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雄女侠秋瑾》由邱礼涛执导,黄奕、黄秋生、杜宇航、陈嘉桓、郑嘉颖等人主演的历史人物传记片《竞雄女侠秋瑾》以历史史实为基础,加入了适当商业元素,在讲述秋瑾这位女革命家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一生的同时,营造了凌厉的视觉风格和热血的动作场景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历史揭秘:著名词人为什么柳永又叫柳三变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史》中列传和文苑都没有柳永的传问其生平出典
《避暑录话》中有柳永的记载: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初举进士登科,为睦州掾。旧初任官荐举法不限成考,永到官,郡将知其名,与监司连荐之,物议喧然。及代还,至铨,有摘以言者,遂不得调。自是诏初任官须满考乃得荐举,自永始。永初为《上元辞》,有“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之句,传禁中,多称之。后因秋晚张乐,有使作《醉蓬莱辞》以献,语不称旨,仁宗亦疑有欲为之地者,因置不问。永亦善为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后改名三变,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明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言传之广也。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该书为宋朝叶梦得撰。二卷。笔记,内容多记述宋及前代掌故,兼考证名物,但又杂以神仙佛道、怪诞异闻、摄生方术之谈,这也是宋代笔记的风气,亦间及诗话,不过大都考述诗事轶闻。成书约在绍兴五年即乙卯年(1135)。有关柳永的书籍:《乐章集校注》薛瑞生校注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柳永词新释辑评》2005年中国书店出版《柳永词选》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柳永》赵长征2006年10月五洲传播出版社《柳永集》孙光贵,徐静校注2003年岳麓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