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当为少昊伯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甘肃、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甘肃省东部、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人善战,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始皇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造父封赵秦之先为嬴姓,世代辅佐殷商。商末,周武王伐纣,秦国祖先恶来效忠商纣被杀,嬴姓中衰。直至西周中期,恶来之弟季胜一系的造父善于御戎(驾驭马车),为周穆王所幸。周穆王17年,徐偃王为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为周王室平乱立下大功,周穆王因此次战功封造父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造父族于是为赵氏。别居犬丘造父得幸,其旁系家族连带受宠。周孝王时期,造父侄孙非子被安置于、渭之间管理马匹,马畜蕃息,周孝王封非子于秦,别出大骆之族,作为周朝的附庸,继续嬴姓的祭祀,号曰秦嬴。非子死后,其子秦仲与戎人血战有功,周封秦仲为大夫。周宣王六年(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位列诸侯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暴霜露、斩荆棘,逐步适应了西陲恶劣环境,实力与日俱增。前771年,西周王朝周幽王之子宜臼敌通犬戎,犬戎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犬戎大军盘踞于镐京,王子宜臼召集诸侯勤王,秦襄公与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共襄义举,驱犬戎,保社稷。前770年,宜臼即位为周平王,平王慑于犬戎之威,决意东迁洛邑以避其锋,秦襄公为周王室开路,护卫周王至新都。平王因秦襄公之功,始封秦为诸侯,并许之“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秦襄公得到了周王室的空头支票,谁也没有想到仅仅20年,秦襄公以及他的儿子秦文公就让这个支票兑现了。秦晋之好秦文公之后,又经数代国君的努力,在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歧丰之地皆纳其下,又先后灭荡社戎,击败、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华山,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秦德公元年秦迁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经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崛起,成为西方新兴强国。秦宣公时,秦军与刚刚统一不久、与自己同样处在高速扩张状态中的晋国发生边境冲突。秦宣公、秦成公皆非长命,幼弟任好立,是为秦穆公。秦穆公秦穆公很有雄心,为了使晋国亲于秦,先后拥立晋惠公、晋文公来安定晋国的混乱局面,本想立晋文公已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最后晋文公反借秦之力而强大晋国、称霸中原,为秦国未来的不得志种下了恶果。称霸西戎秦穆公意欲插手中原,却不料中途被晋所阻,崤之战中秦军主力全军阵亡,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计划破产。此时晋国正处于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的巅峰时期。穆公果断的调整国策,将战略目标定在西戎的游牧部族。王官之役后,秦穆公将矛头指向西戎,史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稳定了自己的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编辑本段称霸受阻东进受阻秦穆公称霸西戎后,国力得到加强,不久穆公归天,太子立,是为秦康公。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在位期间继父祖之余烈,向晋挑战,与楚靠拢,欲与楚形成对晋国的夹攻之势。时晋灵公顽劣成性,赵盾(亦为造父之后)把持晋政,晋国霸权几欲崩溃,楚庄王北上争雄于晋,然秦屡攻晋国后方,却难得一胜。前604年,秦共公薨,子荣立,是为秦桓公。桓公不恤国政,民多怨也。前597年,楚庄王大败晋师于,晋国霸业骤衰,桓公阴攻晋之肋,不想却被令狐文子大败于辅氏。哀哉!泱泱大秦,竟不及于晋一魏氏之族。前578年,秦桓公背盟攻晋,晋厉公率四军八卿攻入秦国,大败秦军于麻隧,诸侯之师扬威于关中。次年,秦桓公暴死。其子石立,是为秦景公。秦景公即位,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方针,时晋悼公立,诸卿和睦,晋国复强,楚国退出争霸行列,晋悼公复霸中原,诸侯归心,秦无力再与晋国周旋。偏安一隅在前546年晋楚弭兵之盟后,秦景公也着力改善与晋国的外交关系,双方重温秦晋之好。当双方的外患各自解除后,晋国六卿轮番执政,太史公曰:“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秦国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秦以晋为城池,晋六卿内讧,政令不能统一,秦国就这样踉踉跄跄的走完了春秋之路。三晋伐秦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攻灭智伯,智氏覆亡。赵襄子执政,三家架空晋君,号称“三晋”。前425年,赵无恤卒,魏斯继之为执政。前413年,魏斯率领三晋联军向诸侯发难,三晋势力急剧膨胀。魏文侯以李悝为相,变法图强,魏氏迅速强盛,拜吴起为将,侵吞秦之西河,窥视关中。秦简公、秦惠公屡次攻魏,意欲夺回西河之地,皆被吴起所败,吴起乘胜攻入关中,势如破竹,秦不能敌。前389年,秦惠公破釜沉舟,起兵50万与魏军一战,吴起在阴晋一战中,以五万之卒大败秦军,秦国此战输得倾家荡产,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幸运的是三晋中赵国不满魏国的压制,赵魏反目,三晋联盟瓦解。魏国结怨于诸侯,秦国的压力大减,前385年,秦公子师隰回国即位,是为秦献公。献公立,仿魏制而用于秦,秦国局势得以稳定。编辑本段大国崛起商鞅变法前361年,秦献公寿终正寝,其子渠梁立,是为秦孝公。孝公即位之初,对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魏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卫鞅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产,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于西方。惠文称王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立,是为秦惠文王。这时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剥夺政治特权的旧贵族一起发难,发起针对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为了缓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车裂商鞅。商鞅虽死,但“秦法未败”。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对外发展。