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徽和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与关、张前去拜访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的诸葛亮。二顾茅庐,诸葛亮都闲游去了。三顾茅庐,孔明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便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拱手立于阶下,直到诸葛亮醒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为刘备的诚心所感动,答应出山,做出了鼎足三分的大事业。
破釜沉舟,三顾茅庐的时期,涉及人物与含义
破釜沉舟是项羽的事,发生在巨鹿之战前,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三顾茅庐就不用多说了,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并非史实,真实情况其实是诸葛亮自己去投奔刘备,但一直没怎么被重用,直到刘备无人可用诸葛亮才走上权力巅峰。
关于三国演义的题(三顾茅庐)
首先,是两部书的体裁不同,《三国志》是晋陈寿著的纪传体通史,是史书,史书记事贵在简洁准确,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修饰不是必须的;而《三国演义》就是古代的白话小说,小说当然要丰富情节了,情节是小说的重要构成要素。其次,这两部书的内容虽然发生在同一时间,可是侧重是不同的,对于《三国志》,因为陈寿是晋人,所以书中是以曹魏为正统的,就是记述是偏重曹魏的。《三国演义》很明显以刘氏为正统,所以可以看到有相当多的或真或假的故事来突出人物,“三顾茅庐”的情节细化完全是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主风范,以突出主题最后,可以这样说,《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最主要的创作依据,是罗贯中加入了自己思考的扩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