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给历史人物写传记应该怎么写?

给历史人物写传记应该怎么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83 更新时间:2024/1/24 14:18:26

写传记,是写历史,是写传主一生的历史,写历史中的传主的一生,写传主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如实地写作者对传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并把这些摆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变化中。就是说,需要跟随传主的步履,不虚构,不夸张,不回避,不掩饰。实事求是,写传记的科学基础就在这里。

事迹材料是写传记的必要依托。传记作者的手头都得要有第一手材料,要有个人观察所得、或经过鉴别核实的材料。这种材料来之不易,但只要你付出努力,终有所得。搜集材料的过程,也是认识传主的过程。作者对所搜集拥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揣摩,日子一久,一个完整鲜活的形象,便渐趋在头脑中形成,把这个自己感受并认识的生动形象写出来,传达给读者,是会让读者产生共鸣的。

写传,要精于对历史人物事迹的发掘,在发掘后的材料中恰当地裁剪出历史人物一生中最能表现其思想性格特点的材料,在写作前搞清这个人物一生中值得注意的事迹,判断出他的主要倾向,而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述。

有了丰富的史料,还要力求使它生动,赋予其故事性。传记作者的功夫是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有机衔接,从衔接中提炼出藏匿其中的故事并将之合理地放大。并且通过对已搜集到的资料反复推敲,找出主人公思想和生命历程的端绪,想办法把笔触伸进其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也将发现很多生动传神的故事。

还有一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深入细致的采访,尽可能采访到与传主长期在一起的人。他们在与传主在交往中,自然都会有一些生动情节。写传记,得大面积地采访相关人员,如同沙里淘金,一串串被历史遗忘的珍珠便从他们的口中重现出来。

一本传里,如果不少生动的故事,反映传主在彼时的所作所为,不愁立不起传主的形象。需要指出的是,所说的故事,当然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瞎编乱造的,件件桩桩都要取材于事实。故事也有大小,有精彩与一般之别。有时用几个小故事可以凑成一个大故事。

历史、后人、传记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是传记中所不可缺少的,虽然这种评价可以展开地写在传记中,也可以隐约地含在传记中。

总之,坚持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性,写成准确的可靠的人物传记类信史,是传记写作应定下的要求和目标。保持传记的真实性,既是对传主和历史负责和尊重,也是对传记作者自身负责。在严格遵守历史真实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一切可用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可以适当地吸收到人物传记的写作中来。替传主向读者打开一扇既是史实又是心灵的窗口,让读者从他们已经熟知的人物和事件中再度获得一些新的感知和审美。

历史人物小传怎么写?

这是编剧李樯写的关于《立春》的人物小传,你可以以此为例子进行参照。人物小传首先是梳理作者对于人物的脉络,便于以后写作时不会把人物写飞;其次则是通过小传把人物的感觉传达给合作者、导演、演员以及制片人;再次就是一个写法,即如何通过文字把你心目中的对于人物的认识传达给别人,这个很考功夫。PS:看这个《立春》的人物小传最好和电影对照着看,会比较有帮助。还有要写好就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以及多加练习才行。[彩玲]影片的女主人公。她刚出现时三十五六岁,看着似乎比她的实际年龄还要老,她属于那种“从来就没年轻过”的类型。无疑,她是典型的“内秀”之人,外貌不佳,甚至说得上丑陋。她又很胖,膀大腰圆,很多唱歌剧的女人身材都是如此,人整个长得很“糙”。长期的独身生活和精神抑郁导致内分泌紊乱,让她脸颊上布满黑斑和疙瘩。她不得不忽视她的外表,注重自己的内心。她的精神总是忧患的,有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她内心丰富而敏感,思想尖锐而理智,但也没人有兴趣透过她的外表看她的灵魂。因而她是孤绝的,对整个社会有种对峙的心理,她的精神是清高的,但在别人看来她是自卑的。她整个人身上唯一美的地方是她说话和唱歌的声音,那么明亮、圆润、光洁,像夜莺一样,只听她的声音该以为她多么美。声音成了她最弥足珍贵的“法宝”,如果没了它,她真是一败涂地了!她一出现就让人觉得宿命,这宿命感一直笼罩在她的脸上。[黄四宝]他出场时二十七八岁了。人挺拔俊朗,风流倜傥。他天赋才情,但运气不佳。他生性孤傲,心性极高,自尊心奇强。他肯定是自恋的,承受力很差,人很神经质。他最经不起挫折,容易情绪波动,这就导致他偏激,最后自暴自弃。他太感性,悲观意识太强,缺乏顽强的意志力,他应该属于那种多愁善感的“风月”型才子。这种类型的男人很容易被女人爱上,但通常结局都不好。好就好在他禀性聪颖,干什么都不会差,在哪儿都会拔尖。他是典型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周瑜]一个老文艺青年。三十岁出头,思想还没成熟。人绝对是好人,善良、仗义、忠厚,坏的方面都算不上缺陷,只是毛病,比如自大、卖弄、狭隘。他天生才情不高,但又盲目执着,如此一来,他坚持得越久,错误得越深,他或许一生都不能看清自己。他无疑是个“悲剧”,但他不自知,别人也无从告知他错在哪里,他是他自己的牺牲品。其实他在某种程度上单纯得像个少年,虽然他一大把岁数了。他很皮实,心量也大,他是能乐观地对待自己的命运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

