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历史上,的确存在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可是,这个“让”,却并不是陶谦还活着时候的直接转让,而是陶谦病逝前的一次托孤或者说一个托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一)陶谦的神操作汉末群雄当中,陶谦,是一个企图充当领导似的人物,当各地诸侯断绝了对朝廷的朝贡之后,陶谦派人从小路给朝廷进贡。
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陶谦层派遣三千精锐丹阳兵助战,是天下各州郡派援兵人数最多的人。
之后,李、郭汜大乱关中的时候,陶谦又想联合各地郡守牧伯一起讨伐李、郭汜,陶谦做的这一切,看上去是为了大汉,可是实际上,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名声与地位。
果然,不久后,陶谦联合袁术,企图步步蚕食刚刚占据兖州的曹操,他还公然工区兖州的泰山郡一带的土地,不久后其部下又在泰山郡一带杀害曹操的父亲曹嵩。
因此,陶谦的一番自己作死的行为,终于招来了祸患。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替父报仇,第一次进攻徐州,先后攻克十多座城池,陶谦大败,徐州本地百姓和流民被屠杀者数十万人。
情急之下,公孙瓒所置青州刺史田楷与刘备前来救援陶谦,最终,曹操粮尽退兵,陶谦得喘息之安,对于刘备的英勇仗义很是感动。
可是谁成想,几个月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月,曹操又来了,徐州各地相继失守,刘备也被击败,此时的徐州五郡,北部几郡连年被曹操破坏,南部广陵郡又被陶谦亲信笮融分裂。
所以,此时的陶谦心力交瘁,自己预料到再也无法处置徐州的烂摊子,竟然想要甩锅回到自己的老家丹阳去避难,因此这时候的陶谦,已经动了让出徐州的念头了。
不是他不喜欢徐州,舍得放弃徐州,是因为他的胆略、魄力与心力使得他不敢再留在徐州,也不想在管理徐州,因此,他打算将徐州丢给刘备的念头,此时,出现了。
不久后,曹操因为吕布偷袭兖州而退兵,恰巧此时陶谦病重,不久后病逝,因此,在病逝前,他做出了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的举动。
(二)史料原文的记载这件事,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为:
“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意思就是徐州牧陶谦病逝之前,对徐州高级官员糜竺说道,除了刘备,没有人能够真正的使得徐州安定下来啊,故而,在陶谦病逝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还有一个结果是的记载:
“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
也就是说,在陶谦病逝后,糜竺率领徐州官员奉刘备为主,请其掌官徐州,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确无误的看到,所谓的陶谦让徐州,实际不是陶谦自己不想在掌官徐州,而是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想要将徐州托付给刘备。
另外,在《三国志蜀书糜竺传》中也有针对此事的记载,是为:
“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於小沛。”
这句话的意思是,陶谦病逝后,糜竺奉陶谦的遗命,在小沛迎接刘备成为徐州之主,这句话中尤其是“遗命”这个词,格外需要注意,因为所谓的遗命,出自《国语晋语四》的记载:
“若礼兄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
在这里,遗命就是遗嘱或者具体地说,是有权势地位的人的最后的行政命令,因此,从《三国志蜀书糜竺传》这样的记载,不难发现,陶谦一定是有明确的命令,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的。
因此,这件事的真实性,是经得起推敲、毋庸置疑的,陶谦是在徐州纷乱,曹操连续的军事打击下身心俱疲、想要甩锅,又加之自己病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决定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的。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回到家乡招兵买马,因为有了刺杀国贼,为国除奸的英名,一时天下豪杰,士族大夫云集麾下,加之曹家,夏侯家两家班底势力扩充得很快。陶谦也慕其名,欲巴结联络,一是自已虽据徐州但势力单薄,又并非率兵打仗之人,想结徐州以自保。二是在这群雄逐鹿的时代,投靠曹操是靠势力,也靠名义,毕竟曹操是刺杀董卓的英雄。不想弄巧成拙,用人不当部下杀人越货,与曹操结下了不解之仇。第一次曹操兴兵报仇,幸亏多路诸侯相助拒曹,加之曹操后院起火,吕布攻打紧急,曹操不得已退兵,但必将二次杀来。陶谦自知自已乃一介儒生,部下又无精兵强将,二个儿子皆懦弱之辈,绝非曹操对手。再者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已病入膏肓,勉强让两个儿子执掌徐州,必遭曹操杀来的灭门之祸,不若把徐州让给刘备,转嫁仇恨,让曹刘相斗。让你曹操也不会轻易得到徐州。还有一层考虑,我陶谦是大汉的臣子,我把徐州让给了这个大汉宗亲,也是把徐州归还给了大汉,所以陶谦让徐州是真心实意。
刘备想要徐州也是真的,走一走三让的程序过程,接过徐州拣了个便宜。气恼当然是曹操了,平白让刘备得了徐州,他等待着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