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历史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成语名字:三顾茅庐
成语类型:含有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发生时期:历史上的三国时期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主要人物:诸葛亮,
三顾茅庐的近义词:礼贤下士,求才若渴
三顾茅庐的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不识抬举
关于诸葛亮和刘备三顾茅庐怠唬糙舅孬矫茬蝎长莽的成语故事简介:
三顾茅庐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请诸葛亮下山辅助自己,连续三次去草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后来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帮助刘备实现了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利用三顾茅庐造句:
诸葛亮被他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了,终于接受了他的请求。
势必要蹭亮整个世界的萤火虫也不可避免走上三顾茅庐的老路。
如果你想得到她的帮助,就必须拿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诚意才可以
我都和刘备一样三顾茅庐的来求你了,你就不能看在我的诚意上,帮我这一次啊
求贤必须要心诚,就好比刘备三顾茅庐求诸葛亮一样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
三国名士,帮助刘备实现三足鼎立建立蜀汉政权
。诸葛亮被后人当做智慧的象征刘备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野心家,三顾茅庐就是由刘备发起。
刘备是个爱才的人,当年刘备屯兵于荆州新野,内依附荆州刘表,外有曹操的大军压境,处于绝境的刘备听说诸葛亮是个济世能人,于是决心亲自去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谁知这一请就连续请了三次,最终感动了诸葛亮,成就了蜀汉霸业。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受任于危难之际,指的就是刘备在处于绝境的时候,亲自去请自己出山相助。
简述《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讲的是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三顾茅庐的故事: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而逃,原先投奔袁绍的刘备又转而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到了荆州之后,刘备的军队在兵力上得到了补充,就驻扎在了新野。刘备是一个拥有远大政治抱负之人,他驻扎在新野之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贤才,寻求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之人,此时,他手下有一位叫徐庶的谋士,向他推荐了一位很有才能的人。这一天,徐庶对刘备说:“主公,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有一位奇士叫诸葛亮。他很有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附近的人都称他‘卧龙先生’。”刘备听到有这样的人才,非常高兴,就决定亲自前往隆中,去请诸葛亮。第二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来到了隆中卧龙岗,找到了诸葛亮居住的几间茅草屋。刘备下马亲自去敲门,草屋内的一个小童出来开门,刘备就主动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并说明来意。小童听完后说:“先生不在家,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未能见到诸葛亮,只好打道回府。几日之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到了卧龙岗,就让人准备车马,再次前往。时值隆冬,寒风刺骨,刘备三人冒着风雪非常艰难地走到了卧龙岗,当他们来到茅草屋时,才知道诸葛亮又出门了,刘备只好又回到了新野,回来后,刘备一心想着诸葛亮的事情,时常派人去打听诸葛亮的行踪,在得到可靠的消息后,刘备三人第三次来到了隆中。这次去隆中,刘备为了表示敬意,在距离草屋还有很远的距离时,就下马步行前进,当他们三人来到茅草屋时,诸葛亮正好在屋内睡觉,刘备不愿意打扰诸葛亮,就让关羽和张飞侯在草屋外面,自己一个人来到草屋前的台阶下,静静地等候诸葛亮。诸葛亮睡醒之后看见刘备,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就将刘备请到了草屋中。诸葛亮说:“现在曹操打败了袁绍,拥有几百万的军队,他又借着天子的名义,去号令天下。这样的对手,我们很难用武力和他对抗。孙权现在占据了江东,那里地势险要、民心顺从,在孙权身边还有一批很有才能的人辅助他,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与他对抗,但是,我们可以劝说他们结成联盟!”紧接着,诸葛亮又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式,认为如果占领益州和荆州,再联合孙权,一旦机会成熟,就可以从荆州、益州发兵攻打曹操,到那时就可以建功立业了。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话,茅塞顿开,赶忙站起来说:“先生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啊!”于是,再三拜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也被刘备的真诚感动了,他决定不再在自己的茅屋中观看天下,要出去帮忙刘备争夺天下,因此,诸葛亮在受到了刘备三次邀请之后,终于跟着刘备一起踏上了一统天下的道路。三顾茅庐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