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哪本曾国藩传最好?

哪本曾国藩传最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75 更新时间:2024/1/23 20:03:18

推荐张宏杰老师的《曾国藩传》。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张宏杰老师的《曾国藩传》,在400多页的书籍里了解了曾国藩的一生。

可敬,可叹,可歌颂。

张宏杰的《曾国藩传》一共分为四卷,分别为京官时代、湘军崛起、总督生涯、曾国藩的最后岁月。

其实不管是哪一卷内容,单拎出来一部分,都可以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因为,曾国藩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探讨、借鉴的地方了。

他的高度自律,他的用人之道,他的雄心壮志,他的圣贤之心……

怪不得,一代伟人毛泽东都把他当作自己的精神偶像。

翻开本书,看一个普通人,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逆袭到圣人的?

01:京官时代在京官时代这一部分,作者张宏杰讲到了曾国藩的科举之路以及他要做圣人的决心。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不属于天资聪颖之列,笨拙的他在科举考试中受了很多挫折。

连续多年考试失利,让他确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自己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上天并没有给自己一个与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

为了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努力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只要方向正确,它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就这样,他成了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等。

当然了,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功夫”,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知识。

就像曾国藩所说的“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既然天生钝拙,那么不如就充分发挥钝拙的长处。

所以,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

02:湘军崛起这一部分的内容很长,大致包括如何一步步创建湘军,如何与太平天国作战,以及完败太平天国后的功成身退,还有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只能说,曾国藩的人生太漫长,太惊奇,太曲折,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值得记录的故事。

在这里,我想从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怨情仇,来讲下曾国藩的人际交往之道。

曾国藩一生朋友无数,且多为深交,都是相当杰出的人物。曾国藩一生功业,多半受朋友相助。

当然,这也跟他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朋友提携报答,诚心诚意对待朋友,有很大的关系。

咸丰九年的左宗棠,因为凌辱朝廷命官被捕,曾国藩全力以赴,托关系走后门,帮他化解危机。

待他脱离危机后,向皇上力保他,并在咸丰十一年把浙江军务全盘交给他,左宗棠这才有了被朝廷重用的机会。

可以说,左宗棠的一生事业,都受到了曾国藩很大的提携。

可是左宗棠并没有感激涕零,反而在湘军攻下南京后,向朝廷上报奏折,置曾国藩于不义。

左宗棠做出对曾国藩不利的事情后,两人彻底交恶。

不过失和之后,曾国藩并没有公开说过左宗棠一句坏话,私下里也不怎么跟人谈论他和左宗棠的是非短长,可谓是做到了“向往于江湖”。

而左宗棠每见一人,都要谈他和曾国藩关系的来龙去脉,每次都要“大骂”曾国藩。

面对左宗棠的不断攻击,曾国藩要求自己的亲友及家人不要回击左宗棠,而他更是对左宗棠的攻击不做出任何回应。

甚至,在左宗棠受命镇压西捻军,缺少粮饷时,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他,不但足额而且及时。还把自己最得意的部下交给左宗棠使用。

这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交集,却让左宗棠第一次对曾国藩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敬重和钦佩。

在曾国藩去世后,身在西北前线的左宗棠派人千里迢迢送来一副谁也没有料到的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这幅挽联,既是左宗棠与曾国藩多年恩怨的和解,也是曾国藩气度和境界的体现。

03:总督生涯这一部分的重点,是曾国藩的人才培养计划。

曾国藩认为人才是天下兴衰的关键:“国家之强,以得人之强”。

曾国藩的身边,保持着一二百人的幕僚队伍,所谓幕僚就是助手班子,为曾国藩出谋划策的。

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追随曾国藩,成为曾氏幕僚的一员呢?

除了曾国藩自身的魅力外,更离不开他的人才培养策略。

1.寻才。

曾国藩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贴出告示,“询访英贤”,凡是有一技之长者,定收为己用。

2.观察。

每有来投靠的人才,曾国藩先发给少量薪资以安其心,然后亲自接见,认真面试。

李鸿章到来前,曾国藩就先寄给他三百两以安其家。李鸿章到来后,曾国藩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与他多次会谈,就为了进一步观察了解他。并让他随同曾国荃进军景德镇,就是为了考验他的见识。

3.培养。

他的培养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期举行考试,以批答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文字水平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一种是通过谈话,也就是所谓的面授。他不仅经常找人个别谈话,还利用吃饭时间,向幕僚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读书心得。

而曾国藩对李鸿章这个人才更是尽力雕琢,全方位的改造:

李鸿章爱睡懒觉,曾国藩让他养成了每日早起的习惯;李鸿章平时爱吹牛,在曾国藩面前却从不敢造次;李鸿章遇事容易动摇,曾国藩经常教导他遇到困难要挺得住。

培养人才就是为了服务于朝廷,所以曾国藩尽全力给他们制造发展的机会。他的幕僚大部分在幕府成才,然后成就自己的事业。

英国历史学家包耳格就这样评价过他:

