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亚父范增最后说的话是:竖子不足与谋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这些人就要成为刘邦的俘虏了。刘邦先入咸阳,秋毫无犯,约法三章,还军灞上。亚父犯增素知刘邦志在天下,遂定下计谋,设鸿门宴,准备诛杀刘邦以绝后患。刘邦示弱,又得项伯,张良等帮助,得以全身而退。
填写历史人物:约法三章()慷慨悲歌()横槊赋诗()
慷慨悲歌(荆轲)约法三章(刘邦)横槊赋诗(曹操)
揭竿而起、约法三章、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些故事都是关哪位历史人物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约法三章:刘邦破釜沉舟:项羽指鹿为马:赵高
约法三章的故事?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出处《史记高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