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学派(木桶哲学家)代表人物截奥基尼斯。亚里士多德思想代表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思想的顶峰,自此以后,古希腊哲学走向了衰落。从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马其顿统一希腊到公元前2世纪希腊本土被罗马征服,是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衰亡时期,史称“古希腊晚期”。而从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罗马打败马其顿,吞并古希腊各城邦,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便是历史上的“古罗马时期”。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的大多数哲学家都是通过注释前辈们的著作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虽说不乏真知灼见,但从总体上说,不过是对以往哲学以不同形式加以综合而已,缺乏独创性。这一时期的重要哲学流派是怀疑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噶学派和新柏拉图学派,其中都包含有一定的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这个学派的创立者是皮浪(约公元前365前275)。古希腊早期哲学所孕育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探求真理的途经,或者相信内部固有的理性,或者依靠外在感性的经验。然而,皮浪则认为理性也好,感觉也好,都不能提供真实的知识。因此,人对一切事物最好都采取怀疑的态度,保持沉默,不要轻易下断语。这样,在思想上默于不可知,安于不知,就可以达到心神恬静了。追求心神恬静是人生的目的。皮浪代表早期的怀疑主义,后来古罗马的爱那西德谟(约公元前1世纪)代表晚期的新怀疑主义。2.伊壁鸠鲁学派这个学派由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前270)所创立。他研究了他以前的希腊各家的思想,还曾从皮浪学派学习心神恬静的方法。后来他领悟到真正的恬静不能从怀疑中获得,只能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他于是接受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人的心智或灵魂都是极轻极圆滑的原子。心智居于胸中,灵魂遍布于全身。可以说心智是灵魂的集中部分,心智指挥灵魂。灵魂原子从感官传导感觉于心智,心智利用灵魂原子的传导,推动肢体发生动作。伊壁鸠鲁认为一切感觉都是物质相互碰触的作用,感觉是由外物流出的稀薄的原子团触到人的感官的结果。伊壁鸠鲁认为思维依赖感觉。对一项事物多次感觉之后,由记忆的帮助而形成对这事物的一般意象,依靠诸多一般意象才能思维。一般意象或概念,他称为预识,因为人们可以用它预想要寻求的事物。伊壁鸠鲁以为一切感觉都伴有痛苦或快乐的感情。痛苦是由于人体内原有的适当的原子安排被扰乱,快乐则由于这种安排的恢复或者得到新的平衡。伊壁鸠鲁也认为人是趋乐避苦的,但是人必须有道德,因为有德者必然快乐,而且真正的快乐者也必有德,乐与德是不可分离的。他所说的快乐虽然包括肉体的快乐,但主要是指长期的全面的轻松而不是指一时的纵情欢乐。伊壁鸠鲁反对宗教,反对一切迷信,认为这些都不能使人恬静,因为一切生死成毁都只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与神无关,由于信奉宗教或迷信而内心恐惧不安是完全不必要的。伊壁鸠鲁的思想后来由古罗马时期的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8公元前53)所继承。他著有《物性论》,宣传伊壁鸠鲁主义。3.斯多噶学派(花园哲学家)斯多噶的字义是廊,由于这个学派在雅典的一处画廊集会讲学而得名。这派的创始人是芝诺(约公元前336前264)。斯多噶学派以为世界既是物质也是理性。人的灵魂是物质的,是世界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顺从理性,一切变化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现,都是注定而不是偶然的。这个学派因此相信预言和占卜。斯多噶学派认为心有8个部分,包括5种感官、生殖能力、语言能力和理性。理性是最高的部分,居于心脏。人出生时心是空白的,没有天赋观念,一切知识来自感觉,由多数感觉渐渐形成概念。理性也从感觉发展而来,在14岁时成熟。理性有内部的和外部的活动,前者是判断和选择作用,后者是语言表达。这个学派将心理活动分为认识与情感两类。情感又分为良性的、常态的和过度的、病态的。前者是喜悦、谨慎、合理的愿望,后者是快乐、悲痛、恐怖和不合理的愿望。过度的情感是理性的错误判断,快乐和悲痛是对现在的错误判断,恐怖和不合理的欲望是对将来的错误判断。芝诺代表早期斯多噶学派,后来古罗马时期的塞涅卡(约265)和安东略(120180)代表晚期的新斯多噶学派。斯多噶学派思想最终为基督教所吸收。4.新柏拉图学派这个学派以柏拉图的理念论为基础,把柏拉图的著作看作是真理的源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205270)。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一”,一切万物都从“太一”中“流溢”出来。“流溢”过程是一个从高到低的下降过程,从“太一”首先“流溢”出来的是心智。心智具有“太一”的性质,也很像“太一”,具有完满性。心智仿效“太一”,从自身“喷射”出灵魂。灵魂在观看它的来源时,就充满了心智,再流向别的相反方向时,就产生自身的形象,产生出整个感性的现实世界。可见,这种“太一”说不过是以一种神秘主义的方法重复柏拉图的理念论而已。它成为后来的基督教学说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总之,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心理科学形成的源头。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揭开了西方心理学史的序幕。它的中心问题是探讨灵魂究竟是什么,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围绕着这个问题,思想家们引申出心身关系、心理过程等一系列不同问题的争论,同时奠定了中世纪的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
更多文章
