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马迁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司马迁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4/1/26 1:16:41

司马迁,李陵之祸,屈受宫刑之辱,隐忍著书,发愤著成《史书》一书,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影响了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

20岁时的司马迁,走出书斋,开始了人生第一次万里漫游,作了一次全国大游历。他每到一处总要察看历史遗迹,访问当地的父老长者,游淮阴,采访了韩信当年的遗事,游齐鲁(山东),瞻仰的孔子庙堂、礼器等遗物,观察了在孔子的遗风影响下儒生们按时习礼的情景,游彭城,听取了许多关于汉高祖刘邦和他同僚们的传说故事,游大梁凭吊了,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著名的夷门。

司马迁在《史记》里所以能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这同他在游历中的见闻是分不开的。《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完成的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巨著,广泛影响着后世!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中,对司马氏的由来,父辈的作为以及司马迁的人生经历都作了详尽的描述。

家族传承司马家族的历史要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远古的颛顼,任命重为南正,掌管天文,任命黎为北正,掌管农政。舜之时,任命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这两个职务,直到夏、商,所以重黎氏世世代代掌管天文、农政。到了周代,封于程国为伯爵的休甫这个人就是他们的后代。周宣王时,重黎氏失去了原来的职守做了管军事的司马,于是姓司马氏。

后来司马氏又一代一代执掌周史,周惠王周襄王时,司马氏离开周王室到了晋国。当晋国内乱,大夫随会逃往秦国避难之时,司马氏也逃往秦国的少梁。

自从司马氏离周到晋后,家族分散,有的在卫,有的在赵,有的在秦。在秦国的一支,有个司马错与秦惠王相张仪争议伐蜀,于是被秦惠王委任为伐蜀大将,攻下了蜀国后做了那里的留守。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做了武安君白起的部将,后来和武安君白起一起在长平打败赵军,坑杀降卒四十余万,班师回朝后,司马靳和白起同时在杜邮被赐死。

司马靳的孙子叫司马昌,做了秦朝的铁官,此时正是秦始皇执政的时候。司马昌生司马无泽,他做了汉长安交易市长。无泽生司马喜,爵为五大夫。昌、无泽、喜三代都埋葬在华池西面的高门原。司马喜生司马谈,司马谈作了太史公,司马谈就是司马迁的父亲。

父亲影响司马谈向唐都学习天文,向杨何学习《易》理,向黄子学习道家理论。从建元到元封之间,司马谈做了三十年的太史令。他痛心讲学的人都不懂得深微的意义,各守师承而囿于见闻,于是著《论六家要旨》,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一总结分析。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童年在龙门山南麓的家乡度过。司马迁十岁时就能识读古文,二十岁壮游江淮。攀登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嶷山考察舜的遗迹。浮游沅水、湘水,寻踪屈原漫游的路径。北上汶、泗,到临、曲阜去研习学问,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流韵,还到邹县、峄山去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鄱、薛、彭城的时候,一度遇到危困,然后取道沛县,经过砀、睢阳到达大梁,由那里回到长安。于是做了郎中官。元鼎六年奉使监军,西征巴、蜀以南,平定了邛、笮、昆明。元封元年,回到长安报告使命。

就在司马迁回到长安报告使命的这一年,汉武帝东巡泰山举行封禅。太史公司马谈滞留在洛阳未能参与典礼工作,所以十分愤懑,眼看就要去世。这时,司马迁回来了,在洛阳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伤心地流着泪说:“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完成修史的工作,以不辱没我们祖先为周王室太史之名。”司马迁低着头,流着眼泪诚恳的说:“儿子虽然不聪明,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遗漏。”

遭遇厄运司马谈死后的第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阅读和采摭石室金匮收藏的图书档案。又过了五年,是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初一凌晨冬至,这一天宣布了新历,在明堂举行了庆典,这就是太初历。山川鬼神的祭仪活动,新历中作了明确的规定。

