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在政治秩序的建立和城邦的起源上,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持有一种自然政治观。在他们那里,城邦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由各种自然的社会组织(家庭、部落和村社等)自然进化的产物,它不是个人的集合体,更不是起源于社会契约。根据这种观念,城邦是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离开了城邦,人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因而也不能完善自己,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希腊政治思想整体主义价值观的特征。所谓整体主义,就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问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希腊城邦是公民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首先是政治共同体,但它同时也被理解为血缘的共同体和宗教的共同体。每个人紧密地结合于城邦中,离开了城邦,他就失去公民身份。所以,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能力,都不是私有的,都属于城邦。城邦集体主义和爱国精神是公民非常自然的感情。这种整体主义政治观与个人主义国家观不同,他不是将国家视为个人的工具,而是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希腊人以对待事务的理理性态度著称。他们也以这种理性的态度对政治现象进行了近于科学的考察和思考,乔治?萨拜因说:“哲学--科学的思考方式是在古希腊人中开始的。”在古代其他地区,政治现象笼罩在宗教的迷雾之中,统治者的政冶权力表现为任性无常的力量。人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与宗教和神话缠结在一起。在希腊,公民们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了政治权力,实现了政治生活的理性化。在政治学领域,希腊人已经做到将政冶学与宗教区别开来,与神话的解释区别开来。神话采取的形式是故事,而科学的形式是抽象的原理,精确的、客观的叙述。即使在苏格拉底这样对神十分虔诚的思想家那里,对政治事务本身的讨论也是纯粹理性的。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中,神和来世的作用被强调,但神并不干预现世生活,政治是人的事务。对政治因果关系的研究完全从政治本身出发。在柏拉图看来,国家非木石所造,乃由人构成。所以需要通过对人的品性的分析来认识国家,需要借助于教育等手段来塑造出优良的公民,从而建立优良的国家。神话则明确地被作为工具来利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则自觉地运用了政治学研究较为科学的方法:如对158个城邦政治制度进行实际调查,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形成一般理论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由城邦的起源发展而认识其本质的方法;以及将城邦分解为最基本的要素,通过对其基木要素的分析而认识其本质的方法等,完全排除了宗教抻学的影响。由于有这样种理性主义的研究态度,希腊人能够对于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等作出最早的说明。他们对政治学的理解以城邦生活为背景,不可避免地带着城邦时代的特征和局限,但是,后世的政治学正是在他们奠定的基础上发展的。希腊人把政冶学理解为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城邦是古希腊时代独特的国家形式。所以城邦学也就是国家学。后世西方政治学传统摹本上沿着这个思路理解和发展的。这种情况直到二十世纪以后才有所变化。理性主义的态度也产生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希腊政冶学者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最早产生了自觉意识。苏格拉底就十分关心获得真理的途径。他创造的“辨证法”对于柏拉图以演绎方法为基础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亚里士多德通过溯源的方法和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城邦的本质。他还采用了实际调查和相当于现代比较政治的研究方法。这在古代社会都是非常先进的方法,希腊政治学还达到了体系化和学科划分的水平,在前几代学者成果的基础上,柏拉图创立了第一个政治哲学体系,而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人类知识体系进行划分,确立了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这为后来西方政浩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希腊人的政治思想有着特定的研究主题,在希腊,“政治学(Politics)”一词的词根就是“城邦(polis)”。所谓政治学就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它包括对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职能等的一般认识,以及关于如何组织和管理城邦的观点和主张。城邦政治的多元化使希腊政治思想家的视野非常开阔。希腊政治学的主题就是对政体的研究:对政体的分类,对不同政体的比较分析,各种政体的治理方法,理想政体等。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要研究的问题“整个说来是个政制问题”。他以对158个城邦政制进行实际调查的材料为基础,通过对不同政体利弊得失的比较分析,从中解析出合理的原则,过滤出理想的因素,筛选出优良政体,或将不同政体的因素综合为一种混合政体。这也是希腊其他政治思想家的一般思路。
更多文章
列奥的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现代性向古典政治哲学的回归是贯穿施特劳斯思想的主线。在对现代性的思考中,施特劳斯在六十年代就指出现代性的本质是“青年造反运动”,其根源就在由马基亚维里开端的西方现代性对西方古典的反叛,因为“现代反对古代”就是“青年反对老年”,因此施特劳斯称马基亚维里是近代以来一切“青年运动”的鼻祖。在施特劳斯之前,
为什么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法律思想(儒道法三家的法律思想)不能象古希腊古罗马一样经久不衰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社会在前进思想也就随着前进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华文化五千年所以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西方观念是一经济为第一我们是以人为本尊重客观现实儒家是仁礼道是以世间万物以天地为本法是以法规为中心综观这三家思想的统一才有今天的共产主义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多数
政治上的哲学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一般说来,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和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在欧洲古代和近代社会中,有关政治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在哲学的领域内进行,那些著名的哲学家也都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西塞罗、奥古斯丁,近代哲学家洛克、斯宾诺莎、霍布斯、康德
简述孟子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孟子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顶峰,其观点至今都有指导意义。具体如下:1.孟子认为政治上之高位,必以有德者居之。他不反对政治上的等级秩序。2.孟子反对封建皇权世袭制,倡导尧舜禹式的禅让制,认为最高权力必须要遴选年轻的圣人来接班。3.孟子认为天意不可知,民意可知之。只有民意所归,才能把天下交给他来治
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
程朱理学思想的核心是 ( ...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D程颢与其弟程颐号称“二程”,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朱熹南宋理学家。他们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两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也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
中国明代以后政治思想的发展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1906年,清政府设立考察政治馆,次年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此后,进行了一些预备立宪活动。一、设立咨议局和筹建资政院。二、制定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于1908年宣布立宪以九年为期。大纲的精义有: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君主独揽统治权;臣民按照法
政治哲学的概念产生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政治哲学就其内容而言,十分古老,古代许多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和学说都含有政治哲学的意义。但就其概念而言,则迟至20世纪上半叶才逐渐流行于学术界,并具有学科与方法论的双重特征。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偶尔也有政治哲学之说,但只是传统学科分化的沿袭,如同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史学称为历史哲学、伦理学称为道德哲学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道之性”与“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关系及学说。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是关于宇宙万物客观存在终极性、普遍性(道之性)与普遍行为规律(道之生),以及“人类的行为原则和目的”与“自然的行为原则和目的”相统一(天人合一)的学说。即,中国哲学解释回答了“第一哲学命题”以及“人类的行为和目
季梁的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季梁的哲学思想资料,仅见于《左传·桓公六年》所载季梁与随侯关于民神关系的一段对话。针对随侯重神轻民的思想,季梁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里,“民为神主”的思想,是季梁哲学思想的精髓。中国进入夏商奴隶社会以后,就逐步出现以上帝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天命神权论,并成为夏商奴隶主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