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
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处在哪里?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自己也伤重身亡。阖闾之子夫差继位后,厉兵秣马,于两年后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俘,被送到吴国做奴隶,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吴王夫差以为他真心归顺,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雪恨,他用柴草为褥,并在屋内悬挂一只苦胆,每天吃饭前先尝一口苦胆,以此磨砺意志,告诫自己勿忘耻辱。经过多年励精图治,终于国富民强,于公元前482年,发动复仇战争,大败吴军,俘获吴国太子。夫差自杀,吴国被越国吞并。自此,越军横行江淮一带,诸侯尽来朝贺,勾践的霸业完成。于是迁都琅班,称霸中原,成为春秋霸主的最后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