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秦军联韩魏攻打齐楚,败义渠国,吞并巴蜀,掌控了对山东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四雄并立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努力,蚕食三晋,席卷荆楚,已初露一统之端倪。魏国经魏惠王时代的消耗,国力匮乏,在秦、赵、楚、齐等大国的夹攻下,衰落了,魏惠王晚年,三晋当中赵肃侯已经取代魏国成为了三晋的领军人。赵肃侯、赵武灵王父子一生征战,使赵国雄踞北方。齐国与秦国不接壤,得以独立发展,在对抗强魏的过程中与秦国是牢靠的战略伙伴,田氏代齐后,经齐威王、齐宣王、以及齐愍王前期的80年开发,齐国富甲一方,与秦成东西并立之势。楚国的吴起变法曾经令楚国强盛一时,楚悼王死后,新法基本被废,由于楚国本就雄厚的国底,再经历楚宣王、楚威王之耕耘,楚国于前333年,大败越王无疆,并吴越之地,天下震动。昭王称霸前307年,秦武王气绝而亡,诸公子争力,穰侯魏冉欲立芈八子之子悝,赵武灵王趁秦乱而谋之,于燕立赵稷,秦人纳之,是为秦昭王。昭王幼,芈八子为太后,穰侯摄政。前293年,韩魏欲攻秦,秦将白起战于伊阙(河南洛阳南),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掳魏韩联军统帅魏国大将犀武。前283年,燕赵之相乐毅率三晋、秦、燕五国之兵而攻齐,陷齐70余城,后田单虽复国,然田齐衰败大势已定。前278年,秦将白起出武关伐楚,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卒溃败不能战,楚顷襄王迁都陈丘以避秦军之锋。自此齐、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赵相争之势。前270年,秦王稷见欺于赵惠文王,昭王怒,攻赵阏与,赵将赵奢于阏与大败秦军。秦昭王知赵之强方锐,不可与之争,乃用范雎为相,迫宣太后归政,逐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范雎出谋“远交近攻”,昭王以为然,定为国策。前260年,秦昭王攻韩,韩割上党以赂秦,上党降赵。秦昭王怒,欲夺上党。赵起倾国之兵以拒秦,秦调关中之卒以攻赵,两军对峙于长平,赵廉颇不能退秦,王不能败赵,相持数年。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秦昭王秘遣白起为帅,赵括攻秦不克,赵军粮道被截,反被秦军所围46天,赵括战死,白起坑杀赵军40万于长平。赵国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告终,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统一天下终成定局。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胡亥与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并赐秦始皇长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没有秦始皇对各地反抗力量的驾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职而领导民工起义。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弟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
更多文章
关于秦朝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和秦国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秦国是春秋战国时众多诸侯国中的一个。秦朝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所建立的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皇帝有两位,始皇帝嬴政和二世胡亥。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子婴即位,并将玉玺交给他。赵高声称民变起后,秦地比统一前更
关于秦朝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请注意秦国和秦朝的区别,秦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据史记载,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而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起的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制社会国家,所以这很容易混淆的。所以你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看清楚点,不过对于秦国灭亡时间大家都有共
在商朝汤姓是不是皇族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商朝皇帝以子为姓。始于商汤姓子名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汤姓很多都南迁了,南方的比较多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省境。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
商周、秦、汉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的建立者是启。商朝的建立者是汤。夏朝著名人物有它的亡国皇帝,商朝曾有比干、李靖、商纣王等著名人物。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雷部二十四位天君正神名讳:知邓天君讳忠辛天君讳环张天君讳节古陶天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西周时期,商朝时期等等怎么分清或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可以利用历史朝代歌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商朝。汉朝。宋朝。夏朝。南北朝。唐朝。周朝。三国。清朝。秦朝。隋朝。明朝按前后顺序排一排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朝代排序: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秦朝历史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国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
关于秦国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
结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依据:是下列何种文字的出现( ) A.甲骨文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A试题分析: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纣和秦是一个朝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纣王是商朝的末任国王。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名受或受德或辛,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