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用自己的话概括祖冲之的故事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祖冲之的故事内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2 更新时间:2023/12/6 4:08:40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祖冲之不到9岁,他就逼着冲之读《论语》,读一段,就叫冲之背一段。两个月过去了,祖冲之只能背诵十来行,气得祖朔之把书摔在地上不教了,并且骂道:“你真是个笨蛋啊!”过了几天,他把儿子又找来,教训他说:“你要是用心读经,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没出息。现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不行啊。”

可是,祖朔之越教越生气。祖冲之也是越读越厌烦。他皱着眉头,愤愤地说:“这经书我不读了。”气得父亲额头直冒汗,忍不住伸手打了祖冲之一巴掌,打得儿子号啕大哭起来。正在这时,祖朔之的父亲祖昌来了。问明情况,他对祖朔之说:“如果祖家真出了个笨蛋,你狠狠打一顿,他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祖昌还严厉地对祖朔之说:“经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

祖朔之说:“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祖昌说:“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他读经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祖朔之觉得父亲的话有道理,同意不把孩子关在书房里念书,跟祖昌到他负责的建筑工地开开眼界,长长知识。祖冲之到工地上和农村的孩子玩了几天,知识丰富多了。

他问祖昌:“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祖昌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祖冲之越听越有趣。从此,经常缠住爷爷问个不停。祖昌对他说:“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却是用心钻研的嘛!好啊,我们家里天文历书很多,我找几本你看看,不懂的就问我。”

祖朔之这时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天教他看天文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大了。

评价祖冲之?

华罗庚(《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祖冲之制订的《大明历》,改革了历法,他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是当时世界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而他创造的“密率”闻名于世。”

《南史》:冲之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

人民网: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就汇集于他的数学专著《缀术》中。这本书极其高深,以至于“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故废而不理”。在唐朝官学中,《缀术》也被列为必读的十部算经之一,且需学习4年,年限为各经之首。后来,《缀术》传至朝鲜,但10世纪以后,《缀术》渐渐在各国失传了。尽管今天已无从知道《缀术》的具体内容,但从该书在唐代官学中的学习年限及史书中相关的零星记载,我们仍可以想见其学术价值。

绘声绘色地讲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黎元洪的出生地,哪一个时代,关于他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1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袁世凯死后,继任

  •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是刘备之子刘禅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

  • 张运来现状?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张运来,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江西上栗人,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工商管理本科学历。现任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委书记。基本信息中文名张运来性别男出生日期1966-9人物履历1984.121989.05,上栗区物价局工作1989.051990.01,上栗区委

  • 以另一个人物的口吻讲述三顾茅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我的结拜大哥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二哥关羽还有我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大哥只得失望地回去。过了几天,我听说大哥说还要去拜访那诸葛亮,当时我就来气了,你说说他一个穷

  • 大理白族祖先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白族起源于先秦时期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凭空出现在世界上,要想形成民族除了应该具备悠久的历史之外,还要拥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整体认知感。笔者认为民族形成需要具备几个必要因素,地域、气候、语言、饮食以及共同意识,这几个必要元素缺一不可。据历史记载白族起源于先秦时期,相信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所谓“先秦

  • 负荆请罪的名人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这,就是名人。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负荆请罪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分享。负荆请罪的名人故事篇1战国时候

  • 二十四史中最短的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史》中间,一个写的最传奇的传记,写的是东汉的黄宪,只写了“家世贫贱,父为牛医”。黄宪(109~156)男,字叔度,号征君。东汉著名贤士,汝南慎阳人。世贫贱,父为牛医,而宪以学行见重于时。延光元年(122),太守王龚以袁阆为功曹,举陈蕃、黄宪等为孝廉。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暂到京师而

  • 三顾茅庐作者罗贯中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

  • 中国历史近代人物小传120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李汉俊(李书诗,李厶杰,1890年-1927年12月17日)。生于湖北潜江。1918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出席过中共一大,次年脱党。1925年到国立武昌大学任教,次年去上海大学社会系讲授唯物史观。192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1927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和教育厅厅长,反对对中共

  • 关于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2000字,急!!!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归纳综合。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生人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爸爸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遭到良好的教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