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小龙的哲学理念是什么,让自己变得没有形状像水一样是什么意思?

李小龙的哲学理念是什么,让自己变得没有形状像水一样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30 更新时间:2024/1/23 20:05:47

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强调上善若水。要理解小龙和截拳道水的哲学概念,我们首先就需要先了解道家哲学关于水的哲学概念。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说,上善若水。

怎么样善法呢?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却身处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其品格实在与“道”差不多了。

在道家学说里,水至善至柔。水性绵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道又是什么呢?

老子说:“道可道,非道。”道是无法讲出来的,但却可以观察、体会。道存乎于天地万物之中,为天地万物之最终根据。

其中,尤其通过水得到最集中、最典型的呈现。

水的品格就是道的品格。

其一,道体广大,深广无边,无所不包,一同于水。大道如水,泛滥周遍,无所不在。老子说:“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百川归海,天下归道。

其二,大道无形,充盈于天地之间。抚之无坚,揽之不盈,恍兮忽兮,若有似无。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凝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

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但至柔实为至刚,无所不胜。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柔弱与生相关联,坚强与死相关联。生为真正的强,死为真正的弱。由水而得柔,由柔而得生,老庄的哲学根本说来,是一种“崇生保生”的生存哲学。

于是由此更进一步,一系列的哲学信条以此为出发,被开发出来。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由天道的本性,推而及于人道。人道由个人的处世信念,归结入于天下的治理。

以柔为刚,以退为进,以下为上,无为而无不为。一句话,道法自然。

水无固形,随物赋形,不固执,不上扬,不恶争,任屈曲不舒之域,它都可以善为存身,渗透之,充满之,无孔不入,而无声无臭。

是为上善若水。

(注:以上灰底字来自网络阐释)

截拳道以道家、禅宗哲学为根本为基础,追求以武入道的修行,因此,在李小龙的武道哲学中,水仍然别具武道修行的哲学意蕴,是截拳道“适应”概念像水一样,如水适应的最佳阐释,亦是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武道最高境界的哲学象征。

李小龙曾总结了水的五种特性:

1,水可以放入碗中成为碗的形状,放入杯中成为杯之形。它是如此地具有柔顺性、适应性、协作性,而不会一味蛮力对抗。

2,水虽然具有非常的忍耐性,但它有时又能显得无比的强大:有时它的力量足以轻易推动巨石。因此一个镇静如水的人,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内在力量,对付一位嚣自负的挑战者。

3,水,当它静止时是如此的澄清,而一旦它汹涌、咆哮时,它又变得那样的浑浊而具毁灭性。当我们心灵宁静时,我们的思想是最清朗的,并且能够极好的自我控制。

4,水,能够无视重压而前行。它流过篱笆、流过基底而毫无褪色。它永不分离,没有分裂结帮的派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平等互助的,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上流动。

5,如果你与水协作,那么水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击它,那么它就会变成你的敌人。

一个充满恐惧、惊慌不安的人如果落入水中,极有可能会沉没;而一个平静的人在水中则可能因水的托力而上浮,正如现实中,如果人们彼此抗争、敌视,那么他们将会旋入无底地冲突、猜疑和憎恨的深渊之中。

只有那些高尚守信的人们,才能够彼此更适应,而更加和平地相处。

鉴于水的五大近道特性,以武入道的截拳道,同样要求他的习练者不仅在精神品格上,思想境界上要似水以近道,要具备水的特质,在一拳一脚的武道实修中仍应似水,努力成就水的特质,要“保持空灵之心,无形,无法,就像水一样。”

“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状,倒入瓶中就成为瓶子的形状,倒入茶壶中就成为茶壶的形状。”

水的哲理,不仅从理论和思想上,开拓截拳道人的精神广度和宽度,提升智慧和境界,体现在截拳道武道修行中,亦无处不在。

李小龙强调截拳道人在训练中,在格斗中应松柔,保持意识的整体流动和觉察,绝不僵结固守在某处,这样一旦捕捉或引诱到对手出现破绽,即如水渗隙,在对手动作之前,之中,之后任一时机,或主动攻击,或反击截击,以凌厉攻势,制敌机先。

又如,李小龙截拳道是所有实战武术中,在其技战术整体结构中,特别突显步法训练和移动重要性和实战价值的现代科学武道。

李小龙曾在教学中,在其武术专著中反复指出步法是能战胜对手的一切攻击,步法和移动是科学格斗技艺的一切基础。

只有练就了高超步法,一个截拳道人才能在格斗中具有似水一般的高度流动性和机动性,以此技能特质,自如掌控格斗空间,进而以空间控制时间和节奏,使之具有敏锐如直觉的整体流动的意识和流动的技能,以适应任何对手。

那么,截拳道人如何在武道修习中以武入道,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不断提升境界呢?对此,李小龙宗师曾以水作喻,指出截拳道人的修习进境阶段:

“当一个人在武技上已日趋成熟,那么他的形式应是一种无形之形。

这种成长,成熟的过程,就如同把冰融成塑造各种形状的水一样。

只有当一个人武技上没有了形式,他才能拥有所有的形式;

只有当一个人没有了风格,他才能适应所有的风格。”

如此,似水的人,能适应变化的时代,能适应变幻的社会,能跟上时代节奏,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

