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北魏为什么会分裂成东西魏?宇文泰又如何成长为高欢的对手的?

北魏为什么会分裂成东西魏?宇文泰又如何成长为高欢的对手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28 更新时间:2024/1/5 22:59:21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的上一个回答《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高欢是一个怎样的人?》已做过部分回答,结合今天的回答,或许你就清楚了。读者朋友可参看我的上一个回答一并了解。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创立者,所以史称周文帝,亦称周太祖。

宇文泰的先祖源出南匈奴,后融入鲜卑族中,号宇文部。后为鲜卑慕容(huàng)所灭,宇文余部乃仕于慕容氏诸燕。后燕为北魏击败后,宇文家族乃归北魏,不久被徙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遂世居守之。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动的农民起义。宇文泰随父宇文肱加入了鲜于修礼的起义。起义被尔朱荣镇压后,宇文泰成为贺拔岳麾下,出任夏州刺史。永安三年(530年)春,宇文泰随贺拔岳率兵前往镇压关陇起义军。因镇压有功累迁至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增邑三百户,加直阁将军、行原州事。

永熙三年(534年)正月,贺拔岳被陈悦谋杀遇害后,宇文泰被推举为首领,率众攻灭侯莫陈悦、曹泥,统一关陇地区。宇文泰接手贺拔岳军后,命诸军戒严,准备进讨侯莫陈悦,同时上表孝武帝元,并与元毗等将领刑牲盟誓,相约共扶王室,孝武帝遂下诏以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贺拔岳所部人马。成为仅次于高欢的实力人物。同年五月,北魏孝武帝欲起兵伐高欢,事泄之后,高欢已有所戒备。中军将军王思政对孝武帝说:“高欢的之心,已昭然若揭,洛阳非用武之地,一旦遭到进攻,难以守御,宇文泰心存魏室,不如前往关中,可凭其力与高欢抗衡”。孝武帝深以为然。秦陇刚平定时,夏州长史于谨曾劝宇文泰上书孝武帝,徙都关中,以仿效曹操之举,挟天子以令诸侯。宇文泰接受了这一意见,将高欢结好自己的书信都封好交孝武帝,以示忠心王室。孝武帝欲伐高欢,宇文泰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骑五千屯于黄河、渭水合口处,以为声援,令秦州刺史骆超率轻骑一千入洛阳。不久,又遣大都督李贤领精骑一千赴洛阳。因此,当孝武帝向大臣征询徙都关中的意见时,上下几乎都表示同意。七月,孝武帝不敌高欢,遂从洛阳率轻骑入关,迁都长安,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

永熙三年(534年)正月,高欢另立魏孝静帝元善见即位,徙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史称东魏,高氏继续控制着东魏朝政。北魏孝武帝元迁都至长安,军令、政令全部取决于宇文泰,孝武帝元受制于人,心中不悦,与宇文泰渐生嫌隙,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次年(535年)正月,元宝炬于长安城西正式即位,改元大统,是为西魏文帝。宇文泰仍控制着西魏朝政实权,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爵安定郡公。北魏由是一分为二。史称“东、西两魏”。

西魏文帝元宝炬、以及后来的几个皇帝只不过都是傀儡,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泰。可以说宇文泰是个无冕“皇帝”。大统元年(535年)初,关中大饥、饿殍遍地、人心浮动,宇文泰为稳定政局,提拔任命有治国理政经验的人任事,淘汰部分庸冗人员,颁布二十四项新政制度。宇文泰是一个虚心求教之人,为了统一天下,遍访天下的贤能异士,希望能得出治国之道。一日宇文泰遇见了武功(今武陕西咸阳)有个叫苏绰的,很有才能,宇文泰向其讨教治国之道,谈了3天3夜。谈话内容主要围绕如何立国、富民、强兵之说。据说苏绰有着诸葛亮、王猛那样的治国才能和名气。关于如何使用贪官的问题,苏绰告诉宇文泰,贪官的存在也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贪官从你身上发现有利可图,他会努力做事保住自己的饭碗。第二个好处是有贪官就好管制,当权者手里都有他们许多的把柄,有了这些把柄就能很好的控制他们为你办事。第三个好处利用贪官可以俘获民心,当权者可以高举反贪旗帜,还能有效的利用他们推卸自己的责任。第四好处就是从贪官身上可以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贪官是明贪,而皇帝是暗贪,责任还不用背。有了钱财就可以支持建设,支援打仗。

