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原话是:“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这句话中提到了一个人,叫文同,他生于1018年,卒于1079年,寿62。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又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善画竹,开创“湖州竹派”。一年四季画竹,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要画竹,对竹子的习性,各类竹子的生态了如指掌,画竹都能传神。说这句话的人叫--晁补之是苏东坡的弟子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是秦少游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后来就流传下来形成了-------胸有成竹这句成语。
胸有成竹的历史典故
胸有成竹的解释[释义]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语出]宋·苏轼《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辨形]竹;不能写作“足”。[近义]成竹在胸心中有数[反义]心中无数茫无头绪[用法]用作褒义。形容人做事很有谋略。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胸有成竹的典故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胸有成竹的造句举例1)对于这次考试,他早就胸有成竹了。2)小武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3)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不会慌乱。4)班长胸有成竹地说:“同学们别忙,我自有办法把这件事办好!”。5)辩论会上,小王胸有成竹,谈笑风生,态度显得十分镇定。6)我发愁这次完不成任务,老武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7)检察长胸有成竹地分析说:别看这个人这么快地退回部分赃款,其实仅仅是缓兵之计,幕后还有许多勾当的。。8)你瞧!这匹骏马像一位大将那样胸有成竹,好像能打一场激烈的胜仗一样,紧挨着的是一匹健壮的枣红马,它好像是总指挥似的。9)人要刻苦学习,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到达目的。10)我虽然还小,可是对要从事的职业已胸有成竹了。11)小明看了今天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的说:“我肯定拿全部答案对。”。12)我对期末考试已经复习完毕,非常胸有成竹,万无一失。13)这时,我显得胸有成竹,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14)我胸有成竹地告诉老师,这道题我会做。15)他学习很刻苦,所以每次考试前都显得胸有成竹。16)我对自己期望的未来胸有成竹。17)小明参加这次比赛,不急不躁,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可真是神枪手打靶十拿九稳呀。18)他可以想象出她现在的样子镇静自若,胸有成竹。19)交卷时我像平常一样胸有成竹,但是意义却明显不同。20)作为一名老兵,完成这项任务他胸有成竹。21)今天是期末大考,我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22)他总是胸有成竹,而且竭诚而巧妙地为自己的事业服务。23)他对答如流的态度是那么的胸有成竹,那十拿九稳的神情,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暗暗发窘。24)诸葛亮面不改色心不跳,胸有成竹的答应了。25)他对那事早已胸有成竹。26)他写初稿时已胸有成竹,所以只须涂改几个词就行了。27)胸有成竹: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28)小玲胸有成竹地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看了胸有成竹内容的人也喜欢:1.胸有成竹的典故2.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3.来自寓意故事的成语4.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之胸有成竹(文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