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仆为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回家乡调查研究、体恤民情的故事,感人致深的故事!
1961年,我国的经济处于建国后最为严重的困难时期,饥饿成为普遍问题。4月2日至5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回湖南老家农村蹲点、调查研究、摸清实情。44天中,多次与基层各界群众座谈。
一连几天的调查座谈,大家都不敢讲真话。刘少奇决定改变工作方法,不用当地社队干部陪同,用随行的工作人员“两工换一工”的办法,直接从田间地头邀请了8位社员座谈。座谈会上,刘少奇摘下蓝布帽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并深情地说到:
我将近40年没有回来了,现在回来,看到乡亲们生活很苦,这是我的工作没做好,我心里很难受,对不起大家。
满头白发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竟真诚地向普通老百姓深深地鞠躬,社员们一时不知所措,激动无比。少奇同志的一席热忱而真诚的话语,字字句句打动人心,于是,大家纷纷地把心中的苦水都倒了出来,满含着泪水和期待,面对面地向国家主席做了倾诉!
对我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伟人毛主席创造的世界军事奇迹“四渡赤水”。如果当时没有毛主席,红军要重蹈石达开当年之路,中国的历史也会重写。
你最喜欢什么历史人物,可否具体聊一聊?
跟他有关的成语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彼可取而代之,跟他有关的诗句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他就是项羽,一个力大无穷却又以悲剧结尾的人物。他出生于没落的楚国贵族,年轻时曾与叔父项梁起兵于会稽,大破秦军于巨鹿,屯兵于霸上,范增为他出谋划策在鸿门宴上杀掉人生克星刘邦,结果他的贵族本质,让他做不来这种勾当,结果放虎归山,最后导致自己死于垓下之战!观其一生,得出这样一种结论,人生的结局与自己的出生和教育及品格有相当大的关系!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袁崇焕,袁崇焕是明朝头号抗金名将,他击败的对手是中国历代名将中最强大的。
袁崇焕作为文官出身的一代名将,智勇双全,赤胆忠心,两袖清风,在明朝军队对后金主力连战连败的危局下,民族英雄袁崇焕横空出世,力挽狂澜。
1626年2月的宁远大战,袁崇焕指挥一万多明军以少胜多,大胜后金开国君主努尔哈赤带领的十三万后金军主力,杀死杀伤一万多后金军,使努尔哈赤遭遇44年战争生涯唯一一次惨败。
1627年6月的宁锦大战,袁崇焕指挥明军大胜满清开国君主皇太极以及代善阿敏莽古尔泰济尔哈朗阿济格豪格德格类岳萨哈廉瓦克达等后金悍将带领的后金军主力,重伤济尔哈朗等,击毙觉罗拜山巴希等,后金军主力伤亡惨重,皇太极被迫撤退。
民族英雄袁崇焕可以说是唯一让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后金主力畏惧的明朝将领。
可惜民族英雄袁崇焕有崇祯帝朱由检等一群吃里扒外的猪队友,1629年6月袁崇焕就上书提醒崇祯帝说皇太极有西向窥视中原的动向,但崇祯帝不但麻痹大意,反而逮捕袁崇焕派去协防遵化的关宁军将领王威,袁崇焕派去协防蓟州的关宁军将领谢尚政等也被当地明朝官员谴回。
可以说崇祯帝等人是导致皇太极从蓟州进攻北京的罪魁祸首,袁崇焕挂念北京的崇祯帝与老百姓的安危,带领几千关宁铁骑千里迢迢救援北京,而崇祯帝及北京军民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认为是袁崇焕为了与皇太极议和故意引狼入室胁迫崇祯帝,拒绝袁崇焕的关宁军进城修整,北京的明军甚至辱骂关宁军是奸细并杀害关宁军士兵。
1629年12月,北京保卫战全面爆发,袁崇焕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带领几千关宁铁骑在缺衣少食天寒地冻露宿城外的恶劣情况下浴血奋战,大胜莽古尔泰阿巴泰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豪格等的几万后金主力,几千后金军慌不择路淹死在运河中。
就在袁崇焕奋不顾身血战打退后金军主力的时候,却被崇祯帝恩将仇报逮捕下狱,1630年8月,袁崇焕被崇祯帝自毁长城千刀万剐传首九边。
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在遇害之前仍然对冤杀他的崇祯帝等毫无怨言,留下“忠魂依旧守辽东”的千古绝唱。
民族英雄袁崇焕救援北京却被崇祯帝冤杀以后,导致明朝将领人人自危离心离德,投降后金暨满清的明朝将领层出不穷,1631年祖大寿杀害何可纲投降后金,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带领一万多明军及红衣大炮投降后金,不久尚可喜也投降后金,明朝失去了对后金的大炮优势,满清军多次长驱直入进攻明朝内地,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孙承宗卢象升等明朝将领战死,洪承畴吴三桂等明朝将领带领十几万明军主力在松山大战被皇太极的清军主力打得惨败,洪承畴等被俘投降满清,明朝在与后金暨满清的战争中江河日下败局已定,灭亡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