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陶谦真的把徐州让给刘备了吗?

陶谦真的把徐州让给刘备了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82 更新时间:2023/12/13 22:25:19

前言:历史上,的确存在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可是,这个“让”,却并不是陶谦还活着时候的直接转让,而是陶谦病逝前的一次托孤或者说一个托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一)陶谦的神操作汉末群雄当中,陶谦,是一个企图充当领导似的人物,当各地诸侯断绝了对朝廷的朝贡之后,陶谦派人从小路给朝廷进贡。

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陶谦层派遣三千精锐丹阳兵助战,是天下各州郡派援兵人数最多的人。

之后,李、郭汜大乱关中的时候,陶谦又想联合各地郡守牧伯一起讨伐李、郭汜,陶谦做的这一切,看上去是为了大汉,可是实际上,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名声与地位。

果然,不久后,陶谦联合袁术,企图步步蚕食刚刚占据兖州的曹操,他还公然工区兖州的泰山郡一带的土地,不久后其部下又在泰山郡一带杀害曹操的父亲曹嵩

因此,陶谦的一番自己作死的行为,终于招来了祸患。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替父报仇,第一次进攻徐州,先后攻克十多座城池,陶谦大败,徐州本地百姓和流民被屠杀者数十万人。

情急之下,公孙瓒所置青州刺史田楷与刘备前来救援陶谦,最终,曹操粮尽退兵,陶谦得喘息之安,对于刘备的英勇仗义很是感动。

可是谁成想,几个月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月,曹操又来了,徐州各地相继失守,刘备也被击败,此时的徐州五郡,北部几郡连年被曹操破坏,南部广陵郡又被陶谦亲信笮融分裂。

所以,此时的陶谦心力交瘁,自己预料到再也无法处置徐州的烂摊子,竟然想要甩锅回到自己的老家丹阳去避难,因此这时候的陶谦,已经动了让出徐州的念头了。

不是他不喜欢徐州,舍得放弃徐州,是因为他的胆略、魄力与心力使得他不敢再留在徐州,也不想在管理徐州,因此,他打算将徐州丢给刘备的念头,此时,出现了。

不久后,曹操因为吕布偷袭兖州而退兵,恰巧此时陶谦病重,不久后病逝,因此,在病逝前,他做出了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的举动。

(二)史料原文的记载这件事,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为:

“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意思就是徐州牧陶谦病逝之前,对徐州高级官员糜竺说道,除了刘备,没有人能够真正的使得徐州安定下来啊,故而,在陶谦病逝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还有一个结果是的记载:

“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

也就是说,在陶谦病逝后,糜竺率领徐州官员奉刘备为主,请其掌官徐州,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确无误的看到,所谓的陶谦让徐州,实际不是陶谦自己不想在掌官徐州,而是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想要将徐州托付给刘备。

另外,在《三国志蜀书糜竺传》中也有针对此事的记载,是为:

“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於小沛。”

这句话的意思是,陶谦病逝后,糜竺奉陶谦的遗命,在小沛迎接刘备成为徐州之主,这句话中尤其是“遗命”这个词,格外需要注意,因为所谓的遗命,出自《国语晋语四》的记载:

“若礼兄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

在这里,遗命就是遗嘱或者具体地说,是有权势地位的人的最后的行政命令,因此,从《三国志蜀书糜竺传》这样的记载,不难发现,陶谦一定是有明确的命令,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的。