  • 历史上的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孔子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宋明理学家甚至?过越发极端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那就是?孔子是宇宙间的太阳,没有他的降临,人类至今只能在黑暗中摸索。难怪明代思想家李贽

  • 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三顾茅庐草庐之中。”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

  • 仿写张衡传以文言文形式写一篇自传?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志友不知何许人也,癫狂无度,昂昂自若.现年十三岁,居于益阳.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寝.性嗜玩,忙碌而不能常得.志友知其如此,或置作业于不顾,期在必累,既累而退,曾不磨磨蹭蹭依依不舍.环视闺房,破乱不堪,或忙于收拾,焕然一新;或两眼一闭,懒于动弹.怡然自乐,晏如也.入校常跑上跑下,难得一

  • 为梁山伯人物写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梁山伯家道中落,虽努力求学,自强不息,但在古代的社会,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如此等级森严的社会,实在不该招蔗祝英台,古代有门当户对只说,如果我是梁山伯,一定放过祝英台,让她和别人去相爱,唯有祝福,也许会避免一场悲剧…吧,我觉得他的死缺点自知之明,死不一定会解诀问题。战地女杰:贺子珍。在悲壮的二

  • 在语文上怎么增加自己的历史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比如历史人物传记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古籍书目!这里面的典故名言都比较多还有些有历史味比较浓的文章,要有较强语言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人物传记的写作:1、忠实历史,实事求是,再现传主的精神风貌。2、掌握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以时间为序、以空间变换为序、时空转换。3、语言表达不流于直白,要有文学色彩。4、篇幅自由

  • 元朝历史上哪些重要人物的传记值得一看?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元世祖忽必烈,他的传记一定要看.铁木真的传记也一定要看!纪传体以人为本展开记录,对人物的刻画有血有肉,人物形象丰满真实。但是很难记录整个历史发展的全面情况。编年体以年代的发展记录事件的发生能够全面的记录历史所发生的事情,但是对特定人物的记录比较平面,不连冠。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

  • 商鞅为了说服“孝公”引用了哪两个历史人物的史实?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一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里列举了商汤周武王的成功是因为不墨守陈规和夏周灭亡的原因是不改革所以是列举了商汤和周武王的史实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新兴军功地

  • 商鞅立木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政府只有取信于民,政府颁布的各项法律政策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支持配合;如果政府和民众没有任何信任可言,那政府就脱离了民众,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政策法令,就很难得到民众的认可支持和配合,政府就很难统领民众,国家就很难得到治理,社会经济也就很难得到发展,国强民富也就很难达到。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发展,但在中

  • 关于田忌的人物传记15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他指挥了两次著名的战役。约为公元前340年,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公元前354年,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公元前341年,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