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卫鞅为什么改名为商鞅?

卫鞅为什么改名为商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51 更新时间:2024/3/10 17:09:55

最近我在研究战国史,商鞅的名字其实很有意思,我来详细说一下。

商鞅是一位改变中国历史的法学家、政治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改革家。这么厉害的人物竟然有四个名字,分别是:商鞅、商君、公孙鞅、卫鞅。那么这四个名字都是哪来的呢?

《史记》中关于商鞅的介绍颇多,赞美、肯定其的词语也不少。其中介绍他的来历时就说: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商鞅是卫国人,他姓姬,公孙氏,他是庶子身份。确切地说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妾生子。

卫国是从周朝建立后就开始分封的诸侯国,虽然不大,却是正统。卫国首任国君就是灭了商朝的周文王第九个儿子。从其介绍中“其祖本姬姓”就可以看出,他是周文王的后代是没有错的。

虽然是庶子,但商鞅是一位标准的根正苗红的富二代,权力地位唾手可得。商鞅的外出的原因也许是厌倦卫国王室争斗,也许卫国的逐渐没落让商鞅不得不出发寻找机会。公元前361年,《资治通鉴》记载商鞅开始出现在魏国,事于魏国相国公叔痤

史记中刚开始记载他叫公孙鞅。因为他是公孙氏,商鞅刚到魏国时还没有发迹崛起,在王室朝堂没有地位,仅仅是公叔痤手下的一名小官,所以称之为公孙鞅。

后来,从魏国出走,跳槽到秦国齐孝公手下时,史记称之为卫鞅。这个称呼好像是刻意于与在魏国时工作的公孙鞅分开区别。

司马迁可能是想以此来区分商鞅在两国的遭遇和地位是十分不同的,所以使用了两个称呼。在魏国的商鞅“不显山不漏水”,在秦国秦孝公却拿他当个宝,这两个称呼既说明是不同的故事,又进行对比。

也有可能,卫鞅比公孙鞅更加有尊敬的称呼,商鞅开始仅仅为秦国客卿,所以叫卫鞅既显得尊贵,有符合当时他在秦国的身份。而且卫也代表了商鞅卫国王室的身份,更加有利于提升在秦国百官面前政见的分量和话语权。

后世为什么把公孙鞅和卫鞅改称商鞅了呢?

史记介绍时也称商鞅为“商君”,这源于这一个“商”字和一个“君”字。这个名字的由来就非常有意思了。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了著名的“变法”改革,淡变法的成效并没有短时间内就显现出来,所以秦王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封他为左庶长,并没有给他封地。

后来,齐国攻打魏国,掳走魏国太子申,杀死大将庞涓。商鞅劝秦王:秦国和魏国世仇,将来不是秦国吞了魏国,就是魏国吃了秦国。往前魏国强大,秦国的土地都被夺走。现在齐国打败魏国,我们此时进攻,一定能夺回那些失去的河西之地。待夺回失地再固守,魏国不敢怎么样,秦国却得到了巨大利益。

秦孝公十分赞同,派商鞅为将出征魏国。魏国派魏国公子前来迎战,商鞅送信去说:我最早在魏王手下,现在确实两国相攻。不如咱们见面会盟,开心地喝一顿酒,然后各自回家吧。

魏公子果然应约,谁知商鞅埋伏刺客杀手在宴席之上,虏获魏公子,随后带兵大破魏军。此战使魏国威风丧胆,刚刚被齐国打败的颓势还没消除,此时只能割地和解。魏惠王愤恨:早知道就听公叔痤的话,对商鞅不用则杀之。随后,魏国迁都大梁。

公元前340年,商鞅不但变法有用,还可以为将攻伐,可谓能文能武。因为大破魏军有功,收复大面积土地,秦国从此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秦孝公封“於、商十五邑”给商鞅,封号“商君”。“商”取自其封商地的意思。而“君”则在当时指地位非常高,功劳巨大的人。

商鞅的“商君”称号从此而来,后世为了详细区别,取其封地的“商”字,普遍把公孙鞅、卫鞅、商君叫为:商鞅。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林则徐小传500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

  • 贵州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有很多很多人的,比如张之洞、何应钦、王阳明、杨龙友、周渔璜等。1、张之洞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

  • 在生活中领悟的哲学是正确的么,或者说算哲学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答题!哲学问题,严肃回答。哲学,并不深奥。哲学,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用庄子的话说,我们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锅碗瓢盆无不存在哲学理念,此其一。其二,哲学即思辨学,属于思想行为,故而无论生活中或哪个“中”,但凡“领悟”到的便是哲学,而至于是否正确,另当别论。因为哲学不是科学,

  • 中国最经典的故事书有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1、历史故事类:主要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等。2、传奇探案类:狄仁杰探案、施公案、三侠五义等。3、奇冤传说类:孟姜女、窦娥冤等4、神仙传说类:西游记、封神演义、白娘子下山等5、鬼神传记类:聊斋、桃花源记等6、爱恨奇谈类:西厢记、红楼梦等7、讽刺怪诞类:儒林外史、连升三级张好古、墙头记等。8、艳俗小说

  • 祖冲之算得上是很牛的数学家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专业的来说,不算。中国古代最牛的数学家是刘徽。而祖冲之的儿子,祖,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大致可列入中国古代前五。中国人比较喜欢比考试,祖冲之做出了古代计算π精度的最高分(小数点后7位),相当于科举考了第一名。所以在几乎所有非专业国人的眼中,这应该是最牛的了。可惜,考试第一不是专业标准。科学研究,看

  •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

  • 老子名著《道德经》该如何领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的名著道德经都是教人向善的,他所描述的有很多都是让人们怎样行事,怎样做事,怎样为人父,怎样为人母,怎样为人子,把道德仁义奉为做人的标准,能够读懂这篇名著的人,他所涵盖的领域很广泛,涵盖的内容也很多,从许多问题的本质进行了引领,领会其中含义的本质,也说明了这个人的各方面修行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准,道德

  • 秦汉时期的名将都有谁?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秦汉时期是中华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其军事,政治,文化,经济也是空前强盛,由内而外帝国都是自信的,期间涌现出需要重要人物,秦汉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也是中国文化整合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决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秦有王翦,蒙恬,白起,汉有卫青霍去病,他们为中华

  • 秦朝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我是中原一哥,不请自来。战神白起,秦昭襄王的大良造。秦始皇,秦昭襄王的曾外孙。

  • 曹雪芹800字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炽热的付出让生命为之沸腾。世界上没有什么能代替毅力。只有毅力和决心才是万能。题记自从曹雪芹写了《红楼梦》这部“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的旷世奇书后,便名声大作,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这《红楼梦》啊,不知让多少人如痴如醉、陶醉其中。但在《红楼梦》这部看似光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