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

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223 更新时间:2024/1/24 14:18:12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三顾茅庐草庐之中。”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和三顾茅庐有关的历史人物

刘备,诸葛亮这两个个是主要人物,关羽,张飞算是次要人物。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谁

三顾茅庐的历史人物是刘备和诸葛亮。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与三顾茅庐的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谁

与三顾茅庐的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和刘备,配角是徐庶、司马徽、关羽和张飞。

“三顾茅庐”

有史书说计诸葛亮是先主动以宾客身份见刘备以卖弄自己的才干,目的是想得到刘备的赏识,但当时刘备并没有很在意,到期后知道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才亲身前往隆中草庐请出他,而易中天先生对此记载也是赞同。

但在下认为这说法不很成立,第一,诸葛亮的出师表上已经说过: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上只是提到刘备三顾的事实而全无提及诸葛亮曾经自荐的事情,而这表章本来是提交给后主刘禅的,而刘备到底是如何请出诸葛亮这点,相信蜀汉朝野上下知情者不在小数,如果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前就已经认识的话,且是诸葛亮自己先有主动自荐行为的话,那么他出师表上这样说就已经是对刘备的大不敬,因为明明是诸葛亮先有自荐行为,但他于出师表上就说自己本来不问世事,只是刘备的三顾而打动他,所以才出山辅助刘备霸业,我们不管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思想是真是伪,就算他本来是个伪君子,也不可能敢于上交后主的表章上托高自己而贬低刘备的,就算刘禅当时年幼不知情,但倘若真有诸葛亮自荐一事的话,那么其它蜀汉官员也不可能毫不知情,这样的话,诸葛亮又怎可能于出师表上这样说自己投身刘备的经过呢,而三国志蜀书中也有记载,本来是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要求刘备亲身前往隆中相请这位旷世奇才出山相辅,再说以各史书中记载诸葛亮的性情来看,他有自荐的行为的可能性是很低,他与凤雏先生庞统的豪迈粗犷性格完全相反,所以庞统这种性格的人就会有自荐的行为而诸葛亮则不可能有,而三顾茅庐的说法说是刘备到第三次才能见到诸葛亮这点就未必可信,象易中天先生说的这(三顾)的意思可能解释为去了三次,也可以解释为去了很多次(即三次以上),而经典的(隆中对)也可能只是刘备与诸葛亮会面时的其中一部分对话,因史料上也有可能没有记载他们那次会面或多次会面的所有谈话内容,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就只记载了这一小段隆中对话,这点也是最令人感到他们就是真的只有一次的隆中对谈,再结合出师表中那句(三顾臣于草庐中),就得出刘备三顾茅庐时到第三次才得见诸葛亮的结论,只是我们要考虑的是史书所记本是有未及祥尽的问题,故此,三顾茅庐的实际情况是有待思考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仿写张衡传以文言文形式写一篇自传?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志友不知何许人也,癫狂无度,昂昂自若.现年十三岁,居于益阳.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寝.性嗜玩,忙碌而不能常得.志友知其如此,或置作业于不顾,期在必累,既累而退,曾不磨磨蹭蹭依依不舍.环视闺房,破乱不堪,或忙于收拾,焕然一新;或两眼一闭,懒于动弹.怡然自乐,晏如也.入校常跑上跑下,难得一

  • 为梁山伯人物写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梁山伯家道中落,虽努力求学,自强不息,但在古代的社会,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如此等级森严的社会,实在不该招蔗祝英台,古代有门当户对只说,如果我是梁山伯,一定放过祝英台,让她和别人去相爱,唯有祝福,也许会避免一场悲剧…吧,我觉得他的死缺点自知之明,死不一定会解诀问题。战地女杰:贺子珍。在悲壮的二

  • 在语文上怎么增加自己的历史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比如历史人物传记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古籍书目!这里面的典故名言都比较多还有些有历史味比较浓的文章,要有较强语言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人物传记的写作:1、忠实历史,实事求是,再现传主的精神风貌。2、掌握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以时间为序、以空间变换为序、时空转换。3、语言表达不流于直白,要有文学色彩。4、篇幅自由

  • 元朝历史上哪些重要人物的传记值得一看?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元世祖忽必烈,他的传记一定要看.铁木真的传记也一定要看!纪传体以人为本展开记录,对人物的刻画有血有肉,人物形象丰满真实。但是很难记录整个历史发展的全面情况。编年体以年代的发展记录事件的发生能够全面的记录历史所发生的事情,但是对特定人物的记录比较平面,不连冠。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

  • 商鞅为了说服“孝公”引用了哪两个历史人物的史实?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一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里列举了商汤周武王的成功是因为不墨守陈规和夏周灭亡的原因是不改革所以是列举了商汤和周武王的史实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新兴军功地

  • 商鞅立木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政府只有取信于民,政府颁布的各项法律政策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支持配合;如果政府和民众没有任何信任可言,那政府就脱离了民众,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政策法令,就很难得到民众的认可支持和配合,政府就很难统领民众,国家就很难得到治理,社会经济也就很难得到发展,国强民富也就很难达到。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发展,但在中

  • 关于田忌的人物传记15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他指挥了两次著名的战役。约为公元前340年,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公元前354年,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公元前341年,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

  • 商鞅善良的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三、迁都咸阳。为了

  • 谁知道有哪古人传记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林语堂《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吴晗《朱元璋传》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杜甫叙论》李长之《李白传》《韩愈》《陶渊明传论》邓广铭《辛弃疾传》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梁启超《管子》《王安石》萧一山《曾国藩传》楮斌杰《白居易评传》缪钺《杜牧传》冯至《杜甫传》黄留珠《刘秀传》周汝昌

  • 二十四史人物传记有多少篇?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二十世史人物传记有24篇。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元史》、《明史》二十世史总共有329卷,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