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花木兰替父出征”算是历史故事,还是文学作品?

“花木兰替父出征”算是历史故事,还是文学作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33 更新时间:2024/1/21 4:22:11

各有所长,谁厉害自己去想!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乐府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见于北宋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但木兰姓氏名谁、具体朝代,并不见于史传。是不是史书上没记载的人物历史上就不存在了呢?这不见得。

首先说史书,是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书籍。隔代修史,当代修志。所选取的历史事件、人物与编撰者的编撰目的、原则、喜好有很大关系。再说,木兰是替父从军,有“欺君之罪”,即使皇帝赦罪,也不便大张旗鼓宣传。所以史传上没有的人或事,并不代表不存在。

其次,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当然,我国文学早期也有神话传说,但《木兰诗》并没有写木兰具有超人特质,所以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

由此,我认为木兰这个人物是存在的,是她家乡的人传颂的大勇大孝的奇女子。也许在传颂中有些夸张,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数字是虚的,也许木兰从军了有五六年。也许立功授奖也没有“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种夸张在文学作品中是允许的。

今天我们研究《木兰诗》没必要考证木兰这个人的存在与否,她已经成为符号,一种精神,她表现出的是孝顺长辈、热爱国家,英勇顽强、淡泊名利精神永存。国难面前那些坚毅的逆行背影不就是当代花木兰吗?

关于人物传记读后感(很急!!)