曾国藩是中国最有势力的人,当他死去的时候,所有的总督都曾经做过他的部下,并且是由他提名的。如果他曾经希冀的话,他可能已经成为皇帝。虽然这个评价有些夸张,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曾国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广博胸襟和高深境界。

04:曾国藩的最后岁月

如同走向末路的晚清,曾国藩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直至最后病逝。

但更确切的是,他是活活累死的。

他为了大清,为了这个国家,耗尽了全部的心血。

即使他知道这个国家已危在旦夕,即使他知道清政府的统治已腐败到骨子里,即使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够的。

可是,他还是肩负起了拯救晚清的重任,成为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有人说,曾国藩的一生是失败的,因为他所做的一切是徒劳的。

但这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腐朽政权的失败。

借用作者张宏杰在结尾说的那句话:

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

推荐唐浩明写的《曾国藩》三部曲,分别是第一部血祭,第二部野焚,第三部黑鱼,我仔细读过,写的非常不错!不仅写出来曾国藩一身的经历,也写出了各个时期曾国藩的思想变化,同时还有大量的细节描写,让人读的很入迷,手不释卷!哈哈,有推销嫌疑了,读过,真心觉得不错!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部分:

一是曾国藩考进士落第时的描写,写出了曾国藩的洒脱,尤其买书后和父亲的对话很感人!还有曾国藩的刻苦学习给人印象深刻!

二是曾国藩当了京官后的自我修身,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练习静字功。还有官场升迁宦海沉浮,都让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三是打太平天国屡次受挫,受到湖南官场排挤,曾国藩由儒家到法家再到道家思想的转变,和做人做事的方式,让人解渴。

总之,看这本书基本可以了解曾国藩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哪些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导读:爱因斯坦和数学,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他自己说“在12岁时,我……在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小书经历了第二次奇迹……”对欧几里得神往的不只是爱因斯坦,大哲学家罗素在他的《自传》第一卷中也谈到,在1112岁时,心情十分抑郁,甚至想到自杀,但学习欧几里得几何的狂喜使他从这种境地摆脱了出来。接着爱因斯坦说,“

  • 成语“草木皆兵”一词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草木皆兵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一一发生在秦、晋之间淝水之战中留下的一句成语。东晋时期,曾几次北伐失利。秦苻坚错误地认为,自已拥有“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可以大举发兵攻晋。公元383年,苻坚下令广征兵马,令苻融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先锋,自已带领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倾全力攻打东晋。东晋将领

  • 陶谦真的把徐州让给刘备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前言:历史上,的确存在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可是,这个“让”,却并不是陶谦还活着时候的直接转让,而是陶谦病逝前的一次托孤或者说一个托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一)陶谦的神操作汉末群雄当中,陶谦,是一个企图充当领导似的人物,当各地诸侯断绝了对朝廷的朝贡之后,陶谦派人从小路给朝廷进贡。当初平元年

  • 芈启为什么叛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翦灭了及其党羽的叛乱,顺势完成了加冠亲政并任命隗状和芈启为左右丞相,算是架空了吕不韦确立了自己的王权。可见,芈启是始皇帝一开始就很倚重的重臣,他在左丞相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3年之久,直到公元前225年起兵反秦,他才与秦始皇的关系彻底破裂。位极人臣又是嬴政的表叔,他为什么要造反呢

  • 《史记》中的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

  • 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毛泽东主席。出生于农家,成长于清朝衰败、民国成立、军阀混战、列强环伺、战乱频发、民不聊生的时代。17岁走出乡关,知国情而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历尽坎坷、艰难和失败,34岁建立工农革命军,因所选道路不符合苏俄经验,也与历朝历代直至民国的政权夺取都是从攻占城市不同,所以早期很不得志,然而还是开辟了一片根据地

  • 关于柳永的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人大爱: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一直觉得中国古典诗词比外国翻译过来的要有韵味些,因为看外国的毕竟隔了一层。所以把自己喜欢的与大家分享了。上学时侯被强迫背,根本不

  • 历史上有没有重名的两个人,而且两个人还很厉害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解放军中一度有大小陈毅之说,后来一位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帅,一位是开国少将。在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授衔时,共授予元帅10人,大将10人,及1000余名将军,他们被统称为开国将帅。在这一千多名的人中,有没有姓名相同的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止一对,今天我们说的就是大、小陈毅;他们一位是开国元

  • 默写题: 杭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宋代的柳永和苏轼分别用词和诗来描绘这座城市的壮丽风景:柳永描绘了杭州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世界上最出名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是孔子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