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君主的排名是怎样的?如何评价?

秦君主的排名是怎样的?如何评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90 更新时间:2024/1/17 11:48:16

秦王朝的立国之君是秦非子(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他因善养马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其后经历了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到了秦襄公(?-------公元前766年)时期,因辅佐周平王东迁有功,正式受封成为诸侯国。

自秦非子立国,到秦王子婴时秦国彻底覆灭,前后历时600多年,共经历了40代君主。这些秦国君主可按年代先后,在位时间,建立的功业,对秦王朝的功过几种方式进行排位。

1、年代先后:40位秦王的继承顺序,《史记》中有详细记载,一查便知,这里不赘述。

2、在位时间: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所有秦王中享国时间最长的;秦王子婴在位只有46天,是最短命的。其余的秦王在位时间几年的、十几年的、几十年的都有,稍稍用心即可排列出来,亦不赘述。

3、建立的功业:秦王中功勋显著、影响力大的有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

秦穆公怀着开疆拓土的雄心,抛弃地域偏见,广泛吸纳各国贤士,先后重用了百里奚由余、蹇叔、丕豹、公孙支等人,兼并了二十个西戎国家,成为西戎地区的霸主。

秦孝公固守雍州,暗藏灭亡周室、并吞天下的野心,他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移风易俗,对内务耕织、强军备,实施严刑峻法;对外用连横之策,破坏合纵联盟,各个击破,为秦国开疆拓土上千里。秦孝公创立的社会结构、法律框架、兴国战略和治国措施,一直被他的后代子孙所遵循,成为秦国日益兴盛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秦惠文王在位27年,他采用张仪的计谋,先是完全掌控了泾、渭、洛三川地区,然后重用武将公孙衍、司马错、樗里子等人,不断向四处扩张,向西兼并了巴蜀地区,向北攻占了魏国的上郡,向南吞并汉中地区,使秦国的版图不断扩大,在与六国争雄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执掌国柄时间最长的秦君。他抱负远大,选贤任能,文有名相范雎,武有战神白起。政治上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恩威并施,分裂诸侯,各个击破;军事上重用白起等将领,连年四处征讨,蚕食诸侯。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战略性决战,一战击杀赵军40多万,使原本强大的赵国彻底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力量。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军不断大败诸侯军,攻取了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了周赧王,把九鼎迁到了咸阳,随着秦军的节节胜利,战国七雄争霸已经渐渐显露出秦国一家独大的迹象。

秦王嬴政13岁接掌秦国大权,在26年里,依靠李斯、蒙骜、王翦等文臣无武将的辅佐,“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边拓土到北向户之地,设立了桂林郡和象郡;北边派蒙恬修筑长城,把匈奴赶到700里之外,终于使秦国的强大达到了顶峰,自己也成为开天辟地以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帝。

4、对秦王朝的功过:大秦王朝的四十位国君中,有三十多位都是恪遵祖训,依靠兢兢业业的点滴积累,使秦国走上富裕强盛之路。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几百年苦心经营而成的强大帝国,因为出了几个不肖子孙,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排在第一位的败家子就是秦二世胡亥,他爹临死时,给他留下的基业是“东至朝鲜,西至羌中,南至北向户,北至辽东”的一片锦绣江山,短短三年,他就用自己昏聩颟顸的倒行逆施,搞得身边大臣众叛亲离,天下百姓怨声载道,亲手葬送了祖宗几百年的基业。

排在第二位的是秦始皇,他虽然把大秦带到了兴盛的巅峰,但是由于他的穷奢极欲,睥睨天下,空有“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野心,没有实际的谋略与谋划,胡亥、赵高、李斯三个他所信任的坏人一联手,就让金城千里的帝国立时走进了风雨飘摇之中。

至于秦王子婴,就是十足的受害者,江山传到他手里,早已处于崩溃状态,不管他的哪位祖先再生,恐怕也是无力回天了,600多年营建起来的王朝在他手里灰飞烟灭了。

综合功过,历代秦君主的排位应该是秦孝公、秦始皇、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秦穆公。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朝时代的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有:秦始皇、李斯、王贲、章邯、子婴等。1、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

  •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发生在( ) 1 春秋战国 2 秦汉时期 3 三国时期 4唐宋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是赵国和秦国之间的事,赵国的蔺相如自告奋勇带和氏璧去面见秦王。秦王表示只要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就给赵国十五座城池,但秦王并没有此意,只是为了得到和氏璧这件宝物。蔺相如巧妙回应秦王,既保证自己的生命不受威胁,还将和氏璧安全送回了赵国。最后秦王没有兑现承诺,也就没有得到和氏璧。PS:历史上没有记载

  • 春秋时期的一些变革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变革西周后期,由于被剥削者集团本身的逐渐瓦解,以周宣王“料民太原”为标志,旧的剥削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旧的土地制度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了,新的剥削方式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新土地制度之形成便成为必然,而新关系与新制度的形成过程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发生的经济方面的变革运动。春秋时期的大

  • 列举春秋战国时间点的重要事实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时期折叠诸侯争霸鲁国孔子的编年史《春秋》一书而闻名天下。《春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历史上通常将周平王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相同。(参见词条“春秋”)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西土为秦国所有。它

  • 求春秋战国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呆若木鸡纪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

  • 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是?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这种说法比较勉强,是以会盟成为盟主而定的五霸,但宋襄公其实没能会成盟,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而已,没几天就被抢走了。秦穆公霸的是西戎,中原没他什么事儿,所以也不能算是霸主。这种说法是后来儒家的说法,因为吴越两国基本上算是夷狄,不是正统,被儒家

  •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

  •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

  • 《中国上下五千年》中重大历史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做皇帝改国号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武则天称帝后,经过两年整顿,消除了政敌,杀掉了大部分酷吏,内政巩固,令行禁止。自唐高宗病故,武则天一直忙于宫廷斗争,西边与北边吐善、突厥

  • 中华上下五千年里每个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个朝代只要一件)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大禹治水商朝,盘庚迁殷,周朝,烽火戏诸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王莽篡权晋朝,五胡乱华隋朝,修京杭大运河唐朝,安史之乱宋朝,靖康之变元朝,民族融合明朝,靖难之役清朝,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