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白虎通号篇》。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lǚ),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另有人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五位国君。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蔡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恒公的霸主地位。接着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已莫属。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最后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讲仁义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而以仁义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争霸于东南。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膝县),成为霸主。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扎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称霸的诸侯主要标志是“会盟”诸侯,而完成这一重要仪式的有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楚庄王芈旅、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五位诸侯,所以真正的春秋五霸应该是他。同时在现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也采用这一说法,所以说这一说法更具有权威性。宋襄公妄自尊大,借楚威而约诸侯,并且称霸不成反丧其身,根本不能算五霸之一。反而倒是春秋首霸,救周王朝于崩塌中的郑庄公无人提及。郑庄公应算春秋五霸之一。
更多文章
春秋五霸的时间和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五霸春秋(前770-前476)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是谁?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都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战国七雄: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故事: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
春秋五霸的人物,时间,内容,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
历史上春秋五霸指的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春秋之时的典型特征是连年的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诸侯纷起的大分裂时期,群雄争霸,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
春秋五霸指哪五霸?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五霸”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常识,但“五霸”究指哪五人,自古及今两千年来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说法有十几种,人头多达十五个。现在,史学界的说法仍有两种:一为齐桓、晋文、楚庄、吴阖、越勾践;另一为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而《历史辞典》、《辞海》、《辞源》等权威典籍,对“五霸”词条的解释则是二说并存,莫
春秋五霸是那五霸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春秋五霸的问题,原创者孟子并未说明五霸具体是说哪五人,因此后人诸多猜测,单就战国及汉代至少已有四种不同的排列:墨子、荀子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为五霸;《左传》、《史记》、应劭、赵岐以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为五霸;《白虎通义》以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吴阖闾为五霸;《汉书》颜师古
春秋五霸到底是是哪五霸,有没有吴国和越国的事啊,吴国和越国有没有参加当上霸主啊。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
秦汉历史的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随着秦国征服所有对手,中国就成为一个幅员广大的农业帝国。作为以后中国历史特征的政权形式中央集权的官僚君主制起始于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统治中国),而在统治时间远为漫长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20年)得到巩固。在这一时期,中国本土的疆域不断扩大,秦汉王朝将其霸权扩展至辽阔的疆域,向南远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人物的事迹进行简单介绍并进行其评论,至少5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齐桓公姜小白:任用名相管仲,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晋文公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在城濮之战大胜楚军,成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楚庄王熊侣: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第三位霸主。吴王阖闾姬光:任用伍子胥、孙武,打败强大的楚国,成为春秋时期第四位霸主。越王姒
秦汉时期历史典故10个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焚书坑儒(嬴政),指鹿为马(赵高),取而代之(项羽),揭竿而起(陈胜),作壁上观(救赵诸侯),破釜沉舟(项羽),约法三章(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沐猴而冠(项羽),暗渡陈仓(韩信),分一杯羹(刘邦),背水一战(韩信),十面埋伏(韩信),四面楚歌(项羽),多多益善(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