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楚庄王各自称霸的时间是?事件是?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楚庄王各自称霸的时间是?事件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385 更新时间:2023/12/14 6:40:34

在历史上,对“春秋五霸”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齐桓公(?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臼。其兄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他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给鲁国以前侵占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卫国以前侵占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燕国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另外,齐桓公还灭了郯、遂等小国。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宋襄公(?前637)春秋时宋国国君(前650前637)。名兹父。齐恒公死后,他欲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38年与楚大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大败,伤重而死。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霸主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名重耳。因其父献公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任用赵衰、狐偃等人,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成为霸主。秦穆公(?前621)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楚庄王(?~前591)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芈姓,名旅。又称熊侣。在位期间(前613~前591)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攻灭庸国。公元前606年,庄王伐陆浑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带),陈兵问鼎于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接着又破陈围郑。晋出兵救郑时,两军大战于(今河南郑州北),晋军败绩。此后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楚庄王遂称霸中原。吴王阖闾又名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伍子胥、孙伍等人,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勾践,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吴王阖闾曾于公元前496年被越军所败。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为了保存力量,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夫差返国后只得言和。勾践不断举兵伐吴。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国到东晋之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秦统一结束战国分裂的战乱时代,始皇帝时期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公元前207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点燃推翻暴秦的烽烟。楚汉争雄后,刘邦建立汉朝。孝景帝时,发生七王之乱,武帝时发生巫蛊之祸,公元8年王莽篡汉,公元23赤眉、绿林起义,25年刘秀建立东汉,是为光武帝。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 列举"春秋五霸"并简述其主要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主要得益于管仲改革;城濮之战后,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军在打败晋国,楚庄王跃升为霸主。秦穆公时期生擒晋惠公、连续扶持两代晋国君主(晋怀公、晋文公),为西方诸侯之伯。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

  • 关于秦国变法的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哈哈,这分数我拿定了。首先,楼主,我先批评,你的史书读得不彻底。首先不说商鞅变法比其他变法彻底,让秦国更强大什么的。这些话,谁都知道。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也不是一下子就变成虎狼了,而是在秦国东出函谷大败魏国之后,各国才突然发现了秦国已经强大到不可独立抵抗了。请问,魏国强大到足以灭掉一个大国吗?秦国一战

  •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政治:从奴隶制社会后期过渡【春秋战国】,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社会【秦朝】,巩固和发展【两汉】。土地完全归天子诸侯等奴隶主所有,平民地位低,高于奴隶,奴隶完全为奴隶主所有。两极分化严重,刑法严峻,社会发展,思想进步导致奴隶制瓦解,过渡为农民在土地耕种,向封建主缴纳赋税,服徭役。并且有人身保障。2经济:以

  •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初历史详细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分封制出现了很多统治阶级的纠纷,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诸侯国都在为统一全国而努力,然而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个实力兼并其它国家,直到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出现,秦朝走向富强,最终兼并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国家,秦朝实行法家思想,暴政统治,人民揭竿而

  • 历史上所说的春秋五霸是指() () () () ()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两种说法:一般倾向第一种1、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2、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原因1、周王室势力衰落2、新兴势力兴起3、战争决出霸主4、最根本的是隐藏在战争背后的生产力发展等经济原因。历史作用春秋五霸时期众多的诸侯国大部分是由周天

  • 关于秦汉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阿房女应该是虚构的,历史记载里没有其人。但若真有个类似的原型也是有可能的,毕竟秦始皇也是正常人,也会经历感情。至于鲜卑,之所以比较平和是因为它的发展水平有限,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集团,无力南下。游牧民族的力量在于组织性,有组织则强大,无组织则一盘散沙。鲜卑在东汉时尚在部落时代,形不成强大的组织,只是

  • 最能代表春秋战国历史潮流的是 长平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不全面,长平之战前,以赵国一国之力足以对抗秦国。此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单独对抗秦国。可以说,长平之战拉开了秦灭六国的序幕,但是这场战争仅仅是一个转折点,而绝非代表历史潮流的事件。就像,你能说“三大战役”代表了清末民国的历史潮流吗。由此可见,此观点过于片面。我觉得引领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潮流的应该是葛之

  • 春秋五霸各自称霸的具体年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现在连春秋五霸是那5个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春秋五霸”共有两种说法,其实不对,从古至今,关于“五霸”至少出现过八种说法1.“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史记》2.“齐桓、晋文、楚庄、阖闾、勾践”《荀子王霸》3.“齐桓、晋文、秦穆、楚庄、阖闾”《白虎通号篇》4.“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勾践”《四子

  • 关于春秋五霸的历史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晋献公错(晋文公)晋文公在长平之战中击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错(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遂成为霸主。)后来楚庄王在打败秦军,成为中原霸主错(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攻灭庸国。公元前606年,庄王伐陆浑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带),陈兵问鼎于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