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他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诸如《天降甘露颂》、《王国祀仁祖庙乐章》等朝廷用文都出于其手,对后代影响深远。同时还潜心研究佛学,造诣深厚,写下许多塔铭、墓志铭和序文,如《〈金刚般若经新解〉序》,《新刻楞严经序后题》等。
宋濂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深刻,敦厚坦诚,传记作品文笔朴实简洁,艺术感染力强。
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哀志士辞》中描写雷渊时,“遇不平,则疾恶之所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虽痛自摧折,卒亦不能变也。”;《白鹿生小传》的白鹿生也非常类似,“生性醇笃,及无铢发矫伪,与人语,出肺肝相示,耻为覆藏,事乖名义,峻言斥之,弗少恕。”“嚼齿大骂”及“与人语,出肺肝相示”等用词生动形象,把人物性格的淳朴正直表现得淋漓尽致。
2.比喻贴切清新
《竹溪逸民传》描写逸民时,“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宛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虚实结合,读者印象深刻;《棣华堂记》形容竹所善于辩论时,“竹所好谈辩,出史入经,霏霏若吐玉屑”;《巩丰传》比喻巩丰年少学识超群满腹经纶时,“如注水千丈之壑”,此等比喻超凡脱俗,耳目一新。
3.写景言词极富文采
宋濂写景时,或从空间、或从时间描绘景色,用字精妙,绝不拖泥带水。如写山景时,《恒山精舍记》:“见夫林峦之苍润,烟霞之卷舒,晴容雨态之变移”;《见山楼记》:“远近之山争献奇秀,晴容含青,雨色拥翠”。描摹泉水时,《五山水志》:“泉西流汇为小洼,莹澈泓澄,毫发不隐”,“毫发不隐”四字一出,泉水之清如在眼前。
元末明初的散文大家宋濂的传记作品刻画了一大批个性突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画廊。
宋濂的传记作品,采用多种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他为文雍容醇厚,以儒家的人生哲学、道德伦理、价值取向为尺度来评判人物、事件,宣传道德教化。
浙江金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名人
展开全部唐代:骆宾王、张志和南宋:吕祖谦、陈亮元代:朱丹溪明代:宋濂清代:李渔近现代:陈望道、施复亮、曹聚仁、冯雪峰、邵飘萍、吴晗、艾青、黄宾虹、施光南、严济慈还有:黄初平(约328约386),后世称为黄大仙,著名道教神仙,
金华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
一、金华市域内河流和湖泊分属钱塘江、瓯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9332.73平方公里、949.71平方公里、341.6平方公里和293.96平方公里,分别占金华市总面积的85.49%、8.69%、3.13%和2.69%。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溪有40多条。如图所示:二、金华市简介:金华,浙江省辖地级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县,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地理位于浙江省中部,坐标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境辖设婺城区、金东区2个市辖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4县级市以及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3县,总面积10942平方公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