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胡诌冒聊。
那我也预言一下:2008年,中国将要发生大事件。
什么是大事件?
奥运会、台海事件、其他事件等。
如果后两者没有发生。这个事件就是奥运会
如果后面发生了后面的事件,那么就是后者了。
我记得有个故事:有三个文人去赶考,他们去算卦,算卦的师徒二人,师傅只伸了一个指头,再一句也不说了。三个文人走了。徒弟问师傅:你举一个指头的是什么意思?师傅这才吐出真言:如果他们三人都中了,我就是说三人一起考中。如果考中两个人,我的意思就是,其中一个人考不中,如果只考中一个,我的意思就是,只能考中一个,如果一个也没有靠中,我的意思就是一个也考不中。
你说预言家有可信度吗?
哪个说的准了?哪个也没说准,所谓说的准的其实都是后人编造的。
楼上说的真经典,很多事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点含混不清.呵呵,所以预言家都说得所谓的准.
预言家还是以事实为根据做出的断论,再加上自己独到理解.
基本是迷信,没有的事!
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宋词词风的转变?
是颠覆北宋的“靖康之难”。宋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仅以四万人南下进攻北宋,危急时刻,宋徽宗急忙将皇位让给了钦宗赵桓,放下烂摊子做上了太上皇。而金兵一路南下如入无人之境,一边攻克北宋27个州,直逼宋都汴梁。宋军不战而溃,百姓们决心应战,可钦宗竟亲自至金营求降,还下令镇压准备抵抗的军民。于是金军肆无忌惮地大肆刮汴梁,屠杀百姓。1127年,金军俘虏了徽、钦二帝,以及后妃、宗室等三千多人北撤,并立原宋朝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这就是北宋历史上留下无穷的劫难的“靖康之难”。“靖康之难”瓦解了北宋政权,北宋词坛也随之崩溃,从而促使宋词词风大改变。当时许多词人也随宋室仓皇南渡,朝中的爱国志士奋起救亡,逃亡的词人士子饱受流离之苦。经过这场血与火的磨炼,剪红刻翠、浅斟低唱的词风一时被涤荡殆尽,由苏轼创的豪放词风在一度消沉之后,在南宋词坛获得空前的发展。面对沧桑此巨变,词人们的词风多由婉丽、清疏而变得沉郁、悲慨、苍凉。被金人掳掠至北的宋徽宗带头唱起“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的衰歌。从此,结束了北宋末年词坛那种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旧词风,孕育了一种抒写“家国之悲”、“抚时感事”、“情真意深”的新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