大统三年(537年),宇文泰进一步整顿军队。当时,西魏外部环境恶劣,当时天下三分,萧梁和东魏虎视眈眈。特别是高欢掌控的东魏国力强盛,连年入侵。永熙三年(524年)八月,高欢攻破潼关,进逼华阴;大统元年(535年)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攻华州(今陕西华县);大统二年(536年)三月,高欢率万骑袭取夏州(今陕西靖边),迁徙5千户而归。不久又袭击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再迁徙5千户而归。大统三年(537年)正月,高欢军屯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在黄河架三座浮桥,欲在蒲坂准备抢渡黄河。第一次东西两魏“小关大战”拉开序幕。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大都督窦泰、秦州刺史韩轨等在蒲津(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黄河渡口)夜渡黄河,攻华州(今陕西省大荔县),被西魏刺史王罴击退。

西魏宇文泰屯军灞上(今陕西西安)。认为高欢以架桥示渡,实为牵制西魏军,欲使窦泰军得以西入。窦泰为高欢之骁将,屡胜而产生骄傲情绪,宇文泰判断,如果打败窦泰,高欢必然不战自退。西魏诸将则认为,高欢在近,窦泰在远,那有舍近求远的道理,不如分兵抵御。宇文泰征询直事郎中宇文深的意见。宇文深认为,若先攻高欢,窦泰赴救,我将腹背受敌。若以轻骑精锐潜出小关(今陕西潼关东面),先击窦泰,高欢持重,难以及时出救。窦泰败,高欢的兵势肯定受挫,此时再回师击之,可获全胜。宇文泰采纳了他的建议。

宇文泰在潼关之战中审时度势,利用东魏军的弱点,对外扬言舍弃关中、退守陇右,以迷惑东魏军,自己亲率大军自长安潜出。到达小关。窦泰突闻西魏军到达,惊惶失措,急忙自风陵(今山西芮城黄河北岸)南渡迎击,宇文泰出马牧泽(今华山北麓),窦泰兵败自杀,所部万余人被俘。高欢以黄河冰薄难以赴救,拆浮桥而退。第一次东、西魏“小关之战”以西魏大胜而告结束。同年七月,高欢亲自带兵二十万自壶口出发赶往蒲津。第二次东西魏“沙苑大战”开始。宇文泰得知东魏大军逼境,率军近万人返关中,并告诫华州刺史王罴等严加守备。宇文泰采纳部将李弼之策,率兵背水东西列阵,以李弼为右翼,部将赵贵为左翼,选择驻地以东十里苇深土泞的渭曲设伏,令将士皆偃戈于芦苇中,闻鼓声即起。两军交战正酣,宇文泰命军士击鼓,伏兵骤起,奋勇冲杀。将东魏军分割为二,高欢大败、率残部东渡黄河遁走。宇文泰率西魏军追至黄河边,斩俘八万人。东魏高敖曹闻知高欢兵败,忙从桓农撤围,退守洛阳。宇文泰经此一胜,兵精粮足,命令将士每人在战场上植柳树一株,以示庆贺。

两战皆捷,宇文泰名声大振,归降、投靠兵士、百姓甚众。大统四年(538年),高欢大将侯景、高敖曹重兵包围洛阳金墉城,烧毁洛阳大量民居官寺。宇文泰正好带着西魏文帝元宝炬回洛阳祭扫北魏帝陵庙,闻讯后亲自率军驰援,临阵斩杀了高欢大将莫多娄贷文。逃跑的高敖曹被西魏大队追兵赶上、斩掉了头颅。东西两魏第三次大战“洛阳鏖战”结束。大统八年(542年),宇文泰正式建立六军,总兵力约十万,自任柱国大将军。