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1、洞悉世界的强烈愿望使得哲学家试图把这种反思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从而以精辟的方式解释万事万物,所以给人以深奥之感.2、零星的反思上升为系统理论的思索和求证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要受到自身智力体力、生存条件、生活常识、社会意识等方面的束缚甚至身心迫害.要能忍受这些痛苦并坚持自己的思想,非处于痴迷甚至疯癫
我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及基本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唐慧能不是幡动不是心动,仁者心动唐柳宗元“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北宋张载“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北宋程颐“耳目能视听而不能远者,气有限耳,心则无远近也”,因此认识事物的关键乃在“心”。心“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故致知重“内感”而不重外面事物。南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学说的核心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pstrong各大“家”儒家/strong/ppstrong儒家的百家争鸣之孔子/strong/pp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
古代哲学思想哪个数字最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9最大。9,以及个位是9的数字,往往是同样位数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古人很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将9视为最大的数字。皇帝自称自己是九五之尊,其原因就在于9这个数字最大,并且,道教也根据这个思想,提出了九九归一的说法,既9到了极端,就意味着和万物的根源数字1,产生交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中国古代哲学应该说并不是实在意义上类似于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解释世界,而是解释社会,解释世界的目的是解释社会。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老子讲无为实际上都是讲人如何生活在社会中。佛学也是如是。因此,中国文化实质上是人本位的,反映在生活中即是注重人雨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在人际关系的描述上是完
结合一两个事例谈谈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特征的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1、重人生。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常常从生活实践出发,研究各种哲学问题,因此特别注重人生的研究。儒家哲学中所讲的心、性、情、气、意、良知等都表示对人生、人性以及人的生命的一种认识。道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人生以极大的关注,理想的人生境界--精神的逍遥与解脱,是道家矢志不渝的追求。那飘逸洒脱、高洁绝尘的风骨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天人关系说的三个历史环节及其具体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一般说有三种:天人合一说;天人相分说;天人相胜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天人合一说始终占主导地位。天人相分说是荀子自然观方面的主张。荀子肯定“天”是自然的天。自然界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同时天也管不了人事这种论证“天”与人类社会的治乱毫无关系的“天人相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
中国古代哲学 认识 感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独立发展的哲学类型之一。与其它类型的哲学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封建时代的哲学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历史悠久,与同时期世界其它地区的哲学相比,属于少数达到较高水平的哲学形态之一。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秩序相对稳定,故中国哲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探讨的是什么与什么之间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人类本位的特殊视角古希腊早期哲学家都是自然哲学家。自然的本原和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自然,借助什么手段和工具认识自然等问题,一直是希腊哲学的主题。与古希腊哲学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关注的主要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哲学家们关于宇宙自然的观点,实际上是他们针对一定的现实而确立的政治法律制度,道德伦理原则和
康德的哲学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批判哲学的创始者,总结了理性主义和经验论。成为以黑格尔为顶峰的德意志古典哲学的起点。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统和了培根、洛克、休谟的经验论和笛卡尔、莱布尼兹、斯宾诺莎的合理论中国古代有比较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究中庸之道,适度原则。唯物辩证法思想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