如此,似水的截拳道人,能在格斗中随机应变,如水适应;能在事业和生活中,如水适应,与时俱进。

同时,李小龙还强调截拳道人,不仅要似水,更要空杯,要学会“倾空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如遇困难,直进不得,那就流水般绕过去,绝不后退,如水适应,继续前进……

综上,截拳道的整体修行,一言以蔽之:

似水,

合道(道法自然,大道至简)而行,

合科学效率而行,

以无法为有法,

以无限为有限,

像水一样简单、直接、非传统的表达你自己

李小龙宗师截拳道水的哲理影响如此广泛,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成为当今世界流行文化领域的一种文化精神象征,出现在武术教学中,高端茶具,宝马汽车,至尊洋酒,时尚服装等商业广告里,影视台词中,以及各类学术论文,演讲,专著之中,如水之浸润,万千引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堪称无处不在,令人耳熟能详,将中国传统道家精神,截拳道武道哲理传遍世界,迪大众。

2020年,是李小龙诞辰八十周年纪念年,全球各种纪念活动均在各种筹备中。在最新的一部美国李小龙纪录片,似水(BEWATER),更是直接成为纪录片片名,隐喻李小龙似水人生,如水境界。

据悉,5月29日,最新美国ESPN李小龙传记纪录片《似水》(BeWater,又译《像水一样》)预告片已在网络发布,同时片方宣布将于6月7日晚在美国ESPN和ESPN2电视频道首播。

有兴趣者,可以期待。

据悉,该纪录片由包阮执导,将作为ESPN的纪录片系列“30for30”之一播出。

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哪首古诗词中的水意象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石湖,似洞庭,夏水欲君山。山樽,水沼,酒徒历历坐洲岛。长日作大浪,不能人酒舫。我持瓢坐巴丘,酌四座以散愁。一一【唐】元《石湖上醉歌》石鱼湖:在今湖南道县境内。巴丘:即巴陵,洞庭湖边山名。君山:在洞庭湖中,相传舜妃湘君游处,故又名湘山。山为樽,水为沼:山作酒杯水为酒池。元结(719一772)字次山,号

  • 水有什么哲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大自然的生灵万物除了需要阳光还需要水,水是万物之源!无私的奉献给大自然,人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是大爱!除此之外,水又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人们又可以从中学到要适应各种不一样的环境是要改变自己,让自进步,成长,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还有很多,水滴石穿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要有耐心,持之以

  • 为何有人说古人喜欢运用五行学说来起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感谢邀请回答。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最早记载在古代典籍《尚书.洪范》中。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重要内容,广泛影响人们的方方面面,利用五行学说起个吉祥意义的名字,就是其中一方面。古代用天干和地支组合,记录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形成“四柱八字”,并赋于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 关于古代哲学思想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其实并不矛盾,儒家重礼,儒学思想核心之一就是礼,丧葬礼仪是对祖宗前辈的孝,是一种礼仪,这和儒家不信仰鬼神没多大的关系;墨家崇尚兼爱非攻,实用,主张节约,丧葬本身也是一种浪费,他们主张“天志”、“明鬼”是让人相信死后世界的存在,加强墨家理论控制。一、管理流派与人性的假设意接受国家的管理,具有良好的合作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哪一点对人际关系最有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仁爱,对人际关系最有意义。中国传统哲学崇尚“仁爱”的原则,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认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应当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荀子强调:“仁者自爱。”墨子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

  • 什么被中国古代哲学家视为人生的理想境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道家注重不可说,而西方的康德认为事物不可认知,也同样不可言说。二者虽有相通,但实际却很有大不同。在道家看来,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个十分误人的名词,因为它往往给人以错误的印象。如果按照康德思路,任何事物到最后都会变得无法言说,只有静默。在静默中也就越过了认识事物的界线达到了彼岸。在中国,道家用这个方

  •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哲学不同于古希腊哲学那样,更注重探究人与人的关系,却少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早在古希腊文明兴起之前约800年,爱琴海地区就孕育了灿烂的克里特文明和麦锡尼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麦锡尼文明,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因为对这一时期的了解主要来自《荷马史诗》,所以又称“荷马时代”。在荷马时代末期,铁器得到推广,取代了青铜器;海上贸易也重新发达,新的

  • 中国传统哲学最吸引人的方面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历为重视“为人之道”,“处世之方”,中国的哲学认知更是如此,由于这种紧密关系,二者也都包含非常丰富的人生哲理,为建立现代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可供借鉴和吸取的历史文化遗产。哲学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人生、如何度过人生、如何安排人生的大问题,换言之,也就是要解决人生关切的问题,小至人

  • 中国古代哲学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学术界大致有如下观点:1)与政治伦理紧密联系,重视现实的人生,着眼人际关系的处理;2)以人为思考中心,现实生活与道德思想相统一,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意识;3)具有悠久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传统,强调对立统一,阴阳五行和宇宙生成论是古代辩证思维理论的骨架;4)哲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

  • 古代的哲学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在我们集中注意力于《老子》之前,先介绍一下中国古典哲学的一般情况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冷门”的领域。首先需要驳斥一种“意见”,按照这种意见,似乎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并不是十分“清晰”的;相反,它似乎只是在描述一种模糊的意象,所以这种类型的哲学最后没有产生例如牛顿或者是莱布尼兹这样的物理学和数学