大统九年(543年)二月,两魏第四次“邙山大战”揭开序幕。此战导火索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投降西魏引起的。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率诸军接应高仲密,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高欢也亲自将兵十万,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双方交战,宇文泰不敌,损失了6万多人马,大败而逃。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大战,以西魏宇文泰失败而告终。宇文泰痛定思痛,他知道鲜卑人毕竟人数有限,便做了两手准备:一是从汉族人中吸收兵员,挑选有能耐的人充任基层官佐,后视军功拔擢;二是征募关陇地区豪强大户武装,收拢各地势力,把分散在各地乡兵府兵游勇聚拢起来,变成国家军队。同时选派有名望的人士担任统领。这样,既遏制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又解决了国家兵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密切了军人与地主豪强的命运联系。宇文泰进一步将军队进行深化改革,表面上依旧采用鲜卑人的“八部制”,也就是“八柱国制度”。由于宇文泰自己是“柱国大将军”,总揽全国军事,军队实际统帅。所以,实际上还是他一人说了算的“中央集权制”。宇文泰任命西魏王室广陵王元欣同为柱国大将军,但仅有个虚,没有实际权力。任命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陈崇等人为柱国将军,他们隶属柱国大将军指挥。也就是说他们只能在宇文泰指挥下联合作战,平时互不隶属。这一招又防备了军队独裁、个人势力坐大。

大统十二年(546年)九月,高欢亲率东魏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省稷山县),想拔除西魏在汾水下游的这个钉子。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镇守玉壁,顽强抵抗。这就是历史上的“玉壁之战”,也是东西两魏第五次大战。高欢倾力而出,攻一孤城五十余天不下,愤恚成疾,只得解围而去。次年(547年)正月,高欢病发而死。大统十七年(552年),侯景败亡,“侯景之乱”结束,梁武帝萧衍第七子萧绎在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称帝,是为梁元帝。西魏以竟陵(今湖北潜江),南梁以安陆(今湖北安陆)为界,双方互通友好。大统十七年(551年)三月,西魏文帝元宝炬驾崩,太子元钦继位,是为西魏废帝。宇文泰更为元年,但不再设立年号,西魏皇帝自此不立年号。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四月,宇文泰北巡。八月,渡北河(今内蒙古境内乌加河)。九月,还至牵屯山(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东)染疾。宇文泰知自己病重,派人急招侄子宇文护前去,以托付大事。宇文护赶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宇文泰已经病危,他托孤于侄宇文护:“我的儿子们都还年幼,如今外敌强悍,内部对手也很多,今后国家之事,都由你决定,你一定要努力完成我的志向”。十月,宇文泰病死于云阳(今陕西省泾阳县),时年50岁,葬于成陵(今陕西富平县北宫里镇小学院内),谥号文公。是月,其子宇文觉嗣其位,封为太师、大冢宰,由宇文护辅政。次年(557年),宇文觉称帝,是为周闵帝。追封宇文泰为北周文王、文皇帝,庙号太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北魏是鲜卑人,有着游牧民族很多传统。