因此,这件事的真实性,是经得起推敲、毋庸置疑的,陶谦是在徐州纷乱,曹操连续的军事打击下身心俱疲、想要甩锅,又加之自己病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决定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的。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回到家乡招兵买马,因为有了刺杀国贼,为国除奸的英名,一时天下豪杰,士族大夫云集麾下,加之曹家,夏侯家两家班底势力扩充得很快。陶谦也慕其名,欲巴结联络,一是自已虽据徐州但势力单薄,又并非率兵打仗之人,想结徐州以自保。二是在这群雄逐鹿的时代,投靠曹操是靠势力,也靠名义,毕竟曹操是刺杀董卓的英雄。不想弄巧成拙,用人不当部下杀人越货,与曹操结下了不解之仇。第一次曹操兴兵报仇,幸亏多路诸侯相助拒曹,加之曹操后院起火,吕布攻打紧急,曹操不得已退兵,但必将二次杀来。陶谦自知自已乃一介儒生,部下又无精兵强将,二个儿子皆懦弱之辈,绝非曹操对手。再者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已病入膏肓,勉强让两个儿子执掌徐州,必遭曹操杀来的灭门之祸,不若把徐州让给刘备,转嫁仇恨,让曹刘相斗。让你曹操也不会轻易得到徐州。还有一层考虑,我陶谦是大汉的臣子,我把徐州让给了这个大汉宗亲,也是把徐州归还给了大汉,所以陶谦让徐州是真心实意。

刘备想要徐州也是真的,走一走三让的程序过程,接过徐州拣了个便宜。气恼当然是曹操了,平白让刘备得了徐州,他等待着战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芈启为什么叛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翦灭了及其党羽的叛乱,顺势完成了加冠亲政并任命隗状和芈启为左右丞相,算是架空了吕不韦确立了自己的王权。可见,芈启是始皇帝一开始就很倚重的重臣,他在左丞相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3年之久,直到公元前225年起兵反秦,他才与秦始皇的关系彻底破裂。位极人臣又是嬴政的表叔,他为什么要造反呢

  • 《史记》中的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

  • 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毛泽东主席。出生于农家,成长于清朝衰败、民国成立、军阀混战、列强环伺、战乱频发、民不聊生的时代。17岁走出乡关,知国情而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历尽坎坷、艰难和失败,34岁建立工农革命军,因所选道路不符合苏俄经验,也与历朝历代直至民国的政权夺取都是从攻占城市不同,所以早期很不得志,然而还是开辟了一片根据地

  • 关于柳永的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人大爱: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一直觉得中国古典诗词比外国翻译过来的要有韵味些,因为看外国的毕竟隔了一层。所以把自己喜欢的与大家分享了。上学时侯被强迫背,根本不

  • 历史上有没有重名的两个人,而且两个人还很厉害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解放军中一度有大小陈毅之说,后来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帅,一位是开国少将。在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授衔时,共授予元帅10人,大将10人,及1000余名将军,他们被统称为开国将帅。在这一千多名的人中,有没有姓名相同的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止一对,今天我们说的就是大、小陈毅;他们一位是开国元

  • 默写题: 杭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宋代的柳永和苏轼分别用词和诗来描绘这座城市的壮丽风景:柳永描绘了杭州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世界上最出名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是孔子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

  • 历史上的大理国有诗人的诗词传世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元至正中大理童谣]莫道君为山海主,山海笑咳咳。园中花谢千万朵,别有明主来。[大理民为蒋云汉语一统志]不畏公棰。但畏公唾。[大理囚为袁仁敬歌旧唐书逸文]天不恤冤人兮。何夺我慈亲兮。有理无申兮。痛哉安诉陈兮。都是无名诗人。你好,这个在百度百科里有很详细的介绍,这里很多词语不能通过,只有你自己搜一下了!

  • 草木皆兵是谁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草木皆兵是苻坚的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

  • 商鞅究竟是不是鬼谷子的学生?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曾有一种说法:商鞅的老师,叫做尸浇。汉朝刘向曾做过研究,他说早在魏国时期,商鞅便认识了尸佼,并向其请教学问。随后商鞅入秦,也曾把尸浇请到秦国,一起谋事画计、立法理民。而等到商鞅死后,尸浇幸存下来,还逃往蜀中隐居。这种说法,其实也有点含糊的成分,但出来的时间比较早,西汉毕竟距离战国比较接近,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