司马迁说:“父亲说过自从周公去世后,隔了五百年生了孔子,孔子死后到今天又已五百年了,有谁能够继承孔子宣扬清明盛世的教化,修正《易经》,续作《春秋》,依据《诗》《书》《礼》《乐》来衡量一切呢?意思就在这里,我怎么敢谦让这一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于是按计划进行论定编次,写成文章。

司马迁编撰《史记》的第七年,遭受了李陵之祸,因为惹恼了汉武帝,被关进了监狱,同时被施以宫刑。这一打击对于司马迁来讲是不能接受的,从一个完人变成了一个废人,司马迁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身残志坚司马迁长叹说:“是我的罪过吗?是我的罪过吗?身体毁伤,不能用世了。”转而深思说:“《诗》《书》之所以写得隐约,是作者借以更好的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从前,西伯侯被囚禁,却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蔡遭到厄困,便作了《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作了《离骚》;左丘失明,才写成了《国语》;孙子受了刑法,论著了《兵法》;吕不韦流放西蜀,《吕览》更加流传;韩非被囚于秦,世间更重视《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贤发泄愤懑的作品。这些都是因心里有郁结,又得不到通达,所以才叙述往事,使后人反思。”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司马迁终于完成了父亲计划的通史,从唐尧以来到汉朝获麟为止,在上古时的开头,实际从黄帝写起。

在《史记》(又称为《太史公书》)完成不久之后,司马迁也终于卸下了身上的重担离开了,从此世间少了一个司马迁,但多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胸有成竹的来历(30字即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典故】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

  • 深圳的历史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深圳的变化记得爸爸跟我讲过,深圳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宝安县。那么它是怎样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城变成繁荣昌盛的大城市的呢?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20年多年前这里仍是一片沼泽地,经过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深圳这个中国南方经济特区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高增长、低消费、极其吸引外资

  • 入木三分是描写谁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入木三分解释: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出处唐张怀《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清赵翼《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近义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可见一斑反义词:

  • 近代史上中外人类合作成功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德国的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是好朋友,他们合作发明了光谱分析仪,本生提供的化学设想,基尔霍夫设计的物理仪器,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发明。任何物质在分析仪面前燃烧一下,就能辨别出其中各种元素的光谱线。每种元素都有特定的谱线,因此,用这个仪器就能分析出物体所含有的元素。如果发现跟所有元素都不一样的谱线的

  • 最著名的传记和自传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1艾伦图灵传2拿破仑传3卓别林自传4维特根斯坦传5贝多芬传6牛顿传人类的文明史是由许多大师串起来的。莎士比亚丶贝多劳、达尔文、梵高、弗洛伊德、甘地、毕加索`海明威,每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知识领域的高峰。我喜欢读他们的传记和自传,如《忏悔录》`《贝多芬传》`《梵高传》`《巴尔扎克传》,也读

  • 求一整篇短的文言文传记!文言文 人物传记!!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 乐不思蜀是东和什么三国演义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乐不思蜀(lèbùsī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历史背景:西晋。西晋吞没蜀国跟吴国之后。主要是说蜀国国君刘禅投降,在

  • 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这则成语原指三国时期诸葛亮刚离开他隐居的地方跟刘备去打天下,形容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出茅庐的历史人物,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出茅庐的主人公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原比喻刚露头角。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

  • 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最喜欢的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什么?因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不仅是最最卓越的领导者,更是为人民利益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伟大战士!我永远热爱他们,更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永远怀念和歌颂我们的,是我们的最最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肯定是毛泽东!他睿智丶无私丶全心

  • 论与时俱进的哲学依据与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依据: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与时俱进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与发展。现实意义:科技在不断进步,文化在不断发展,信息在不断更新,社会在不断前进,为了适应而不致被淘汰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人生智慧,是德性的智慧,是礼乐教化的智慧。21世纪的今天,重新体验儒家的精神价值,并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