其一就是女性地位较高,而且多有着自己强大家族作为后盾。

这种情况下,北魏政权很容易出现小皇帝被母亲操纵,进而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

所以,北魏出台了非常残忍的子贵母死制度。

也就是妃子一旦剩下皇子后,就被处死,孩子交给保姆抚养。

这种制度很残忍,却消除了外戚干政的危险。

然而,第八任皇帝魏宣武帝元信仰佛教,认为为了儿子而杀死母亲,是非常不人道的。

所以,魏宣武帝废除了这个杀死母亲的制度,结果埋下了祸根。

魏宣武帝将儿子立为太子,没有处死儿子的母亲胡太后。

魏宣武帝死后,胡太后果然利用外戚的力量,夺取了儿子的权力。更夸张的是,胡太后为了自己的权利的稳固,竟然毒杀了儿子,另立新君。

大将尔朱荣借机叛乱,将胡太后杀死,另立新君,控制国家。

从此,权臣把握国家大权,皇帝成为傀儡。

这边,尔朱荣又在权力争夺中被杀,他的大将高欢拥兵20万乘乱叛乱,割据一方,也立了一个新君,这就是东魏。

这边,尔朱荣部将贺拔岳不服高欢,也拉杆子独立,割据一方,没多久又被人杀死。

贺拔岳被杀后,他的大将宇文泰继任,扶持北魏孝武帝元修继续执政。没多久,宇文泰将孝武帝杀死,自立为王,这就是西魏,随后成为北周和北齐。

北周消灭北齐,外戚杨坚夺权建立了隋朝。

都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乐不思蜀、凿壁借光的主要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刘禅词目乐不思蜀发音lèbùsīshǔ释义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匡衡《西京要记》凿壁借光匡衡少家贫,好读书,夜无油。邻舍秉烛,衡凿壁引光读书。[白话]西汉人匡衡,小时家里很穷,非常喜欢

  • 初三历史怎么学可以拿高分 有什么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属于文科类的知识,其知识框架比较系统,所以切不可死记硬背,而要理解性的去记忆。掌握其中的知识体系,然后一层层的展开,在理解中掌握知识的要点,从而获取高分。下面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初三历史得高分的方法1、多看历史书籍除此之外呢,还要多看其他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事件介绍。如

  • 关于三国800字左右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我生命里有一个女人不得不提,说起来这事有些荒谬,但又有谁一生中没做过几件荒谬的事呢?这个女人叫孙尚香,她哥哥叫孙权。她本来是大哥的女人,也就是我的大嫂。孙尚香其实长的不好看,五大三粗的,黄头发蓝眼睛,有人说她和她哥哥都不是汉人,是没开化的胡人的种,但这话只能背地里说说,因为他们的父亲孙坚是个地道的汉

  • 目前还健在人世的历史书上的人物你知道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万海峰是目前健在的中顾委委员三人之一,他在我军1988年重新恢复军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任原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是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人,1920年9月出生。他是一名“红小鬼”,13岁就参加了红军,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被

  • 司马迁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司马迁,李陵之祸,屈受宫刑之辱,隐忍著书,发愤著成《史书》一书,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影响了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20岁时的司马迁,走出书斋,开始了人生第一次万里漫游,作了一次全国大游历。他每到一处总要察看历史遗迹,访问当地的父老长者,游淮阴,采访了韩信当年的遗事,游齐鲁(山东),瞻仰的孔子庙

  • 胸有成竹的来历(30字即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典故】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

  • 深圳的历史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深圳的变化记得爸爸跟我讲过,深圳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宝安县。那么它是怎样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变成繁荣昌盛的大城市的呢?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20年多年前这里仍是一片沼泽地,经过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深圳这个中国南方经济特区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高增长、低消费、极其吸引外资

  • 入木三分是描写谁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入木三分解释: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出处唐张怀《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清赵翼《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近义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可见一斑反义词:

  • 近代史上中外人类合作成功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德国的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是好朋友,他们合作发明了光谱分析仪,本生提供的化学设想,基尔霍夫设计的物理仪器,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发明。任何物质在分析仪面前燃烧一下,就能辨别出其中各种元素的光谱线。每种元素都有特定的谱线,因此,用这个仪器就能分析出物体所含有的元素。如果发现跟所有元素都不一样的谱线的

  • 最著名的传记和自传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艾伦图灵传2拿破仑传3卓别林自传4维特根斯坦传5贝多芬传6牛顿传人类的文明史是由许多大师串起来的。莎士比亚丶贝多劳、达尔文、梵高、弗洛伊德、甘地、毕加索`海明威,每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知识领域的高峰。我喜欢读他们的传记和自传,如《忏悔录》`《贝多芬传》`《梵高传》`《巴尔扎克传》,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