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也产生在唐朝。武则天出生在游牧精神浓厚、有深厚“胡服骑射”传统的山西。而山西是鲜卑族的根据地之一,鲜卑北魏最初的都城就定在山西平城。武则天的父亲曾随李渊起兵反隋,后封为应国公。所以武则天也应该算作将门狼女。后来又在李唐皇族游牧精神的熏陶下,武则天成为中国狼性最强的杰出女政治家。在性格上:她勇敢凶悍,智慧超人,大刀阔斧,铁腕血腥,毫不手软;在政策上:打击士族,强化科举,破格选才,劝课农桑,发展人口。把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的盛世维持了半个世纪。陈阵停了停,突然问杨克:你注意过武则天的形象没有?杨克有些茫然,摇摇头说:没注意,你又发现了什么?陈阵说:我看过武则天的画像,她很富态,有母仪之相。洛阳龙门石窟那座最著名最高大的卢舍那石像,是武则天下令凿刻的。那雕像有异常大气矜持的端庄美,脸庞颈肩丰满圆润。据说这是当时的艺术家和石工按照武则天本人的形象雕刻出来的。中国人都知道,在审美标准上,唐朝是“以胖为美”,李唐帝王大多选丰满女人为后为妃。唐太宗选武则天为妃,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后来又对武则天穷追不舍,直到把她立为皇后,而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又以丰腴的杨玉环为贵妃。几代唐朝皇帝如此热衷丰满女人,确实大大有悖于中国汉族帝王的传统审美标准。华夏汉族帝王大多喜欢苗条女人,比如:“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汉朝汉成帝的宠妃赵飞燕就是“楚腰纤细掌中轻”式的女人,后来被成帝立为皇后。那么汉唐这两个历史上齐名的大朝代,为什么会出现“环肥燕瘦”截然相反的审美标准的呢?原因就在于唐朝皇族与历代华夏朝代的民族血统不同。唐朝“以胖为美”,深刻地反映了李唐王朝鲜卑族的血统和印记。我过去也一直弄不懂为什么上个大朝代汉朝还以瘦为美,怎么到下一个大朝代唐朝突然就以胖为美了?后来弄清了李唐王朝的鲜卑血统以后才明白,再联想到咱们在草原上的生活就一下子通了。当初咱们刚到草原的时候,就发现蒙古人以胖为美,比如咱们队那个绰号叫“一盏明灯”的那仁其其格,真够丰满的,一定比杨贵妃还要胖,那时候几乎有一大半的马倌都围着她献殷勤。在额仑被牧民公认为美人的蒙古女人绝大多数是丰满女人。而鲜卑族和蒙古族是两个有着亲缘关系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鲜卑族一定是把狼图腾和“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一同传给蒙古族了。实际上,游牧民族从古到今都以养肥牲畜为职业,以“羊大”为美,当然在民族审美上就以胖为美了。杨克连连点头,又笑着说:没错!……不过有点扯远了吧。陈阵说:一点也没扯远。唐朝“以胖为美”,恰恰又从民族意识的一个审美层面上证明唐朝之所以那么强悍伟大的性格根源。汉人一直回避唐朝的游牧精神和草原血统,实际上汉人很不情愿把中国最伟大朝代的大半功绩记在草原民族的功劳簿上……我再接着讲……李世民过人之处,还在于他极其重视文治,采纳魏徵的“偃武修文”的政策。兴科举,重谏臣,着力教化,改善政治,轻徭薄赋,鼓励经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朝的疆土达到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我特别要说的是,李世民是第一个提出“华夷平等”政策的中国皇帝。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而唐太宗“华夷平等”政策的提出,是有李唐皇族性格上的华夷混血、狼羊平衡的血统背景的。过去以及后来华夏儒家正统思想都是极力“尊华贬夷”,根本无视游牧精神和草原民族性格的巨大价值,以及对华夏民族和文明的救命性的贡献,而且还把这种狼性性格作为儒家教化所重点打击的对象。只有具有游牧血统的李世民,深刻看出了汉族和草原民族双方的优缺点,而且身体力行地实行“华夷平等”政策。唐朝之所以能达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顶点,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使草原民族勇猛进取的性格和农耕民族的儒家精华相结合。只可惜,中国农耕土壤太广阔太深厚,李世民“华夷平等”卓越的思想,很快就被华夏强大而狭隘的农耕意识和儒家正统思想所扼杀。后来,支撑华夏民族活命的新鲜血液,仍然是草原民族用武力强行灌输进来的。但是,由于汉族农耕病体已趋严重,以后无论怎样输血,都输不出汉唐盛期的豪迈强悍的民族风骨来了。“东方睡狮”正是从中唐以后开始进入漫长的冬眠状态的,而华夏广袤农田就是它舒服沉睡的“软榻”,儒学则是使它久睡不醒的“催眠曲”和“安眠药”。从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五代十国的200年里,重又软化羊性化下去的华夏民族,又陷于大混乱之中。从此,华夏的农耕民族走向漫长的下坡通道。虽然,也出现过几次小高峰,但总的下降趋势已不可逆转。华夏文明和华夏国土的延续和保持越来越依赖于草原民族。虽然整个农耕民族在软化,但是炎黄先祖的狼性血液的遗传,和游牧民族的不断输血和混血,在华夏广大的农民中仍然保留了一些强悍的种子。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就是农民中狼性好汉率领的反抗。但是农民起义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一旦起义成功,也不能为新王朝增添多少新东西和新血液。唐末的黄巢农民大起义,作为汉民族一次民族复兴的重大行动,并没有成功。究其原因,农民起义是农耕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副产品”,农耕王朝所具有的性格软弱性的局限它也不可能避免,能避免的只是极少数。虽然黄巢起义大军攻打王朝军队势如破竹,还残忍愚昧地焚毁了古代中国最为气势恢宏的长安城。但是,它还是被唐政府借来的、名不见经传的西突厥沙陀族骑兵消灭了。这是因为被输血者总比不过输血者身心强健。汉唐以后,华夏农耕民族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农民起义军与游牧民族的骑兵交战总是败多胜少。到五代十国,北中国又陷于狼性远远大于羊性的大动荡时代。北方五代梁唐晋汉周之中,后唐、后晋、后汉都是西突厥沙陀族政权。同时并存的强大辽国,则是鲜卑后裔契丹族建立的游牧民族国家。公元960年,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忘恩负义地篡夺后周周世宗打下的中原江山之后建立了北宋。北宋初期借助五代时期游牧民族的输血,还有些生气。但是,宋太祖已没有汉武帝和唐太宗的“文明狼”的锐气了。宋太宗两次北伐都被契丹辽国打得惨败。可是他收拾南方的汉族国家,却易如反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徐州的十一位皇帝是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徐州被誉为“帝王将相之乡”、“人文荟萃之地”,在数千年的风云沧桑中,涌现出了众多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大多为徐州籍,如刘邦、刘秀、刘备、曹丕、刘裕、萧衍、萧道成、朱全中、李升、朱元璋、洪秀全11位开国皇帝;刘向、刘义庆、李可染等名垂文坛的墨客。也有为客籍的,如项羽、苏轼、白居易,或立业,或建功,或

