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哲学思想多产生于春秋战国,为何统一的集权王朝却极力打压?

中国哲学思想多产生于春秋战国,为何统一的集权王朝却极力打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54 更新时间:2023/12/29 18:48:32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大多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550年时间里。背景当时,由于周室衰落,士大夫阶层崛起,各种力量对社会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取代周天子的地位,人学士也希望实现自己的思想抱负,去治国平天下。于是诸侯国竞相改革、林立纷争,为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借以壮大本国实力,富国强兵。社会的动荡不安,为诸子百家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给百家争鸣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为贤士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提供了舞台。文人学士思想活跃,学术自由,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政,阐述各自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经验,各个学派之间既相互争鸣又互相借鉴。社会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哲学流派,主要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儒家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提倡“天下为公”是实现政治的理想大道。重视道德伦理,强调教育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政治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墨家思想核心是仁爱,“兼相爱,交相利”,即爱人如己。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以自苦励志。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以严刑峻法统治百姓。在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家思想为正统教化治国。其学说为秦始皇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那么,为什么后世统一集权的国家不喜欢百家争鸣的局面又百般打压呢?

当天下大一统之后,出于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稳定的目的,历代君王绝不允许思想政治的百家争鸣,必然是百般打压。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焚书坑儒”。当时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朝廷时政,揭露社会矛盾引起皇帝不快。他为了建立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系,决不能充许儒生妖言惑众,要钳制人民思想,打压百家争鸣,这是强化统治地位的需要。

汉武帝统一大业后,为了排除一切不利于稳定统治的干扰因素,避免因为百家争鸣而引发思想混乱,从而影响到王朝的统治秩序,于是便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借助儒家哲学思想,有利于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和巩固封建王朝的政治基础,而且效果十分明显。

结论纵观历史,在进入统一王朝之后,为维护封建皇权,思想上的控制成为了必须的手段,无论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的大一统,再到明清的文字狱,统治者的做法都是一样的,只是手段不同罢了。如果多种哲学思想流行,势必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必然影响思想统一。因此,各朝统治者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思想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文人的生死观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生和死,是永恒的哲学命题。有人谈生因之苦恼,有人论死为之色变,也有人三缄其口不置可否。叔本华在他的《悲观论集卷》中开篇就指出,人生来只以受苦为目的,因此死亡似乎是脱离悲惨世界的一种不错的方式,苦难“直至死亡才结束”,这与卢梭的“当我呱呱落地的时候就已进入竞技场,直到身死时才能离开”①的观点无二。但美

  • 中国的古代哲学和西方的古代哲学有哪些根本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提到哲学,首先想到的是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思想的起源。中国哲学的起源是在先秦。不同的时代特征,也就铸就了不同的哲学思想。有人说,古希腊哲学是“富足哲学”,而中国哲学是“饥饿哲学”。为什么这么说?古希腊的哲学家大多都是贵族,他们有着很好的教育和修养。不劳动,没啥事,就喜欢辩论,整天地研究“什么

  • 哲学有哪些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一个好问题。哲学的局限性之源在于哲学本身。哲学源于人们对自己无知事物的思考。苏格拉底的哲学智慧在于“我的智慧在于我知道自己没有智慧,我的知道在于我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因此哲学表现为一种永无休止的追问。哲学的局限性表现为哲学的内容。哲学的内容在于发现事物和生活的意义。意义是一种价值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

  • 中国的哲学从什么时候发展误入歧途?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在春秋时期前,特别是商朝,科学技术还是世界领先的,而春秋时期,思想大辩论,社会大变革,但是老子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而儒家加权势,时隐时现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从统治阶级角度上讲,它比以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西方要好许多。但是,当西方“地心说”产生后,人们把眼光从上帝身上转向天空,转向大自然后

  • 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对现今的我们是否有用?谈谈你的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就是爱智慧。是使人爱动脑子变聪明的学问。它的作用就是使人动脑子变聪明。它不是用它来干事的,而是作用于人的。使人爱动脑子变聪明。什么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恐怕是教科书上的观点。学好了哲学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那改造世界观就太容易了。那就不用参与社会实践了。不要把哲学看的太复杂,它没有那么多的作用

  •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能否相比较?哪种哲学更伟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翻天覆地地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破败的面貌,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使劳苦大众获得解放,同时,也改变了西方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因而,中国毛泽东的哲学最伟大。

  • 哲学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客观地辩证地看世界,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而后有精神,物质决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先有精神而后才有物质,精神决定物质。要说哲学存在的最大缺点,

  • 国人艺术和哲学素养低,缺乏想象、质疑、思辨等文化传统,与儒学儒家和儒教有无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这个学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并且还很能顶撞老师。一次在讲礼仪的时候,孔子说,父母死了之后,作为儿子,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对于守孝三年,宰予觉得时间很长,就反驳说:三年太长了,如果一个人三年时间什么事情都不做,就会败坏礼仪,我觉得一年就够了。对于宰予的话,孔子就问:你父母死

  • 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YoungMoon的历史课06月10日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2)政治基础: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经济基础: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4)阶级基础:士

  • 说"传统服饰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人文哲理",能深入的解释一下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史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绍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