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故宫有多大面积(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却寸草不生)

故宫有多大面积(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却寸草不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33 更新时间:2023/12/25 6:17:33

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大部分地方寸草不生,为什么?

悠久的历史给中国留下多处皇宫,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当属北京故宫。

数次到北京旅行,每次都会尽量安排时间到故宫游玩,这座占地面积高达72万平方米的明清皇城如果仔细欣赏的话,半天时间也走不完,每次来都有新的收获。

之前到故宫游玩,有个问题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倘大的皇宫,除了御花园,绝大多数地方都寸草不生,这样显得各个殿前广场特别空旷,这些地方平时皇帝嫔妃们也要进出,难道他们不需要遮荫乘凉吗?

即使皇帝每次起驾都有专人负责遮阳,但草木茂盛所带来的阴凉感和大太阳底下手工遮荫的效果大相径庭,更况植物能够带来香气,产生负离子,如此理想的环境,不正是时下大部分普通人梦寐以求的吗?

故宫正开放的每个白天都有不少游客,但很少有人留意到这个问题。

这个疑问在我内心深处隐藏了好久,后来通过阅读、观看各类电视节目、短片,请教一些对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终于知道真相。

皇帝让故宫大部分地方寸草不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彰显九五之尊的威严,第二个原因是避免树木、花圃和草丛之中隐藏刺客,危及皇帝及皇宫众人的安全。

在封建朝,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大殿非传召不能入内,大臣上朝或觐见皇帝都必须在殿外候宣,太阳底下晒一晒、站一站、跪一跪,对皇权更添敬畏。

在中国历史上,刺客这个职业一直存在,最著名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越是王朝的老大,越是担心自身安危受到潜在威胁,让皇宫寸草不生虽然无法百分百摆脱风险,但在层层戒备之下,刺客或异心者很难有所作为。

再者,每天上朝的官员如此之多,如果把殿前广场变成一个花园,容客率将大大下降,同时也给朝臣制造偷懒开小差的机会,这是皇帝不能够接受的。

近年国内有很多景点一夜爆红,但持续性火爆的景区里,故宫毫无疑问排名前列。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个故宫梦,我也是如此。

在没去北京之前,最想去的地方是长城和故宫。近年有机会出国旅行,看了各个国家的古皇宫,没有一座皇宫的规模可以和北京故宫相提并论。

在北京故宫里,大量旅游团和散客聚集于中轴线各个大殿前时,视觉效果最为震撼。

游客最多的时间段,在故宫里游览是轻松的,等到黄昏接近闭馆时,游客陆续散去,在故宫里游览,很自然就会生出敬畏感,这是建筑风格和环境氛围所造成的。

今日的故宫因为不再是古代皇权中心,世人才能放松心情游览,在明清时期,即使有机会到宫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翼翼,如果做错了,小则被罚,重了可是要掉脑袋的。

更多文章

  •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两种诗词形式概念形成于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体诗,近体诗,朝代,诗词,形式,概念,区别,形成,哪个

    古典诗词中,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有哪些,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明白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什么,多数人有个错误的认识,误以为民国以后的诗叫近体诗,清末以前的诗是古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虽都是古典诗词的一种,但在时间、用韵、格律、字数和句数等五个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时间。1.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在近体诗

  • 古诗登鹳雀楼全文解释(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意思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鹳雀楼,古诗,王之涣,赏析,全文,意思,解释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赏析之八: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视野广阔,哲理深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流传千古。王之涣,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

  • 公孙胜的绰号是什么(公孙胜的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孙胜,事迹,绰号,特点,性格,什么,主要

    梁山108好汉,以一敌百的好汉只有3人,其他人都办不到!梁山108好汉,武功高强的很多,但能够以一敌百的只有公孙胜、鲁智深、李逵三人,其他人都办不到。公孙胜公孙胜,外号“入云龙”,是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的高徒,一身道术,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堪称“神仙”。在梁山上,除了公孙胜,也只有混世魔王樊瑞稍微会

  • 格物致知的意思解释简短(王阳明为什么反对格物致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格物,致知,王阳明,意思,反对,简短,解释,为什么

    王阳明为什么反对格物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错了吗?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格物致知”一词的意思是:探求事物的原理、法则,从而获取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按我们现代人的观点看,这不是很简单明了的道理吗?然而明朝的大思想家王阳明实践了“格物致知”的方法,“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然后啥也没格出来,还大病一场。王

  • 敦煌壁画飞天仙女介绍(此辉煌笔画满壁风动天衣飞扬)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满壁,笔画,壁画,仙女,风动天衣飞扬,飞天,敦煌,介绍,辉煌

    辉煌的敦煌壁画之飞天仙女:满壁风动,天衣飞扬!敦煌壁画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是中国历代壁画集大成的艺术。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作为吉祥物之一的欢欢,头部纹饰就是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把它比喻成"墙上博物馆"是实至名归的,让我们从瞻仰的视角去探索发现民族瑰宝的魅力。最具代表性的当

  • 新凉古诗意思翻译(新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凉古诗,意思,诗人,翻译,新凉,表达,心情,怎样

    两首《新凉》,南宋诗人与清代才子的对决,令人享受一片清凉之意。入秋之后,天气依然极其闷热,冷水管中流出的竟然是热水,空气也好像被炙烤出一股焦味。人们只要稍微活动,就会大汗淋漓,一点也感受不到秋天的凉意。老天爷可能也睡糊涂了,似乎忘记了让白帝与炎帝交接班。人们渴望秋雨降临,就连天边飘来几片云彩,也会激

  • 徐达北伐究竟多威猛(明朝徐达北横扫山东河南攻克元大都)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徐达北,横扫,攻克,北伐,河南,威猛,山东,明朝,究竟,大都

    徐达北伐多威猛?横扫山东河南,攻克元大都,朱元璋赞其塞上长城!建明第一功臣:大将军徐达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军事统帅,开国功臣。,元至正13年(1353)投奔同乡发小朱重八(后改朱元璋),参加淮西红巾军,因作战勇猛,智略超群,屡建战功,受朱元璋器重,位在诸将之上。至正15年,随朱元

  • 典故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典故对历史作用及现实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典故,作用,历史,表达,影响,现实,效果

    浅析“典故”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及现实影响!典故,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过程的时时刻刻与方方面面,是我们每一个想要提高自我语言表现力、感染力的人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交流及表达方式。适当、合理地利用典故,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文章变得生动、语言变得幽默

  • 早秋许浑古诗意思(整首诗表达了作者许浑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许浑,古诗,情感,意思,作者,表达,早秋,什么

    许浑的一首《早秋》,全文不见一个“秋”字,却句句描绘秋日景象。早秋时节,天气依然酷热难当,枝头的树叶虽然逐渐泛黄,却仍旧非常繁茂。连续多日高温少雨,草木都快要枯萎,园林里的师傅们每天都要辛苦地浇灌,才让游客们有了一个优美和舒适的环境。诗人们也喜欢早秋的风景,几场秋雨之后,空气变得湿润清新,能见度提高

  • 战国四大名将排名(我国战国四大名将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名将,王者,排名,战国,我国,真正

    中国战国四大名将:李牧、白起、王翦和廉颇,谁才是真正的王者?中国战国时期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不断地进行战争,而四位杰出的将领——李牧、白起、王翦和廉颇,因其过人的才干和卓越的战绩而被誉为中国战国四大名将。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位名将的事迹和贡献。第一位是李牧。他以抗击匈奴和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