  • 贵州省安顺市欧阳氏来源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姓氏来源:关于欧阳这一姓氏的来源,欧阳修认为: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之子蹄受封于乌程的欧余山之阳,为亭侯,故称欧阳亭侯,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桂天相,字云农,祖籍成都,生于水城西街(今钟山区老城西街)

  • 历史上的赵云(非演义)是否是个综合能力很强,接近完美的武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里对赵云有过夸张的描写,但事实上,赵云就是个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极有忠诚度,在刘备阵营里,他的综合能力就是数一数二的、接近完美的猛将,也是一个重义气的人。赵云就是赵志龙,他本是刘备的老部下,曾经在乱军之中冒险救出刘禅,也曾受命压制过孙权妹妹孙尚香的气焰。刘备在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军,抓到夏侯

  • 柳永那一天去世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官方正史《宋史》中没有柳永的传记,当时文人学士的诗文集里也没有关于柳永的记载,所以连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没有定论。而现在所有关于他生、卒、葬地的说法都来自宋人和清人的笔记,且是零星记载,传闻各异,要下一个定论,就更难了。我们只能知道他是大约公元1053年去世的。至于哪一天,暂时无法考证。慢词是宋词的

  • 司马迁对人物描述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众多成功人物的塑造,得力于司马迁极富表现力的描写手法。主要有下述几点: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

  • 《史记》或《资治通鉴》中的10个人物传记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历史上的赵云到底是文官还是武官?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能够“出将入相”,能文能武,董武德鲁肃、陆逊就是典型例子。“常胜将军”赵云也是一个文武兼备型的人才,是胆大心细、机智勇敢、勇猛无敌的代名词。(赵云剧照)赵云是不是站错了队?四川成都武侯祠是汉昭烈庙(刘备庙)和武侯祠合并而成,是君臣合祭祀的宗庙,也是全国唯一的,诸葛亮在后世

  • 为什么有人说茂名属于客家文化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目前中国最多客家人最多的地区是惠州、梅州、赣州和汀州被称为客家四州。其中广东客家人最多的城市有梅州、惠州、河源、韶关、深圳,茂名跟上面这些城市比还谈不上客家文化很强的城市。从现在的广东客家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梅州应该典型的客家城市,而且客家文化很强大,其中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

  • 如何看待商鞅这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世之大才,英雄悲歌。先说商鞅其人,再说商鞅思想,最后说商鞅之死。商鞅其人最不诚信。商鞅为人刻薄,背信弃义。虽徙木立信,却最不守信。商鞅率领秦军与魏国公子率的魏军交战。商鞅畏惧魏武卒方阵的强大,不敢与之交战。便写信给公子。在称自己魏国时,常常受身份高贵的公子关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能与恩人动兵戈

  • 贵州有那些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舍人、亡波、尹珍、谢暹、付宝、尹贡、谢元深、田道远、赵国珍、海通、赵主俗、孙应鳌、越其杰、谢三秀、宋昂、宋昱、大明奢香夫人、马士英、何腾蛟、梅友月、朱万年、郑珍、周渔璜、严寅亮、傅玉书、何威凤、唐炯、莫友芝、赵以炯、郑知同、肖光远、莫与俦、黎恺、黎庶蕃、黎恂、黎兆祺、黎兆铨、黎庶焘、陈田、吴中蕃、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