意。老天爷可能也睡糊涂了,似乎忘记了让白帝与炎帝交接班。人们渴望秋雨降临,就连天边飘来几片云彩,也会激

  • 徐达北伐究竟多威猛(明朝徐达北横扫山东河南攻克元大都)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徐达北,横扫,攻克,北伐,河南,威猛,山东,明朝,究竟,大都

    徐达北伐多威猛?横扫山东河南,攻克元大都,朱元璋赞其塞上长城!建明第一功臣:大将军徐达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军事统帅,开国功臣。,元至正13年(1353)投奔同乡发小朱重八(后改朱元璋),参加淮西红巾军,因作战勇猛,智略超群,屡建战功,受朱元璋器重,位在诸将之上。至正15年,随朱元

  • 典故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典故对历史作用及现实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典故,作用,历史,表达,影响,现实,效果

    浅析“典故”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及现实影响!典故,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过程的时时刻刻与方方面面,是我们每一个想要提高自我语言表现力、感染力的人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交流及表达方式。适当、合理地利用典故,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文章变得生动、语言变得幽默

  • 早秋许浑古诗意思(整首诗表达了作者许浑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许浑,古诗,情感,意思,作者,表达,早秋,什么

    许浑的一首《早秋》,全文不见一个“秋”字,却句句描绘秋日景象。早秋时节,天气依然酷热难当,枝头的树叶虽然逐渐泛黄,却仍旧非常繁茂。连续多日高温少雨,草木都快要枯萎,园林里的师傅们每天都要辛苦地浇灌,才让游客们有了一个优美和舒适的环境。诗人们也喜欢早秋的风景,几场秋雨之后,空气变得湿润清新,能见度提高

  • 战国四大名将排名(我国战国四大名将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名将,王者,排名,战国,我国,真正

    中国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白起、王翦和廉颇,谁才是真正的王者?中国战国时期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不断地进行战争,而四位杰出的将领——李牧、白起、王翦和廉颇,因其过人的才干和卓越的战绩而被誉为中国战国四大名将。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位名将的事迹和贡献。第一位是李牧。他以抗击匈奴和抵御

  • 知州是几品官职(清代的知州是个什么官衔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知州,官衔,官职,职位,清代,什么

    清代的知州是个什么官?别看品级不低,干的其实就是知县的活。清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州、县,知州、知县因此也就属于亲民官。但是在官职的设置上,知州的品级又高于知县。有不少读者也询问笔者,知州到底是个几品官?其工作职能是否与知县类似?下面以清代的官制,来具体介绍知州的情况。一、州的设立州的设置早在周代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